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顧豪
溫暖的午后,陽光灑在桌上的《大江南北》雜志上。我翻開看,《73年前的入黨志愿書》一文映入眼簾,文中熠熠生輝的名字,叫彭立富。
彭立富15歲放牛,20歲入伍,在淮海、渡江等戰役中多次負傷立功,當過班長、代理排長。他說,最怕的是給國民黨軍俘虜做思想工作,生怕因為他們嘩變,而影響共產黨人的聲譽。
他是一位奮不顧身的黨員。解放戰爭初期物資匱乏,連基本的武器軍備都備不齊,他就以血肉之軀往前沖。他說,共產黨能贏,是因為他們受人民擁護,紀律嚴明;國民黨輸了,是因為他們壓迫人民,紀律松散,自私自利。講到這些時,他總一臉自豪,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火飛揚的年代。我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電影《長津湖》里的臺詞:“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完了,我們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
他更是一位信仰堅定的黨員。彭立富最愛對子女說的話就是,這都是共產黨打下的江山,你們才能讀書上學。如果你們以后當上干部,一定要大公無私。做了工人農民,也要堂堂正正,不辜負共產黨的恩情。
如今那份小小的入黨志愿書已經泛黃變脆,觸碰一下就會碎。可這張紙流淌著紅色血脈,書寫著一位黨員永遠熱忱滾燙的心。它將流傳萬世,默默講述那無限的輝煌。
合上書,窗外藍天依舊,時不時地響起幾聲鳥鳴。沐浴著溫暖的陽光,我靜靜地思考著:70多年前,戰火紛飛;70多年后,鳥語花香,常駐身邊。這些都是由無數烈士們的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守住這平安與繁華,因為其中蘊藏著一段中國人民血與淚的奮斗史。
(指導老師:孫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