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睦家醫院 冀連梅
對于過敏性鼻炎,提倡提前預防用藥。特別對于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的患者,發作時間比較固定、經常發病的患者,每年春秋季可以提前2周用藥,直至過敏季節結束。
1.糖皮質激素類:主要是鼻噴劑,包括第一代布地奈德(雷諾考特),第二代丙酸氟替卡松(輔舒良)、糠酸氟替卡松(文適)、糠酸莫米松(內舒拿)。嚴重的過敏性鼻炎,可能需要短期口服激素,不是特別嚴重的過敏性鼻炎患者不建議長時間或反復使用。
2.抗組胺鼻噴劑:包括氮卓斯汀(愛賽平)、左卡巴斯汀(立復汀)。和激素鼻噴劑相比,抗組胺鼻噴劑起效迅速,可以按需使用。
3.口服抗組胺藥:包括第一代的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第二代的氯雷他定(開瑞坦)、西替利嗪(仙特明)、酮替芬;第三代的非索非那定(阿特拉)、地氯雷他定(恩理思)、左西替利嗪(優澤)。
4.色甘酸鈉。
5.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孟魯司特鈉(順爾寧),總體耐受良好,因有精神疾病不良反應的報道,不作為一線藥。對于有精神疾病的人來說,更要避免使用。
6.減充血鼻噴劑。如羥甲唑啉(達芬霖),一般短期使用(兒童不超過3 天,成人不超過一周)來緩解癥狀。該藥連續使用3~7 天后,可能會造成藥物性鼻炎或停藥后癥狀反彈。另有減充血-抗組胺聯合制劑,如新康泰克、氯雷偽麻(久保通)。
7.脫敏劑。是通過舌下或皮下長期多次給予少量的過敏原提取物,使患者逐漸對此過敏原產生耐受,從而減輕臨床癥狀。其不足之處在于費用高、可能發生全身及局部不良反應、治療時間長(常要3~5年)。因此,主要針對嚴重的或常年持續性過敏性鼻炎且其他藥物沒效的患者,或者明確只對某一種過敏原過敏的患者。
目前,激素鼻噴劑是治療過敏性鼻炎最有效的一線藥物,對緩解鼻塞癥狀尤其有效,在說明書推薦劑量下使用副作用少。如果單用激素鼻噴劑不能有效地控制癥狀,優先選擇加用抗組胺的鼻噴劑,或者考慮加口服抗組胺藥及減充血劑。
如果鼻塞特別嚴重,可以短期(<1 周)使用鼻用減充血劑。該藥在改善鼻腔通氣的同時,也有利于激素鼻噴劑更好地發揮作用。
如果鼻腔分泌物特別多,可以加用異丙托溴銨,抑制神經反射,減少分泌物產生;對于頑固的過敏性鼻炎癥狀,同時合并哮喘或鼻息肉的,可以考慮加用孟魯斯特鈉。
對于間歇性或輕度的過敏性鼻炎,如果不想使用激素,可以選擇抗組胺鼻噴劑或口服二代抗組胺藥,規律或按需服用;需要說明的是,色甘酸鈉鼻噴劑安全性好,可規律或按需使用,但作用較弱,需要一日多次給藥,依從性不高,比較適合用于兒童。
過敏性鼻炎不推薦剛開始就使用多種藥物,癥狀比較嚴重的,在專科醫生的具體評估下,可以選擇已被證實有效的聯用方案。
不同的激素鼻噴劑,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多數會在幾個小時后起效,但達到最大療效往往需要幾天甚至幾周。一般而言,治療用量從該年齡段的最大推薦劑量開始,超過最大推薦劑量不會增加療效,不建議超量使用。
規范的治療療程是用藥不少于2 周。醫學上有個說法叫“最低炎癥持續狀態”,也就是說起始用藥后只是表面控制了炎癥,其實炎癥仍繼續存在,通常需要堅持用藥2~4 周后復查1 次。醫生會根據癥狀改善程度調整用藥:如果癥狀明顯緩解,就繼續用藥4周,可以適當減少藥量;如果癥狀改善不理想,可以適當增加藥量(如每天1 次調整為2 次)。癥狀得到有效控制后緩慢減量(每周減量1次),可以隔日1次或按需使用激素來控制癥狀,即用最小有效劑量維持治療。病情嚴重的患者一般需要長期規律用藥。
對于癥狀輕微、不經常發作的過敏性鼻炎,或已知對某種藥物過敏的患者來說,可以規律或者按需使用激素鼻噴劑。在已知過敏原的情況下,建議在接觸過敏原的前兩天開始使用,持續到過敏原暴露結束后兩天。
1.局部的鼻黏膜刺激感(干燥,燒灼感),偶見鼻出血。若鼻涕中帶有血跡,可以暫時停止鼻噴劑,等情況好轉再用。也可以通過控制劑量(如減至最低有效劑量)來減少并發癥。嚴重鼻出血可能是重復噴涂藥物造成的機械性損傷,難以預防;一旦發生,以后需避免使用激素鼻噴劑。
2.鼻中隔穿孔。很罕見,但有報道。因此,噴鼻時應始終遠離鼻中隔。
3.全身副作用。第二、三代激素鼻噴劑引起全身副作用的可能性更低。
此外,在使用激素鼻噴劑時要注意:①有鼻痂時,應在使用前用生理鹽水鼻腔噴霧器清洗或生理性海水沖洗鼻腔,有鼻涕或鼻痂阻擋藥物,可能造成治療失敗;②使用激素鼻噴劑時,瓶身直立或可稍側向鼻翼,保持頭部微微前傾,噴完藥避免頭部馬上仰回來,避免藥物從鼻子流到喉嚨;③噴的時候,配合輕輕用鼻吸氣,力度類似于輕聞花香,不要用力吸;④有藥液流到喉嚨應及時吐出,不能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