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道龍
巢湖市亞父街道農業綜合服務站,安徽巢湖 238000
巢湖市四季分明,冬短夏長,秋季溫度高于春季,夏季多為東南風,冬季多為東北風,光照及熱量充足,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在16.7℃,7月年平均溫度為28.8℃,極端最高氣溫為39.4℃;1月最低溫度是6.5℃,極端最低氣溫是1.3℃。年日照為1 848 h,活動積溫4 500℃·d以上,年均相對濕度為74.9%。年平均降水量為1 171.7 mm,雨季明顯,每年3—4月是春季雨季,約占每年雨量的16%;梅雨季在5—6月,占到24%;7—9月為雷雨季節,占到37%;秋、冬季降水較少,約為19%。年均降雨日數119 d,年均無霜期日數232 d。
葡萄喜溫,熱量需求較大。溫度決定不同物候期長度和變化,對葡萄生長及其果實品質產生重要影響。從發芽至果實完全成熟,不同品種所需要的活動積溫各有差異,早熟品種在2 500℃·d~2 900℃·d之間、中熟品種2 900℃·d~3 300℃·d之間、晚熟品種3 300℃·d~3 700℃·d之間。
另外,同一品種的不同生育期,對最適宜溫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萌芽和新梢成長期為12℃~16℃、開花掛果期為20℃~25℃、果子成熟期為25℃~30℃。巢湖市3—8月初活動積溫為2 700℃·d~3 200℃·d,常年平均溫度為16.7℃,常年平均最低溫度為13.2℃,年平均溫度穩定在10℃以上是255 d,20℃是159 d,年平均有效積溫2 500℃·d,232 d無霜凍,適宜種植早熟、中熟品種,晚熟品種則在大棚內或避雨時加施破眠劑,以促進發芽,提高有效積溫。從實際生長階段來看,巢湖市氣候條件對葡萄生長各個時期比較有利。例如,3月發芽期為10℃~12℃,4月新梢生長時期為16℃~20℃,5月開花期為20℃~22℃,6—7月漿果成熟時間為29℃。該市葡萄成熟時期為6—7月末,溫度從低到高,晝夜間溫差適宜。不足之處在于7—8月氣溫較高,日均超過31℃。
葡萄對水分要求較高,生長適宜年降水量為600~800 mm[1]。雨多年份,容易造成日照不足,光合作用受限;且土壤含水量過多,則影響根系消化吸收,會使根系發育不良,枝條徒長,抵抗性差。另外,由于雨水浸染極易引發各種病寄存器,如黑痘病、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因此,嚴格控制土壤水分是種植葡萄的一個前提。在此方面,葡萄園要選擇易于排水的地方,不能在低洼地方修建。巢湖市年中降水量各有差異,5—6月降水量約為281 mm,占全年降水量24%;7—9月降水量約為450 mm,占全年降水量37%,二者之和約為730 mm,十分適宜葡萄生長所需的降水量。
巢湖市部分地區在6月果實膨大期也會出現階段性高溫,造成土壤開裂、果實枯萎。對此,種植戶應適時澆水,設施栽培要采用滴灌。在不適宜滴灌的情況下,還應進行人工澆水,以保證土壤含水量。經過本地農業科研機構和種植戶的多年研究及經驗歸納,葡萄栽培戶總結出一套適宜巢湖市的葡萄栽培技術,包括:選擇排水良好、不積水、易于灌溉的園地,主選優良葡萄品種,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合理調配氮、磷、鉀施肥比例,增強樹體抵抗力,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運用設施栽培、果穗套袋、立體栽培等新技術。
葡萄喜光性強,光反應敏感,葡萄產量和品質的90%~95%來源于光合作用[2]。充足光照條件下,枝條和葉片生長旺盛,提高抗寒性,可提高植株養分含量、果實質量及產量。缺乏光照,會使樹枝纖細,節間延長,光合作用下降,葉片變黃、變薄,最終導致果實色度和糖度較低,品質較差。栽培中要挑選光照充足地塊,以及注意栽培密度、行向、樹形、修剪等方面,保證枝條密度、通風合理。巢湖市年平均日照1 700~2 000 h,冬季光照較弱,夏天光照較強,適宜葡萄種植。
葡萄對土壤要求并不高,可以在各種各樣的土壤(經過改良)中生長,但不同的土壤條件對葡萄生長和結果有不同影響,尤其以壤土和砂壤土為最好,這2種土壤土層深厚,土質疏松,通風良好,土壤中微生物活動較多,能有效保證無公害葡萄的產量和質量。
巢湖市地形地貌系江淮丘陵向長江平原的過渡地帶,以監測數據統計耕層土壤主要養分指標,其中,有機質含量平均為21.8 g/kg,多屬中等水平,分布面積為71.25%;有效磷含量平均為16.13 mg/kg,大部分處于中等水平,分布面積達80.65%;速效鉀含量平均為112 mg/kg,大部分處于中等水平,分布面積達72.01%;土壤pH值平均值為6.3,以弱酸性土壤為主,占總耕地面積的79.48%以上,適宜葡萄生長。
巢湖市黃麓鎮屬南方丘陵地帶,大部分是在崗地上栽種葡萄,以壤土和砂壤土為主,因此該鎮的無公害葡萄種植面積大、品質好,是著名的“葡萄之鄉”。中垾鎮、亞父街道、銀屏鎮等零星栽培的地區,大部分是在水稻田中種植,其有機質含量較低,屬于酸性土壤(pH值為5~6),必須進行改良,使土壤疏松肥沃、通風好、有機質含量高,滿足葡萄根系生長需要,產出優質果品。
無公害葡萄就是其生長環境、生產過程、包裝、貯存、運輸中未被有害物質污染,經考查測試評定,達到環境質量、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檢驗標準的葡萄。巢湖市無公害葡萄種植主要集中在黃麓鎮,該鎮約有3.67 km2無公害優質葡萄園,1 000多戶果農,培育了巢湖市黃麓果業(葡萄)有限公司、巢湖市黃麓永梅暢欣園家庭農場、巢湖市鑫光青麓農林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巢湖市四季生態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星夢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5家規模化生產經營企業。
該市現種植有巨峰、寶育、康又香、夏黑、月光、金手指、紅巴拉多、陽光玫瑰等10多個品種。黃麓葡萄先后獲得了無公害和綠色食品認證;入選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公布的2020年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如今,黃麓葡萄已成為環巢湖地區一個重要的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發展葡萄特色種植已成為該鎮農民發家致富的項目。其他鎮街(如銀屏鎮、中垾鎮、亞父街道等)也有零星種植葡萄,主要由于臨近巢湖市,以發展城郊型休閑采摘為主。根據黃麓鎮各經營主體的規模和實力狀況,采取不同的栽培模式,主要為以下幾種。
葡萄大棚栽培是葡萄設施栽培中的一種方式。葡萄設施栽培是指人為改善或控制光照、溫度、濕度、氣體等環境因素,為葡萄生長發育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進而達到葡萄個體生產目標的人工調節的栽培模式[3]。設施栽培分為設施促成栽培、設施延遲栽培、避雨栽培。有日光溫室、加溫玻璃溫室、塑料大棚、塑料小拱棚等類型。設施栽培能有效防止雨水、冰雹等災害影響,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使葡萄種植增產提質,還能擴大適栽品種的選擇范圍,調控葡萄成熟時間,避免過度集中上市,出現滯銷問題。鑒于塑料大棚具有投資少、效益高、設備簡易、不受地點和條件限制等優點,其是目前巢湖市無公害葡萄生產采取的主要模式,尤其是采用裝配式鋼架大棚。根據黃麓鎮等地的數據,葡萄品種由原來20多個減少至10個,噴灑次數由10次減少至6次,有效降低農藥使用量,達到保護生態的目的,有利于無公害葡萄的生產。經觀測測定,采用大棚栽培葡萄轉色成熟時間推后3~5 d,坐果率提高17%、裂果減輕70%、小果下降35%,產量提高17%~27%,實現了優質穩產。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選用品種。選擇豐產性強、耐高溫、耐貯運、休眠期短、果實發育期短、成熟早、抗病、粒大、質優的優良品種。如巨峰、京亞、矢富羅莎、希姆勞特、紅大地、瑞必爾、美人指、陽光玫瑰等。
第二,建園定植。建立高標準的果園是種植葡萄的關鍵,選擇地勢高,土壤厚度大,排水順暢,運輸便利,地下水位不超過0.60 m為佳。堅持“三溝”配套,做到中溝、邊溝、畦溝連通,通風良好。選擇健壯的扦插苗,按照合理的間距進行定植,一般種植密度為220株/667 m2,深度30 cm。
第三,整形修剪。大棚種植葡萄的密度較大,要及時挑選主蔓,一般只留1個主蔓,除去多余的芽,然后對主蔓進行摘心,促進側蔓生長,為后期坐果提供有利條件。在避雨條件下新枝生長速度較快,因此修剪時要注意控制生長,留出約6 600株/667 m2新梢,預留足夠空間阻止郁閉,保持通風,適時疏花疏果。
第四,肥水管理。施肥:定植前,對定植穴施有機肥,為葡萄成長提供充足的養分。苗木成活后及時追施氮肥提苗,同時進行葉片噴肥,促進葡萄枝條茂盛、健壯,肥料以磷酸二氫鉀溶液為主,可以促進葡萄著色,提高品質,注意做到少量多次。秋季宜多追磷鉀肥。澆水:開花前根據土壤墑情及時澆水,促進葡萄枝蔓發芽;在需水量大的果實膨大期,合理規劃澆水量和頻率,保證葡萄品質。同時注意雨季排水。
第五,溫濕度控制。一般大棚種植葡萄溫濕度大,澆水過多會造成落花落果,澆水應適量,避免葡萄出現著色差、品質低、裂果的現象。棚內溫度控制在30℃以下利于果實成熟,夜間溫度低,有利于果實糖分積累。
第六,病蟲害防治。經避雨處理,雖然病蟲數量有所減少,但防治工作不能松懈,在幼果期進行除草消毒,新梢生長期控制黑痘病、霜霉病,開花前后控制灰霉病、穗軸褐枯病、幼果期炭疽病、白腐病等。波爾多液與石硫合劑是預防病害的常用藥劑,沙丁液噴灑可預防蟲害。
第七,定期土壤改良。在定植后2~3年內,按高標準全園分批次對土壤進行深翻改造。提倡蔬菜、綠肥間作,實行“菜、草、菌”相結合,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第八,加強對遮陽棚管理。可就地取材,利用竹片、木條制作棚架上拱片、橫梁。在搭設遮陽棚時,將材料刨平,對齊拱片及橫梁,保持膜片平整,張緊膜帶,并保持0.70 m距離,定期檢查支架構造,如果壓膜片有松動現象要及時調整及拉緊[4]。
立體栽培是在葡萄收獲后或利用葡萄結果量少、行間郁閉度較低期間,套種蔬菜、菌類或養殖家禽[5]。立體栽培有利于提高土壤利用率、豐富農業品種、擴大市場供給;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減少病蟲害;對減少生產成本、延長年勞動時間、提高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葡萄園實施立體栽培,能夠實現穩產、高產,種植效益高。目前,巢湖市葡萄種植主體中實施立體栽培的約有300戶,常見葡萄立體栽培品種有:菜、瓜、豆、食用菌、家禽等五大類28個品種,經濟收益是葡萄園一年收入的20%~40%。
巢湖市作為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地區,葡萄成熟過程中由于濕度較高,經常噴灑藥劑易造成農藥殘留果實上,極大地降低其商品價格。套袋護培法是目前實現葡萄優質、無公害果品的重要技術手段,其能有效地將果實與外界隔絕,明顯地減少葡萄發病率和防止農藥污染。
第一,套袋前準備。在套袋前要進行疏花疏果,將小粒、距離近的果粒疏除,按不同品種確定留果量,堅持大粒果品種少留、小粒果品種多留的原則,果穗重量最終控制在400~800 g之間;同時必須澆1次透水;在套袋前5~7 d進行1次全效滅蟲及殺菌噴灑,并著重噴灑果實,注意選用水溶性殺菌劑,不要選用乳劑,否則果面易留有斑點,可用40%嘧霉胺1 000倍液等殺菌劑噴施,等藥液完全干后再套袋[6]。如果在噴灑后遇到雨水,需要進行1次補充。
第二,套袋時機及方式。通常在葡萄生理落果后,果實稍大時進行套袋。套袋應在陽光明媚或陰暗時進行,先張開袋子,把袋底撐起來,再從下往上將整穗都放進袋子,果穗吊在中間,袋口壓到穗柄,用折扇方法將袋口向里折,再將繩子折成180°,擰緊袋口。在打結時,要將袋子口蓋嚴實。捆扎時,預留0~15 m紙邊,紙袋邊沿要打開。套袋作業最好在7~10 d內完成。
第三,葡萄套袋選用及遵守原則。果袋應具有抗風雨能力強、透氣性能好、透光度高、疏水度高、防菌等特點,根據不同品種、不同用途選擇不同果袋。在套袋選用上,目前市面上有硫酸紙袋、牛紙袋、無紡布袋等套袋原料,還有白色及藍色袋子。可以選擇“綠達”牌特制水果專用包裝袋,其由國家農產品保鮮部技術研究中心開發。套袋原則是要根據品種、樹齡、樹勢、物候期等因素決定套袋時機[7]。
以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部分鄉鎮(主要為黃麓鎮)無公害葡萄種植為例,總結當前無公害葡萄種植的農業氣象條件與栽培技術的現狀,以期為進一步提高該市無公害葡萄種植的經濟效益和優化栽培技術提供理論指導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