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媛媛
某高校“十四五”建設項目投資排序分析——基于基建投資安排參考模型
宋媛媛
[中國藥科大學]
首先根據某高校現有校園用房情況和“十四五”期間的預測學生人數,對照《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建立了“十四五”期間學校基本建設項目儲備庫;其次,依托大數據分析和問卷調查等提取了八個影響建設項目排序的模型指標,分層設定了相關權重,構建了學校基建投資安排參考模型;最后依據構建的模型對儲備庫里的各個項目進行指標賦值、歸一化處理、計算當量得分、加權求和等定量分析,提出了某校“十四五”期間建設項目投資排序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修正。
投資排序;投資安排參考模型;項目儲備庫
一直以來,高校建設項目的投資決策、優先級排序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手段,缺乏數據支持和判斷依據,為使高校建設項目投資更為科學、合理、精準,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對高校建設項目進行排序顯得尤為重要。文章以某高校為例,給出“十四五”期間建設項目投資排序定量分析的模型和方法。
根據某高校“十三五”期末現有建筑情況和“十四五”期間預測學生人數,對照2018版《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建標191-2018)[1],計算確定“十四五”期間某高校潛在需求項目,建立“十四五”期間某高校基本建設項目儲備庫。
根據實際情況,截至“十三五”末,統計某高校現有校園用房如表1所列。
根據學校事業發展規劃,確定“十四五”期間事業規模:總規模22091人,其中本科生11160人、無專科生、預科生64人、碩士研究生8103人、博士研究生2022人、留學生742人。
按照“十四五”末在校學生人數,對照2018版《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建標191-2018),計算出“十四五”期間各類型校園用房所需面積;所需面積減去現有面積,即可計算出學校各類型校園用房缺額面積。
根據某高校各類型校園用房面積的缺額情況建立十四五期間學校基本建設項目儲備庫,同時根據以往項目經驗,結合現有建設造價指標,估算各項目所需投資,如表2所列。

表1 某高校現有校園用房情況一覽表 單位:平方米

表2 十四五期間某高校基本建設儲備項目投資一覽表
指標1,面積缺額程度:面積缺額程度是指缺房面積與應有面積的比值(缺房率)。缺房率=(缺房面積/應有面積)*100%。應有面積根據學校全日制辦學規模和國家相關建設標準測算,缺房面積=應有面積-(現有面積+非產權獨立使用面積+在建面積-危房面積)。
指標2,項目資金占比:根據歷史同類項目建設投資數據,結合最新造價政策調整后測算出項目投資估算值。項目資金占比=項目投資估算值/學校基本建設資金量的比例,比值大的項目占用投資較多,比值小的項目占用投資較少。[2]
指標3,與國家政策扶持的鍥合度:近年來教育部國撥資金的扶持方向穩定在科學科研樓(實驗樓、動物中心)、宿舍、食堂、教學樓、體育中心(風雨操場)、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中心等。此類項目可以獲得國撥資金的支持,很大程度緩解學校建設資金的壓力。附2019-2020年教育部中央預算投資資金支持項目。
指標4,利益相關者的投資意愿:通過對某高校各院部教職工、本科生、研究生、學生家長、社會人士及教育部直屬高校專業人士分類發放調查問卷,摸底調研利益相關者的基建投資需求。共征集5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47份。
指標5,環境評價與風險:包括施工期和運營期對環境的影響,主要從水污染、噪聲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大氣污染等方面來對比分析項目建設帶來的環境風險。
指標6,投資效益:項目建成后帶來的師生滿意度提升值,為學校科研帶來的保障條件,為學校發展帶來的效益提升度。
指標7,項目復雜程度:項目建設時的使用功能、定位是否明確,涉及能否順利推進,按時完成投資計劃。
指標8,社會評價與風險:項目的建設與國家發展的產業政策和支持重點的匹配度,與南京市的城市規劃及學校發展規劃的匹配度。
參考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央預算內基建投資安排參考模型(2016版),分層設定“基本因素”、“調節因素”“解困因素”等三個一級指標、九個二級指標及相關權重[3],構建出某高校基建投資安排參考模型。具體指標和權重設置情況如表3所列。

表3 基建投資安排參考模型指標和權重
基本因素主要包括面積缺額程度、項目資金占比。
調節因素主要包括:與國家政策扶持的契合度、利益相關者的投資意愿、投資效益、項目復雜程度、社會評價與風險、環境評價與風險、項目的緊迫程度。
解困因素:為實現逐步、逐項解困的目標,學校基建投資重點解決和優先安排缺房率在30%以上的校園用房。如缺房率小于30%,即視為已經解困,不再計算得分;如缺房率大于30%,即視為尚未解困。將各項大于30%的缺房率減去30%,之后將所得的差數進行合計,再進行加權計算,得到各項目解困因素得分。
測算方法:上述各項指標測量值計算得出后,根據每個項目的實際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每個項目各個因素的當量得分值。[4]以缺房率指標為例(以Xn(n=1,…10)代表某一項目的該指標),將10個擬建項目該指標的數值進行求和后(∑=X1+….+X12),再對每個項目的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Xn÷∑),得出該項目在該指標上的當量得分值。
按照上述方法,可以得出各項目、各指標的當量得分值,用各指標的當量得分值乘以權重并求和后,即得出各項目基建投資安排綜合系數。
套用基建投資安排模型,對十四五期間某高校基本建設項目儲備庫中各項目的二級指標進行賦值,可得出儲備庫中各個項目的指標測量值,如表4所列。
根據每個項目的實際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每個項目各個因素的當量得分值,如表5所列。
用各指標的當量得分值乘以權重并求和后,即得出各項目基建投資安排綜合系數,如表6所列。
根據各項目基建投資安排綜合系數,得出十四五期間基本建設項目排序建議如下:留學生生活用房、博士后與外籍教師生活用房、師生活動用房、行政辦公用房(校)、學生宿舍(公寓)、教工宿舍(公寓)、院系及教師辦公用房、體育館(室內體育用房 )、圖書館、學生食堂、生活福利及附屬用房、實驗室、實習場所。

表4 十四五期間某高校基本建設儲備項目指標測量值一覽表

表5 十四五期間某高校基本建設儲備項目指標當量得分值一覽表

表6 十四五期間某高校基本建設儲備項目基建投資安排綜合系數表
因為“十三五”期間有些項目沒有實施完成,順延至“十四五”;綜合考慮建設體量、宿舍建成后需要就近建設食堂、食堂和體育館建設體量可綜合性等因素,修正后的十四五期間某高校基本建設項目排序建議如表7所列:

表7 修正后十四五期間某高校基本建設項目排序建議表
該基建投資安排參考模型的建立解決了某高校建設項目投資決策、優先級排序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沒有定量分析手段支持和判斷依據的問題,促使學校建設項目投資更為科學、合理、精準。該基建投資安排模型中二級指標的賦值和權重設置,可通過大數據調研分析進一步修正完善。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建標191-2018)[M].北京:2018.
[2]張梅英.教育部直屬高校基建項目投資影響因素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1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央預算內基建投資安排參考模型(2016版)[EB/OL].(2016-03-31)[2020-09-21].http://202.205.188. 111/jyb/index_ui.jsp.
[4]胡伯初.基于灰色預測的電網基建投資測算模型[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3(11):890-893.
(責任編輯:趙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