周巍
(河北省高速公路京雄籌建處,河北 保定 071000)
近年來,為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出行需求的新變化,我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啟動了一系列轉型升級路線,開始進入綜合功能服務區和主題服務區建設的新階段。在服務區整體規劃方面,國內學者展開了大量研究。周暢[1]從服務區功能定位、建設條件、規劃設計思路及建筑設計等方面出發,提出針對山地旅游型服務區的規劃建設方法;徐昕昕[2]以黃千高速深渡服務區為研究對象,提出了交旅融合背景下高速公路服務區規劃設計的主要思路和構建系統;高嘉蔚等[3]基于產業開發、新技術整合、特色產品開發、時間規劃和智慧交通開發等業態類型,系統提出“服務區+旅游”融合發展新業態清單;張西斌[4]以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基本職能為立足點研究高速公路延伸功能,提出了服務區景區化開發的構想;董莉莉[5]統籌考慮功能需求分布、景觀綠地策劃與建筑設計要求,以山區地形為基本條件,將生態格局、人文格局和使用者多重體驗融入滬蓉高速公路巫山服務區的設計;王云[6]以梵凈山高速公路服務區為研究對象,提出了建筑設計與規劃結合當地特色旅游發展的模式,強調以地域特色主導旅游功能為目的的設計理念和策略。
當前國內學者大多運用先進規劃理念對個體服務區提升改造,但對于高速服務區選址要求及功能布局方面的系統研究較少。本文借助谷歌衛星圖分析了國內外高速服務區的選址與布局特點,比較了國內外服務區在選址和布局合理性方面的差異,探討了我國服務區存在的現實問題。
國外高速公路服務區通常依據司機駕駛習慣及交通量靈活設置,沒有明確的設置間隔,在一些風景名勝偏多的路段設置間隔較短,且備有觀光設施,能夠滿足出行人員停車觀光的需求,對于一些相對偏僻的路段,服務區間隔相對較長,且提供的服務項目也較少。總體而言,國外服務區選址方式遵循以下特點:
1.位于風景資源優越的區域
國外服務區通常設置在綠植覆蓋率較高或圍繞水體等自然條件較好的區域,利用現有綠植、耕地加之對岸線的改造,建立綠色生態屏障,使進入服務區的司乘人員產生身臨旅途之外的舒適感,誘使司乘人員在感覺疲勞與困倦之前去休息[7]。
2.靠近小城鎮的位置
由于國外城市化率較高,郊遷化現象較為普遍,沿公路分布的小型城鎮較多,在服務區選址時選在臨近小鎮的位置,可以通過匝道連接服務區、主線公路與鎮區,便于服務功能共享。美國通常在高速公路貫穿城鎮中心的位置設置大型綜合服務區,其服務功能更加全面,有利于城鎮形象的展示,也方便鎮區相關部門的管理。
3.充分結合地形選址
國外服務區在選址時充分考慮了地形地貌特征,結合地形與景觀特色設置服務區不僅有利于工程項目的經濟性,同樣可以更靈活地應用周邊的自然資源,體現不同地段自然景觀與社會人文等地域特色[8]。
我國高速公路建設起步較晚,建設理念與國外相比存在一定滯后。服務區的規劃選址注重考慮間距,靈活性較差,缺少對所在區域基礎條件、自然環境、人文景觀等因素的分析研究。絕大部分服務區選址并未考慮原本用地性質,甚至占用農林用地,既破壞了生態環境,也不利于服務區內部結構的營造[9]。對于鄉鎮附近的服務區選址,同樣缺少結合鎮區的選址方式,而是生硬地劃分與上下服務區的間隔,既不利于推動鎮區參與服務區建設,也不利于周邊地域文化的融入。
國外服務區非常重視引道設計,對于單側布設的服務區和兩側布設的服務區設計了不同的引道方式。對于兩側布設的服務區,通常會做一定程度的曲線化處理,以迎合原本的地形坡度,給車輛留出了足夠的減速時間;對于單側布設的服務區,通常采用立交環島連接,通過立體交叉的環島疏解進出服務區的車流,連接其他道路。
國內對于匝道和引道的設計過于簡單粗糙,大多數是在主線旁邊開辟一條,一旦遇到駛入車輛突發故障的情況,此種直線駛入的匝道布局將對駛入服務區的車輛和人員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10]。
英國服務區具有明確的功能分區,大致將服務區內部劃分為加油站區、公共服務設施區、大型車輛停車區和小型車輛停車區,其中加油站區域具有獨立通道,通過綠植與其他功能分隔,便于僅有加油需求的車輛快速通行,同時根據不同規格車輛的需求,在入口處設置了輕重分區線路,車輛按照相應需求的路線行駛、停車[11]。法國服務區在功能分區上較為分散,以減少大小型車輛的相互干擾,通過中央的景觀休憩區域劃分大型車停放區與小型車停放區,且都存在人行通道進入休憩區域,同時兩區域有各自的服務設施建筑,可通過人行軸線共享。加油站靠近服務區入口,且有獨立通道,不受服務區內部其他道路影響。日本服務區的功能板塊區分非常清晰,將公共服務設施區域置于最內側,緊鄰有休憩活動區,大型停車區與小型車輛停車區之間通過明顯的標志標線劃分,加油站通常布設在公共服務設施的相反方向,以便疏散不同需求的車流。
我國絕大多數服務區的形態和布局方式趨于一致,不同規模的服務區功能分區上并無明顯變化,通常是在滿足服務區布設間距的情況下,直接在農用地或待建用地上開辟對稱的梯形地塊。在內部功能分區方面,大致劃分了公服設施區、大小型車停車區及加油站區,其中占地主體為停車區,大型車停車區靠外側,緊鄰一條穿越服務區的貫穿車道,大小型停車區之間沒有明顯的劃分,缺少人行通道與內部公服設施區的聯系。公服設施區域服務類型簡單,缺乏休憩設施。加油站區域多數則位于服務區的出口處,進入服務區停放的車輛公用車道,缺乏獨立的交通系統[12]。
高速公路服務區停車場是車輛停放、檢查、短暫休憩及物品檢查等活動的場所,絕大部分車輛駛入服務區后都會發生停車行為[7]。國外服務區的停車方式主要分為單板塊停車、多板塊停車、引道兩側停車及多組合停車,具體布局特點如表1所示。

表1 服務區停車場布局形式
我國停車場基本采用單塊板停車,相較于國外停車場,大部分沒有劃分大小型車的輕重分區,大車多采用前入后出的方式,不僅對安全問題產生很大影響,且便利程度不足。
英國服務區傾向于在服務區邊界上種植綠植,便于服務區的景觀效果,以突出其范圍,而在服務區內部景觀的塑造上僅是通過帶狀綠化或片狀綠化確定功能分割或停車位間隙與空地的填充。法國服務區通常將大片景觀區域及公服功能置于中心位置,大型車和小型車停車區被景觀核心區分隔開,兩停車區各自有人行通道進入中間景觀核心區,核心景觀處增加了休憩設施,標識標牌的合理化組合使其形成了景觀標志,對交通產生良好的誘導,綠化對功能分區的自然隔離及場景的趣味性便于司乘人員消磨時間,緩解行車勞頓[13]。美國服務區的景觀設計更追求與自然相融合的建設理念,在服務區選址上重視周邊生態資產,遵循“不破壞原貌、與自然相融合”的理念,不影響原本的生態系統[14],多通過引道設計使得服務區地形順應現景觀,內部景觀設計上多以點狀樹叢為主,加以點綴,設計較少,在小品搭配上相比其他國家的服務區略顯不足。
我國服務區綠化用地較少,僅有的一些綠化用地往往被大體量、無秩序的服務區內部建筑分割,使得這些僅存的綠地難以出現在出行者視野內,難以發揮其本身價值。此外,綠地缺乏休憩廊道等基本休閑設施,缺乏植物配置,使其缺乏層次感,難以發揮原本的降噪隔音作用。
我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建設雖然逐漸完成了由休息功能向休閑功能的拓展、由行車服務向社會服務的拓展等,但現有服務區建設在選址方面仍缺乏對自然資源、人文景觀的考慮,服務區形狀趨同。在規劃布局方面,存在交通流線與功能分區不合理、環境保護意識較差與人性化設計欠缺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