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江敬紅
1988年抽樣調查時國內女性不孕的發生率僅為1.7%,而到了2010年,這個比例已經上升到7.4%。不孕癥發生率的快速增長,實際上是社會因素、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共同促成的結果。其中,人工流產尤其是多次人工流產,作為核心的個人因素,估計導致了6%~7%的女性不孕癥。
很多人都以為人工流產“只是流產而已”,條件成熟時,再要孩子也不遲。殊不知,人工流產對女性的生育力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也許,下一次,你還能懷孕,但也許就沒有下一次了。
女性的生育生理可以歸納為“兩個環境,三個步驟”。兩個環境包括內分泌環境(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和解剖環境(盆腔),三個步驟包括排卵(卵巢的功能)、受精(輸卵管的功能)、著床(子宮的功能)。
我們也可以將一個正常的妊娠過程簡單理解為在女性內分泌各種激素的調節下,在一個適宜的人體結構內(盆腔),由卵巢排出的卵子,通過與精子結合,并種植在子宮內膜層,最終孕育成一個生命的過程。
人工流產之所以會嚴重地損害女性生育力,原因就在于女性正常的生育生理機能會因人工流產而遭到破壞。人工流產導致的內分泌失調和盆腔炎癥,既可以破壞生育生理機能中的“兩個環境”,導致“卵巢排卵異常”“輸卵管梗阻”“子宮內膜異位癥”,還會讓生育生理機能中的“三個步驟”無一幸免。在這種全方位的“立體打擊”之下,原本偉大而細膩的生命孕育與人類繁衍,就顯得困難重重了。
在所有的人工流產中,98%都與未進行合理有效的避孕有關。好的避孕方式要具備高效和安全兩個屬性。在衡量避孕方式的有效性上,醫生們常常會用到一個比爾指數。
比爾指數是指每100 名女性使用某種避孕方式(如避孕套避孕)1年避孕失敗的例數。顯而易見,比爾指數越低,避孕失敗例數越少,避孕方式越高效。
常見的避孕方式中,比爾指數最低的是短效口服避孕藥,約為0.03~0.1。也就是說,采用口服短效避孕藥的方法避孕,1年內意外懷孕的概率實打實就是“萬分之一”不到;使用避孕套避孕,比爾指數會升高至7~14,通俗來講就是“避孕套避孕1年,十之八九會避孕成功”;而采用所謂的“安全期避孕”或“體外排精避孕”,比爾指數最高達38~47,避孕成功與失敗幾乎是“一半一半”。對月經期不規律的女性,安全期避孕幾乎無效。
選擇避孕方式時,應該考慮育齡女性的生理階段、健康狀態等。比如,對性生活活躍的未婚年輕女性來說,避孕套是一個合適的選擇,但如果是過敏體質,避孕套可能成為一個可接觸的過敏原,就應該避免;對新婚女性,口服短效避孕藥更加合適,方便隨時開始備孕;而中年以后希望永久避孕時,宮內節育器就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些內科疾病和婦產科疾病也會影響對避孕方式的選擇。內科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應該首選避孕套。而對合并婦產科疾病的女性來說,除合并生殖道感染應該首先考慮避孕套避孕外,其他多數都可以首先考慮口服避孕藥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