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主任醫師 楊睿
小腿肌肉痙攣俗稱抽筋,是小腿肌肉在長時間劇烈運動后肌肉突然不自主僵直收縮的現象。此時可出現肌肉僵硬、疼痛難忍,同時伴有肌肉持續緊張或抽搐的感覺,通常持續數十秒至數分鐘,甚至更長。
造成抽筋的常見原因有:長時間運動造成肌肉疲勞;環境溫度的突然改變(比如失溫);水份、鹽份的急慢性流失過多,導致體內電解質失衡;運動姿勢不當造成的肌肉協調不良;本身即有系統性疾病等。
治療方法:①立刻停止運動;②順著抽筋肌肉的方向緩慢的拉長肌肉;③不可以突然拉長肌肉或用力過猛,以免拉傷肌肉,造成二次傷害;④等抽筋部位緩解后,再輕輕按摩,直到肌肉舒緩為止。
脛前疼痛通常是小腿肌肉的過度使用所造成的傷害,常見于需要長時間跑步的運動(如馬拉松、長途急行軍等)。根據脛前疼痛所處時期的不同,處置方式也不同。
治療方法:①急性期(0~48小時)休息、冰敷、抬高患肢;②亞急性期(第3天~第6周)伸展、肌力增強訓練等;③恢復期(約第7周開始)運動前暖身、肌肉伸展運動、熱敷,運動后冰敷、肌肉伸展運動、訓練脛前肌等。
足踝扭傷是常見的運動性損傷,80%的腳踝扭傷發生于外側,最常受傷的韌帶是前距腓韌帶。
治療方法:在排除骨折后,在急性期(0~48 小時)內主要予以休息、冰敷、抬高患肢,急性期后可予以理療以減輕疼痛,增加血液循環,促進韌帶重新愈合,以及運動康復等。
重點提醒:大部分的踝關節急性扭傷均可行保守治療,如果沒有得到合適的處理或是未處理,有20%~40%的患者將會演變成慢性踝關節不穩定。
髕股關節疼痛癥是指髕骨前方或周圍疼痛,尤其是在膝蓋彎曲伸直時疼痛會加劇。常見于過度使用膝關節,如長跑。
治療方法:注意休息,減少會造成膝關節不舒服的活動,避免長時間將膝關節維持在固定或大角度的彎曲姿勢,穿護膝或髕骨貼,訓練股四頭肌的肌肉力量。
腰臀部痛在長跑運動員中也很常見。如果雙足的足弓高低不一,容易造成兩腿在功能上的長短不一;或是腹、臀及下背的肌肉力量弱;或是背、大腿后肌及髂脛束的長期繃緊,導致慢性勞損等。
治療方法:①多做改善足弓的肌肉練習;②加強腹、背力量及耐力;③增進背肌-大腿后肌-髂脛束-小腿后肌-跟腱的伸展運動;④避免下坡跑。
常以足跟部慢性疼痛為主,這是患者就醫時常見的主訴之一。
治療方法:①冰敷(運動后,一日數次);②在跑鞋內加入鞋跟墊;③局部使用消炎止痛藥物;④加強對跟腱伸展運動的鍛煉。
長期超負荷運動,造成足底筋膜的急性或慢性損傷,是引起足底筋膜炎的主要原因。足底筋膜炎表現為腳底的酸軟、痛,特別是在起床后的最初幾步,步行一段距離后癥狀會緩解。
治療方法:對于足底筋膜炎的處理,一般經過休息、冰敷、使用消炎藥、腳踩筋膜放松按摩球等保守康復治療后均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