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彩云
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太原 030009
森林是我國土地的天然保護屏障,林業的種植不僅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環境,還能起到凈化空氣、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國家通過促進林業的發展可以為社會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林業是我國多項產業的一種,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和推動鄉村振興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我國林業發展也面臨一系列問題,如木材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林業產業鏈不穩定、雇傭作業人員成本高等問題。面對我國林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難題,我國應加強對林木種苗的培育工作,促進我國林業的全面可持續發展[1]。
我國國土面積大,但缺少森林資源,人工森林在我國森林資源中占有重要位置,導致我國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如果木材資源得不到保障,林業產業就無法平穩發展。近些年來,森林覆蓋面積雖然在不斷擴大,但依然無法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我國對進口木材的依賴程度在不斷提高,但許多國家近些年來頒布了限制原木出口的緊急文件,我國木材資源問題日益凸顯。如何提高我國木材的自給能力,保障木材的品質安全是林業產業發展的關鍵。樹木的生長發育需要經歷很長的周期,在生長的過程中,可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惡劣氣候條件,如長時間的干旱、沙塵暴等。遇到惡劣天氣后,大量的樹木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這就需要林業產業人員準備充足的幼苗彌補林地缺失的部分。森林除了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還承擔著滿足人們需求的責任。人們要是砍伐掉林地中的部分樹木,該林地的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就會下降。因此,需要及時填補種苗,減少對環境的傷害[2]。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林業規模持續擴大,林業產業結構也得到不斷優化。參考我國第一、二、三產業劃分標準將林業也劃分為第一、二、三結構。其中,第一林業產業結構內容主要包括木材的生產、采伐和運輸。我國第一林業產業在林業產業結構中仍占據主導地位。第二、第三林業產業結構內容以木材加工為主,其中木材加工在第二林業產業結構中占主導地位。第三林業產業結構內容主要是為人們提供林業旅游和休閑服務。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林業產業結構得到迅速優化。在未來的發展階段,我國還將積極引導第三林業產業結構的發展。我國三大林業產業結構分工合作有效促進了我國林業的優質快速發展,將我國單一的林業種植、采伐與休閑娛樂結合起來,豐富了林業產業內容。
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充足的苗木,還對種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質量的林業中樹木往往十分粗壯,能夠抵抗惡劣環境條件的沖擊,這就要求苗木質量高。同時,為了培育出質量較高的林田,需要注重苗木種類的多樣性,這樣才能提高樹木的生存能力。林木種苗培育的多樣性可以滿足社會對多樣化樹木的需求,經濟發展促使人們對林木的需求變得多樣性。培育多種多樣的林木種苗可以滿足我國林業市場的不同需求,提高我國林業種植產業的經濟效益,促進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加強林木種苗的培育工作,可以有利于我國林業產業體系的構建,完善的林業產業結構體系可以推動我國林業產業不斷發展與進步。經濟發展促使人們不斷開發林木資源,樹木被砍伐后,土地暴露出來,在遭遇惡劣氣候條件下會產生嚴重的環境問題。林木種苗的培育工作可以培育出大量優質的種苗,能夠及時填補被砍伐樹木留下的空間。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保障林地的生態效益不受損害。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林業發展逐漸形成完善的產業結構體系[3]。
林木種苗的培育工作有利于為后續的林木種植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加快我國林業的發展速度的同時保障林業發展的質量。林木種苗的數量和質量問題會不可避免地影響我國林業產業的發展。在林木產業種植的整個周期內要保障每一個環節之間的有效銜接,通過培育出優質的林木種苗保障我國林業種植產業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中國制造產品遍布世界,我國的林業產品在國外也擁有良好的市場。我國不僅向國際提供優質木材,還依靠我國先進優質的木材加工技術對進口的原木、木漿進行加工處理,將產出的家具、人造板等木制品進行貿易輸出。我國還是進出口大國,國際貿易經常面臨多種不穩定因素。我國林業產品的貿易結構不合理、國際話語權較低、林業加工產業科技含量不足等問題使我國在林業外貿中占據不利地位。我國與外國的貿易容易遭遇堡壘,國際關系的惡化將直接對我國林業產業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我國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打破了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其中較為嚴重的是酸雨,酸雨是由環境污染排放的污染物與雨雪結合形成的,酸雨會酸化土壤甚至金屬,對環境和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經濟的發展導致我國許多耕地被開發,過度的開采使得土地沙漠化越來越嚴重。同時,經濟發展增加能源的消耗,能源消耗排放的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全球變暖關系著全世界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產生這些環境問題的關鍵在于人們對環境保護不夠重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意識不斷增強,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保護生態環境。其中,較為顯著的成果便是林業的種植,我國認識到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林木種植可以改善因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對生態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林木的種植可以保證水土資源的平衡,林木能夠固定好土壤不受洪水的侵襲,減少因干旱而造成的水分蒸發。林木種植通過保護水土資源減少因水土流失對環境的傷害。林木種苗是林業建設的基礎,對我國林業的生態建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林木種苗質量關系著林業的發展,對造林綠化工程有長期的影響,進而影響我國的生態建設問題。明確林木種苗的種植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是修復自然環境問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前提。種植高質量的林木種苗可以加快自然環境修復的步伐,更好地解決生態環境中存在的污染問題。為了促進我國的林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加快我國林業的生態建設,國家必須積極引導林業產業工作人員加強對林木種苗的培育工作。根據各個地區的自然條件特征種植適宜的種苗,提高我國林業的生態建設效率[4]。
林業產業的供應鏈不穩定,因為木材的生長周期長,產業資金運轉較慢,木材的種植生長情況受天氣條件的影響大,諸多不確定因素多導致林業產業的投資風險較大。林業投資受自然條件和市場制度的影響。林業境外投資還要綜合考慮所在國家的政治形勢和政策要求影響,需要投資方有高瞻遠矚的能力還有極強的風險預測應對能力。且林業與其他產業相比,經濟效益也較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我國乃至世界的林業產業發展都很艱難,需要國家和社會的積極引導。
林木種苗的培育可以保障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想培育出優質的林地,對待林木種苗的培育工作需要慎重。質量不高的林木種苗無法成長為合格的林木,林業產業將面臨嚴重的經濟損失。綜合來看,林木種苗的培育工作與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緊緊聯系起來的,我國要重視對林木種苗的培育工作,進而保障后續的林地開發工作。
各種產業發展的核心追求都是經濟效益,林木產業也不例外,優質的林木種苗可以保障林業產業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收益。林木種苗的培育工作周期較長,需要花費工作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了保障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在林木種苗的培育工作中需要綜合考量多方面因素,根據地區發展特點選取適宜的林木品種進行培育工作。
林業產業多分布于偏遠的農村地區,生活條件艱苦。農村中的青壯年往往選擇進城務工,大量的勞動力流向城市非農、非林產業。勞動力的缺失導致林業產業的勞動成本不斷攀升,有數據統計分析發現,遼東四縣的更新造林成本、幼苗撫育成本、木材采集成本分別增加了60.7%、123.2%、41.9%。勞動成本的增加,導致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的下降。我國的素質教育雖取得了巨大進展,但高素質人才往往流向城市,林業產業工作的生活條件艱苦,工資較低,對高素質人才吸引力不強。“依山靠山,依水靠水”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林業不再單純地作為農民的生活需求,可以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長期以來,林業木材都是被用于人們構建房屋、燒火等。隨著社會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木材的需求越來越大。農民可以通過參與林業作業獲取收入,不再僅僅依靠農業收入,增加了農民的就業渠道,有助于脫貧攻堅任務的順利完成。農民還可以發揮自己的智慧承包林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林業的產業化水平也越來越高,全國林業帶動的就業人數已經超過5 200萬,為我國的脫貧攻堅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為了做好我國林木的種苗培育工作,應該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林業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工作人員只有切身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及時解決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避免后期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這是解決問題所付出的最低的成本。林木產業公司要積極參與實地考察,為不同地區選取適合種植的苗木。同時,要求工作人員做好日常管理和后期養護工作,全面提高我國林業的建設水平。
林木種苗的培育工作對于林業產業來說是最基礎和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培育出優質的林木種苗可以保障我國林木產業的質量,這要求我國林業產業部門在培育過程中遵守國家規定、參與實地考察、制定合理的實施方案進行種苗的培育工作。為了提高種苗的品質和增加數量,政府還應加大資金投入,將新興的科學技術應用于育苗工作。
林木種苗的培育需要很長的工作周期,短時間內無法獲得經濟效益,這就要求林木種苗培育工作要有充足的資金投入用于培育和管理過程。對于林業建設的資金應提前做好預算工作,合理分配各個部門所需的資金,拓寬融資渠道,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
林木種苗的培育工作是由多方共同合作完成的,任何一方出現問題都不利于林業的發展。林木種苗的培育工作設計的范圍較廣,需要嚴格依照培育步驟,否則容易出現問題。在林木種苗的培育時應提前做好調查工作,依據所處環境制定合理方案。在培育過程中,要加強多個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保證各個環節的有效銜接。同時,要詳細劃分培育工作內容,出現問題時要能高效找出問題,制定解決方案。
林業同樣會受到政府和市場的調控和制約。政府承擔著林業培育工作的責任,應根據市場的需求培育出各種各樣的優質樹木。同時,政府對市場進行科學管控,保證木材的合法交易,防止出現哄抬木材價格的亂象。
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林木種苗的培育帶來了機遇。林木種苗是制約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而林木種苗的培育技術是保障林木種苗質量的關鍵。林木種苗工作人員應加大對林木種苗培育技術的關注力度,將最新的發展技術引入種苗培育工作,保障林木種苗的質量,提高林木種苗的成活率。
林木種苗的培育工作為我國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給國家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可以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國家和社會應重視生態環境的建設問題,認識到林業發展對生態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國家和政府應加強對林木種苗培育工作重要性的宣傳工作,增強人們對種苗培育重要性的認識,進而為我國的林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綠色的林地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愉悅人們的心情,幫助人們親近大自然、回歸大自然。林業種植產業與我國的鄉村振興、碳中和碳達峰目標、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工作之間都有緊密的聯系。國家應該積極發展林業,帶來經濟和生態效益的同時推動相關工作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