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江霞
(蘭州城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蘭州 730070)
千秋偉業復興路,斗轉百折正芳華。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由跟隨到主導,從邊緣到中心,帶領中國人民從積貧積弱、挨打受辱的悲慘處境到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從追求獨立、解放到實現全面小康。回眸百年歷程,中國共產黨一路篳路藍縷、櫛風沐雨,雖百折而不撓、雖萬死而不辭,是帶領中國人民由挨打受辱到實現站起來、由站起來邁向強起來的歷史過程。是什么力量支撐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和必勝信心?毛澤東同志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1]1031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始終以中國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初心和使命,它是中國共產黨人前進的目標和動力。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人類解放的科學,以無產階級的解放和全人類的解放為己任。經典馬克思主義從人類生活的前提入手考察了勞動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性意義。恩格斯說:“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2]303經典馬克思主義者還發現了人類歷史縱深處的動力之動力——人民群眾。馬克思曾說:“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這是每一個小孩子都知道的。”[3]289而人民群眾是生產勞動的主要從事者、承擔者和進行者,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進程中發揮著主體作用,他們不僅用自己的勞動創造了、創造著社會現實的物質和精神財富,而且用自己的勞動實踐和斗爭實踐推動著社會變革。概括地說,推動社會歷史不斷前進的主體性力量是人民群眾,他們是歷史的創造者。他們的總體意志、愿望和他們的行動代表了歷史的發展方向,他們的社會實踐決定著歷史發展最終的結局,人民群眾的立場是經典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是中國共產黨人民立場的理論來源。
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面對國家積貧積弱和民族危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運用到中國具體的實踐中,探索、研究和解決中國不同歷史時代面臨的實際問題,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從自發到自覺、從跟隨到主導、從邊緣到中心,從幼小到今天帶領中國人民走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歷史征程的大黨,找到了在一個貧窮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掌握了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史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規律、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規律,逐步構建了中國共產黨人民立場的基本理論邏輯。
“立場,是人們觀察、認識和處理問題的立足點。這個立足點,從根本上講是由人們的經濟政治社會利益和地位決定的。”[4]中國共產黨人民立場就是黨在觀察、認識和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經過探索、研究和實踐逐步形成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根本立足點。這個根本立足點就是人民群眾的利益立場,以及由此立場生發出來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論體系。它是在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探索、研究和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的正確的政治立場。中國共產黨人民立場是在汲取以往革命斗爭經驗和教訓基礎上逐步確立的。毛澤東同志在總結近代中國人民救亡圖存斗爭經驗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近代以來一切的革命斗爭成績和效果很少的基本原因不是目的錯了,而是策略錯了,是沒有把真正的朋友團結起來,去攻擊我們真正的敵人。”[5]近代中國面對帝國主義的入侵,幾乎各個階級都進行過救亡圖存的斗爭,但是都無一例外地以失敗而告終,究其原因,不是因為救亡圖存的目的錯了,而是立場錯了。中國共產黨在各種力量激蕩中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認準了人民的利益立場并為之不懈奮斗,在黨領導人民長期的斗爭中人民也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人民立場的具體內容是: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群眾的利益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出發點和立足點——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中國共產黨的事業就是人民的事業——群眾路線,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和平和發展。
“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理論都是總結經驗、破解問題和探索規律的理論。”[6]中國共產黨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破解了近代中國面臨的關鍵問題——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找到了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性——人民群眾利益、力量的基點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保證,也是共產主義最高理想的基礎和前提;形成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經典馬克思主義人民群眾立場和中國共產黨人民立場的基本理論邏輯本質上具有內在統一性:經典馬克思主義勞動群眾立場是對普遍邏輯規律的揭示,中國共產黨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人民立場是立足于中國具體又特殊的國情基礎上對經典馬克思主義人民群眾立場的具體探索、研究和創新,進而建構起中國共產黨人民立場基本邏輯的過程。100 年來,中國共產黨無論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還是在荊棘叢生中劈山開路,無論是順境坦途,還是遭遇巨大挫折,當面對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的時候,中國共產黨都能自覺進行自我革命,及時地進行自我批評,做到發揚優點、糾正錯誤。可見,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永葆青春、一往無前、戰無不勝的內在動力。
實踐是變革現實的感性活動,中國共產黨人民立場的理論邏輯是通過感性實踐活動確立、推進、完善和實現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100 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不僅實現了經典馬克思主義人民群眾立場的中國化,也實現了經典馬克思主義人民群眾立場的具體化和民族化,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立場,在百年實踐中不斷推動人民立場的大眾化、時代化和民族化,使其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歷史偉業。”[7]136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年來,用實際行動捍衛人民立場,用智慧和鮮血詮釋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團結帶領人民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實現由積貧積弱到站起來,由站起來到富起來,由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一次又一次的偉大勝利。
100 年前,中國共產黨在初創的時候就制定了自己的第一個綱領:“本黨綱領如下:(1)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支援工人階級,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除為止;(2)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8]3尚不成熟的綱領中最成熟的部分是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政權,消滅私有制和階級,初步確立了黨的初心和使命。列寧說:“我們只知道這條道路的方向,我們只知道引導走這條道路的是什么樣的階級力量;至于在實踐中具體如何走,那只能在千百萬人開始行動以后由千百萬人的經驗來表明。”[9]111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自覺地運用到指導中國的革命實踐中,逐步探索并掌握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的歷史邏輯和歷史規律,立足于人民群眾的利益,謀求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革命是民主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也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即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后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革命性質、革命道路和革命的前途決定了革命的主體性力量是人民群眾,領導力量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的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通過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來團結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實現群眾的利益,戰勝最主要的敵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雖然取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但是相繼發生的慘案使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反動派的本質,認識到中國革命只靠工人階級力量是不夠的,只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中國革命才可能勝利。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依靠中國革命的主要同盟軍農民階級,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的革命道路,建立了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戰爭時期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毛澤東同志在七大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中深刻指出:“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他們都具有自覺的紀律,他們不是為著少數人的或狹隘集團的私利,而是為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著全民族的利益,而結合,而戰斗的。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的宗旨。”[1]1039“這就是真正的人民戰爭。只有這種人民戰爭,才能戰勝民族敵人。國民黨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它拼命地反對人民戰爭。”[1]1041黨的七大提出:“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團結全國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打敗侵略者,建設新中國。”[10]40解放戰爭時期,黨領導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中國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政權,而以工農聯盟為基礎,以工人階級為領導。”[10]12中國共產黨依靠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戰勝了反動派,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路線,領導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大陸消滅了剝削制度,經過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伴隨著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民主政治建設步伐加快,“我國人民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大斗爭中已經結成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的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10]534。特別是1954 年憲法的制定,從制度上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憲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10]535從母法的高度保障了人民在國家中的主人翁地位。到1956 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我國從經濟制度上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基礎,政治上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黨領導中國人民走上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人民立場得到了制度和法律保障。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黨和國家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在激發人民群眾積極性和創造力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同時,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不僅組織人民群眾打敗了帝國主義新的侵略,鞏固了社會主義制度,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基礎。但是由于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還處于探索時期,在發展社會主義方式方法等方面還存在不足,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過挫折和失誤。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黨在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和實踐創新,實現了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正確認識,把“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正確認識了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強調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探索社會主義發展規律,把“以人為本”作為發展的核心立場寫入了憲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中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中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性成就,其中中國共產黨人民立場成了最亮的底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每個共產黨員都要明白,黨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我們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必須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7]137新時代賦予人民立場時代化,使人民立場內涵更豐富,目標更精準,目的更鮮明,實現途徑更現實和多樣,范圍更加廣泛,結果更有效。十八大以來,五大發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順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穩步前進,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至上的人民立場已經成為黨和國家做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已經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征程已經起步。黨的正確領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順利前進的政治保障,是新時代踐行人民立場的政治保障,人民立場的堅持和發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內在動力。為此,新時代國家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至上理念的實現創造更好的內部環境。
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新時代人民立場得到了最充分的實現,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建設的熱情最高漲。“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11]習近平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說:“有這樣偉大的人民,有這樣偉大的民族,有這樣偉大的民族精神,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風雨無阻、高歌行進的根本力量!”[7]142中國共產黨人民立場的理論和實踐造就了一個偉大的人民政黨,引領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了國家振興、人民富裕,中國共產黨人民立場的理論和實踐開拓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經過近代以來的長期艱苦奮斗,中國人民創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迎來了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光榮,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使命。”中國共產黨人民立場的理論和實踐必將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美好生活。“讓全體中國人民和中華兒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共享幸福和榮光。”[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