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工程學院 傾情打造“三位一體”校園餐飲文化
走過31載歷程的齊齊哈爾工程學院,曾經歷了齊齊哈爾第一機床廠職工機電學院、黑龍江東亞大學(自考助學)、齊齊哈爾職業學院等發展階段。2011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成為齊齊哈爾市第一所市屬大學。目前,是以工學為主,管理學、醫學、文學、藝術學、農學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民辦本科院校,2021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學校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大力發展特色辦學,尤其是疫情防控 “靜態管理”期間的餐飲工作,“疫”起行動,著力打造師生 “舌尖上的心頭好”。
一二三四五,搭建挑戰味蕾天團組。學校擁有一二三食堂和雙層“三味餐廳”“百草餐廳”等五個規模較大的餐飲服務場所,總面積12423.72平方米,餐位數2568個;其中中餐餐廳6家、特色檔口21家(含清真檔口)、飲吧5家。
在這里,既可以吃到家常菜,又可以品味川湘麻爽的酸辣粉、麻辣燙,有鮮香可口的饞嘴魚,還有悠閑美味的旋轉小火鍋,當然也有“點到即做到”的精品炒菜等等。
高中低檔配套,東西南北參展,大眾小吃齊全,中西合璧呈現。有人說,在校園“美食城”里每頓吃一個品種,一年都吃不完。
食以安為先,出臺質量測評標準單。全面提升餐品質量,針對每樣餐品制訂可視化、可量化的評價標準,師生齊當評判家。
小米粥每平方厘米24粒米,大米粥每平方厘米15粒米;豆漿的濃度標準比例是1:5;饅頭、花卷每個不少于125克,包子不少于100克,油條不少于75克,豆沙餅不少于110克。
創校校長、理事長曹勇安教授深入一線關注師生舌尖上的質量;大學生伙食委員會、全校師生參與評價,發現問題,違者必究、嚴究、深究。
特色用心餐,落實學生中心大愛觀。管理者主動走訪師生,聽取意見,到餐飲企業調查,分析師生的南北差異、男女比例、民族差異以及貧困生比例,在飯菜口味、價格、菜系方面優化調整。疫情期間,午餐、晚餐米飯免費供應,每晚八點提供免費餐;平時提供細心的生日餐、暖心的病號飯、貼心的上車餃子、隨心的特色點餐;對于食材物價上漲較快問題,學校采取補貼制。
餐飲育學生,秉持顯隱育人并行線。“全員皆教、人人皆師”,餐飲育人深入其中,也是學校餐飲文化的深刻內涵。后勤部門開設“烹飪實踐課”,引導學生做懂得生活、熱愛生活之人,產生感恩之心,執以回報之行;后勤人早來晚走、微笑服務,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員工精神,把“服務思政”嵌入到大學生教育工作中;打造“三無”校園環境,其中“餐桌無粒”著力培養學生珍惜糧食、餐桌文明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學生社團組織“舌尖上的清明——青團DIY活動”,以此思憶民俗,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文化。
學校后勤餐飲部門以“推遲滿足”的心態面對工作中的各種挑戰;依托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打造學校、學生、業主餐飲“三位一體”文化;立德樹人,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理念。2020年與2021年,調查統計顯示,師生對食堂衛生、服務態度,以及飯菜味道、種類、溫度、價格幾方面綜合滿意度為97.94%,總務處還獲得了2021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勞動模范先進集體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