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化
自去年年底以來,美英等國不斷渲染俄羅斯威脅,聲稱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增兵10萬,正在計劃通過軍事手段進入烏克蘭。盡管俄羅斯已經多次否認這種說法,但是美英等國仍舊不斷炒作有關話題,導致俄烏邊境局勢持續升級,似乎俄烏大戰一觸即發,拜登甚至給出了俄軍進攻烏克蘭的準確時間。與此同時,多個北約成員國陸續往東歐方向派出大量士兵。1月24日,美國五角大樓正式宣布,已有8500名士兵進入緊急待命的狀態,隨時都可以投入部署,以應對突發的意外狀況。不過美方也強調,暫時沒有直接向烏克蘭派出士兵的計劃,但是,美國正在陸續為烏克蘭提供軍事物資,試圖通過各種援助,幫助烏克蘭增強防御能力。
烏克蘭問題的歷史經緯
任何一個現實問題都是由歷史發展而來。烏克蘭原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蘇聯原來有15個加盟共和國,包括主體三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南高加索三國: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格魯吉亞;中亞的五個斯坦國:吉爾吉斯、塔吉克、哈薩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再加上一個摩爾多瓦。
蘇聯時期的國土面積是2240萬平方公里,解體之后,俄羅斯還有1707.27萬平方公里,2014年隨著克里米亞半島和塞瓦斯托波爾市約2.55萬平方公里的加入,現在俄羅斯國土面積是1709.82萬平方公里(占原蘇聯領土面積的76.3%,占地球陸地面積的11.4%),仍然是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國家。
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屬于東斯拉夫民族;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屬于西斯拉夫民族;克羅地亞、塞爾維亞、黑塞哥維那等,屬于南斯拉夫民族。雖然烏克蘭和俄羅斯都屬于東斯拉夫民族,但是歷史上兩國關系就不太好。
烏克蘭的首都基輔,是俄羅斯斯拉夫文明的起源地,俄羅斯的第一個王朝,留里克王朝就是在基輔建都。1654年沙皇俄國征服了烏克蘭,沙俄合并烏克蘭后,西面的波蘭不甘心烏克蘭被沙俄控制,于是有了十三年的俄波戰爭,結果是烏克蘭以第聶伯河為界被一劈兩半,第聶伯河以西歸波蘭,第聶伯河以東歸沙俄,這是東西烏克蘭的由來。直到一百多年后的1795年,西烏克蘭才在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重歸沙俄,從這個時候開始,西烏克蘭對沙俄一直有矛盾,而東烏克蘭始終是親俄的。
烏克蘭在歷史上無論對沙俄還是對蘇聯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這里土地肥沃,素有“糧倉”之稱,礦產資源豐富。沙俄時期,烏克蘭是沙俄抵御外敵的重要防線,烏克蘭西臨波蘭、立陶宛,南臨奧斯曼土耳其,北邊則是瑞典,如果失去烏克蘭,沙俄將直面這些威脅。十月革命后,烏克蘭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1954年赫魯曉夫時代,為紀念俄烏結盟300周年,把原屬俄羅斯的克里米亞半島,劃給烏克蘭管轄。這在當時是一個聯邦共和國內部的行政區劃調整,并不涉及國家領土的得失。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塞瓦斯托波爾市更是蘇聯的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的重要基地,中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的前身“瓦良格”號就是這里建造的。同時,這里也是蘇聯的重要軍港和要塞。
1991年蘇聯解體后,西方勢力一直千方百計地分化、拉攏“獨聯體”國家,甚至在這些國家里搞“顏色革命”,培植親西方的政權,并且引誘這些國家加入“歐盟”和“北約”,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已經加入“北約”。烏克蘭戰略地位重要,原本就是美俄地緣政治博弈的焦點,現在更是淪為大國角力場,陷入無休止的動蕩。
2014年2月,時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在“顏色革命”中下臺,逃往俄羅斯。親西方政府在烏克蘭掌權并將加入“歐盟”和“北約”作為國家戰略。
在克里米亞半島舉行獨立公投并入俄羅斯領土、烏克蘭東部俄羅斯族人居多數的頓巴斯地區(包括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宣布獨立并與政府軍爆發武裝沖突后,烏克蘭政府對俄立場趨于強硬,要求俄羅斯“歸還”克里米亞并“停止支持”頓巴斯地區的親俄民間武裝。
俄方則強調,克里米亞入俄是克里米亞人民經過公投的合法選擇,俄羅斯在頓巴斯問題上不是沖突參與方,烏克蘭政府應與東部民間武裝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在頓巴斯地區戰火導致大量傷亡的情況下,國際社會展開政治調解,建立了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小組(烏克蘭、俄羅斯、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以及法德俄烏四方“諾曼底模式”調解機制。“諾曼底模式”的最大成果,是2015年簽署的關于政治解決烏東部問題的新明斯克協議。該協議體現了烏東部民間武裝關于在法律上取得特殊自治地位的訴求,同時,烏克蘭政府關于恢復對烏俄邊境的控制等訴求也得到體現。
當前烏克蘭的局勢
2019年5月,澤連斯基就任烏克蘭總統,繼續親西方政策,并再次向西方提出要求加入北約,引發俄羅斯的嚴重焦慮。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加上波羅的海三國已經加入北約,那么,俄羅斯西部邊境將都在北約大炮坦克的威脅之下,而俄羅斯的西部是一片大平原,無險可守。所以,俄羅斯無論如何都不會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使自己處于危險境地,因此竭力反對北約“東擴”,并以此為“底線”不惜訴諸武力。
據外電報道,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和北部邊境陳兵10余萬,東部可支持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已宣布成立獨立“共和國”的州,必要時把它們并入俄羅斯領土;北部則可以使機械化部隊長驅南下直搗烏克蘭首都基輔。俄羅斯大軍壓境,并頻繁進行軍事演習。而烏克蘭雖然原有不弱的軍事實力和軍工制造業,但脫離蘇聯后自毀核武,削減軍隊,毀棄重型武器,變賣軍工企業,根本沒有與俄羅斯一戰的實力,只得向西方國家求救。
演員出身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想加入北約,本意是想通過北約來制衡俄國,原以為北約會深度介入烏克蘭,接納烏克蘭為北約成員國。而俄羅斯始終明確表態,絕不允許烏克蘭被北約“東擴”。俄方提出的條件,一是美國和北約與俄羅斯簽署關于歐洲安全的雙邊條約,不在俄周邊部署中程導彈,保證俄羅斯的安全;二是北約停止“東擴”,永久關閉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大門。
美國和北約拒絕了俄羅斯的要求。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披露,美國和北約前不久發送給俄方兩份機密文件,拒絕與俄羅斯簽署關于歐洲安全的雙邊條約,也拒絕關閉烏克蘭未來加入北約的大門。華盛頓的書面回復明確表示,它“仍然堅決支持北約的開放政策”,因此不排除未來將烏克蘭或格魯吉亞納入聯盟。與此同時,華盛頓和北約都試圖向莫斯科提出在不同的平臺(如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美俄戰略穩定對話、北約-俄羅斯理事會)就裁軍協議和建立信任機制進行談判,但談判的前提是俄羅斯對烏克蘭軍事威脅的降級。華盛頓警告說,美國政府的立場是,只有在俄羅斯對烏克蘭威脅行動降級的前提下,才能在這些問題(裁軍和信任措施)上取得進展。
其實,北約作為一個整體,內部是有分歧的。美英對于硬性介入有興趣,目前已經送來了武器,并且從美國國內調遣8000余士兵進入歐洲,有些已經部署到了波蘭;但是德國和法國的立場則比較曖昧,無論如何它們兩國離俄羅斯要近得多,一旦發生戰爭,它們將是首當其沖的,特別是德國的能源供應嚴重依靠俄羅斯,“北溪2”天然氣項目的擱淺,對德國造成了重大影響。這些因素都使得北約不可能步調一致地對俄羅斯進行緊逼和制裁。“諾曼底模式”就是排斥美英而由法德主導的試圖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外交渠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近日相繼奔走于莫斯科和基輔之間,試圖以個人魅力調節俄烏矛盾,勸和促談。
西方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與其說是雪中送炭,還不如說是雪上加霜,因為這樣只會把這個地方武裝成火藥桶。連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都不希望在烏克蘭的領土上發生戰爭。澤連斯基接連發表電視講話,呼吁民眾保持冷靜,不要恐慌。他說當局正在籌備召開烏俄法德“諾曼底模式”四方領導人會議。然而,有美國這根攪屎棍從中作梗,其他國家想要撇開美國解決問題談何容易,而且歐洲國家確實也無法擺脫對美國軍事力量的依靠。
美國和北約不斷要求俄羅斯必須要撤回在邊境地區部署的軍事力量,揚言如果俄羅斯敢采取任何軍事行動,那么將會引發極其嚴重的經濟制裁,必將為此付出重大代價。
美國總統拜登說:“我們在聯合國全面闡述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對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的核心原則所構成的威脅。”“我們仍在敦促將外交作為最好的前進途徑,但在俄羅斯繼續在烏克蘭周邊集結軍力之際,無論發生什么,我們都已做好準備。”
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對記者說:“我們制定了針對俄羅斯精英及其家庭成員的具體制裁方案。我們確定的個人都屬于或接近克里姆林宮的核心圈子,并且在政府的決策過程中發揮作用。”
拜登甚至表示,對普京本人實施制裁也是可能的。
然而,俄羅斯駐華盛頓大使館針對美國就烏克蘭問題發出的制裁威脅說,“我們不會退縮,不會立正站好了聽從美國的制裁威脅”,是“華盛頓而不是莫斯科制造了緊張局勢”,俄軍“不會威脅任何人”,在本國領土上調動武裝部隊是俄羅斯的“主權權利”。盡管俄羅斯始終認為美國和北約的錯誤行動是造成俄烏局勢緊張的根源,但是俄羅斯仍然希望能夠通過談判緩解局勢。有人認為,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集結軍隊的舉措只是為了激起西方恐懼,以迫使北約國家對俄提出的新安全保障要求作出讓步。
中國對烏克蘭問題的態度
1月27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主動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通話,美方重點談了烏克蘭問題,強調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進犯”帶來的風險,以及“緩解緊張局勢和通過外交努力向前邁進是負責任做法”,希望中國能勸說俄羅斯放棄進攻烏克蘭的打算。同一天,美國副國務卿紐蘭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我們正在呼吁北京運用其對莫斯科的影響力”,以外交途徑解決烏克蘭危機。紐蘭還表示,如果烏克蘭發生沖突,將對全球經濟和能源領域產生重大影響,這“對中國也沒有好處”。主持記者會的美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也附和紐蘭說,中俄之間有著與美俄之間截然不同的關系,也有著與世界其他國家同俄羅斯之間非常不同的關系。這種關系,使中國能夠以“美方希望的某種建設性方式”對俄羅斯施加影響。
果然還是那個美國,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自己鼓噪和推動烏克蘭局勢一步步升級,試圖以此遏制俄羅斯并在俄歐關系中敲入一個楔子,但在軍事和外交層面都遭到俄羅斯硬杠后,美方一手操弄的烏克蘭危機越來越顯露出失控風險,甚至有可能成為美國對外干涉又一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這時,它又突然冠冕堂皇炒作“中國應該幫忙”。
烏克蘭問題的根源,在于美國無節制地推動北約“東擴”,把俄羅斯逼到退無可退的墻角,華盛頓才是危機的始作俑者。美方希望中方出面“勸說”俄羅斯,其實就是希望中國勸說俄羅斯對美國讓步,以實現美方認為的“完美方案”。那就是,俄羅斯對美國在地緣政治上的霸權主義無條件讓步。這是多么荒謬可笑的邏輯。中國就烏克蘭局勢奉行的政策是,按照2015年法德俄烏四方“諾曼底模式”簽訂的新明斯克協議,和平調解分歧。
美國非常害怕中俄結盟共同抗美,當年朝鮮戰爭就是中蘇聯合抗美援朝,把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回了三八線。但是,美國并未接受當年的教訓,仍然在世界各地以老子天下第一到處耀武揚威,瞧誰不順眼就想敲打誰。然而,世界已經不是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了,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西方擔憂,俄羅斯不只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俄中還在攜手促成國際秩序的變革。美國認為,莫斯科和北京制定了長遠戰略,旨在將華盛頓擠下全球霸主的神壇。
同時,美國擔心俄烏沖突爆發之際,中國人民解放軍乘機一舉解放臺灣,而美國很可能會陷入東西兩面作戰,或者兩面失敗。因此,美國一方面在歐洲拉住北約各同盟國強硬對抗俄羅斯,并且企圖離間中俄關系;另一方面在亞洲糾集日本,派出三艘核動力航母和兩艘直升機準航母到西太平洋炫耀武力,擺出一副為保衛臺灣不惜與中國一戰的架勢,威脅中國,并在臺海、南海頻繁地與日本、英國、澳大利亞、印度舉行軍事演習,企圖阻擾中國統一。
2022年2月4日下午北京冬奧運開幕式前,習近平主席與應邀出席北京冬奧運的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習近平強調,面對深刻復雜演變的國際形勢,中俄矢志不渝深化背靠背戰略協作,肩并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這是對中俄兩國乃至世界都具有深遠影響的戰略抉擇,過去、現在、將來都不會動搖。雙方要繼續保持密切高層交往,始終堅持“四個相互堅定支持”共識,有力支持彼此維護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有效應對外部干涉和地區安全威脅,維護國際戰略穩定。雙方要密切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配合,在抗擊疫情、提振經濟、應對氣候變化等國際社會急難愁盼的問題上展現大國胸懷,拿出大國作為。
普京指出:俄中關系是21世紀國際關系的典范。我們今天發表的聯合聲明體現了俄中兩國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高度一致立場。俄中關系的戰略性質空前凸顯,備受世界矚目。俄中深化全面戰略協作有助于實現兩國各自發展,有助于維護兩國共同利益,對維護世界戰略安全穩定也具有重要意義。俄方愿同中方進一步密切戰略溝通協作,堅定相互支持彼此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堅定維護聯合國的核心協調作用,堅定維護國際法和國際公平正義,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
兩國元首在會談中重申,任何損害中俄利益、離間中俄關系的圖謀都注定失敗。兩國元首還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深入對表。從兩國元首會談后發表的《聯合公報》內容中分析,信息量極大。
什么是“背靠背戰略協作”?就是把后背放心地交給朋友,專心一志地面對當前的敵人;什么是“肩并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就是絕不容許霸權主義在世界上為所欲為而不付出代價。中俄兩國雖然沒有結成同盟,但兩國的關系已遠遠超越同盟,是一種新型的國家關系,是可以把自己的后背放心地交付給對方的貼心關系。加上在前不久舉行的“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視頻峰會”上,《中國同中亞五國領導人關于建交30周年的聯合聲明》中提出的“政治合作”、“安全合作”、“務實合作”、“抗疫合作”和“國際合作”等五大合作,使得中國和中亞地區的五個斯坦國以及俄羅斯在“上海合作組織”和“一帶一路”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緊密聯系和全方位合作,也使得中國可以全力應對美國等敵對勢力在東海、南海方向對我們的挑釁。
最有意思的是,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事務部負責人祖德·布蘭切特說的一句話:“美國人只得尷尬承認,從許多方面來講,我們的政策發揮了讓莫斯科和北京的關系更加牢固的黏合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