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陳冠楠
中國美術館
梁世雄1933年出生于廣東南海縣,20世紀50年代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前身中南美術專科學校,師承嶺南畫派關山月、黎雄才兩位大師,并隨二人創建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授業解惑數十年,堅持對藝術的追求與探索,筆耕不輟,成為當代嶺南畫派代表畫家之一。梁世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言,最向往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展覽[1],這一愿望終在2009年得以實現。此時,梁世雄已近耄耋之年,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其個展“心隨江山——梁世雄中國畫藝術展”展覽序言中寫道:“以敬畏之心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以山水畫為載體凸顯生命的規律與張力,表現內心的豁達與光明。”梁先生將其自1957年至2009年間各時期精品力作共20件(套)捐贈給中國美術館。這批創作時間跨逾半個世紀的作品入藏,進一步擴大了20世紀以來的國家美術藏品規模。
人物畫是梁世雄創作的起點。20世紀五六十年代,梁世雄多創作以工農兵形象為主的人物畫,通過在畫面中凸顯人物的職業身份,刻畫時代特有的精神面貌,為畫面注入了強烈的時代氣息。中國美術館藏梁世雄作品中唯一的人物畫作品《油城明珠》(圖1)描繪了石油城茂名女焊工形象,畫面中洋溢著那個年代工人們的勞動熱情和投身祖國建設的奮斗激情。
圖1 梁世雄 油城明珠163cm×97cm1974 中國美術館藏
1965年,站在人物畫和山水畫的十字路口,梁世雄應邀參加中央代表團赴西藏采風。梁世雄雖長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區,但得益于強健的體魄,進藏后并未受到高原反應的影響,迅速投入到寫生工作中。在西藏的四個月的時間里,他畫雪山、繪草原,描繪西藏壯麗的自然風光;去農區、進牧場、訪藏民,謳歌西藏人民的淳樸與善良。有時候,為了抓住轉瞬即逝的雪山風光,他不顧自然環境的艱險和工作條件的艱苦,創作了大量的西藏速寫。雖是寫生速寫,但完成度極高。在《西藏速寫》冊頁(圖2、圖3)中,我們可以看到巍峨的雪山、寧靜的山間農舍、遼闊的草原,以及人與牦牛和諧相處的藏區生活畫面。梁世雄在以造化為師的過程中不斷豐富筆墨語言,回京后為人民大會堂西藏廳創作了巨幅作品《雪山雄鷹》。不僅如此,西藏歸來后數十年間,梁世雄仍反復琢磨西藏勝景,用日益成熟的筆墨語言繼續創作了一系列以西藏為主題的作品。冥冥之中,這四個月的西藏之旅也在一定程度上堅定了他“走入神州大地,譜寫山水畫卷”的決心。
圖2 梁世雄 西藏速寫(冊頁)封面1965 中國美術館藏
圖3 梁世雄 西藏速寫(冊頁)之一29.5cm×21.2cm1965 中國美術館藏
進入20世紀70年代后,梁世雄的創作轉入山水畫,并在此后的歲月里在江山美景中越發找到了心之歸處,于大江大河、一草一木中探尋生命的奧義,通過筆墨展現祖國的山河壯麗和生命偉力。梁世雄也將其對人物畫的理解運用至對山水畫的把握之中,系統而科學的人物畫訓練也為其山水畫創作畫龍點睛,使其創作“畫眼”獨具。1992年創作的《櫻》(圖4),在濃墨、淡墨以及破色渲染的櫻花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樹影間三位身著白紅藍三色和服的女子,似在喃喃細語,亦動亦靜,引人遐想。正如李偉銘所言,“從人物畫轉向山水畫,對梁世雄來說并非改弦易轍”,“無論是人物畫還是山水畫,都毫無例外地表現為藝術家對人的本質意義及其存在價值的追尋和確認”[2]。
圖4 梁世雄 櫻68cm×68cm1992 中國美術館藏
梁世雄曾言座右銘為“搜妙創真”,既要發現生活之美,又要創造生活之美,他贊同并親身踐行嶺南畫派高劍父先生的主張“要忠于寫生,取材于大自然,是由心靈合化,提煉而出,取舍美化,可謂之寫生”[3]。為了從大自然這座豐富的藝術寶庫中汲取養分,梁世雄沿著歷代山水畫家的道路,尤其是直接受到關山月、黎雄才兩位老師的影響,數十年如一日,在寫生中取材,在燦爛瑰麗的河山中探索中國山水畫的強大生命力,力圖“開創具有時代精神、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新中國畫”[3]。梁世雄的足跡遍及亞洲諸國,所到之處皆有所得,但唯愛中國山水。在他的筆下,無論是青藏高原的雪域高山,還是變幻瑰麗的黃山勝景,抑或是繁茂豐饒的嶺南風光,無疑都彰顯了畫家對自然山川的眷戀以及華夏大地生命的堅韌與力量,而這經年累月跋山涉水、勤奮寫生的生活及藝術實踐也造就了他博采眾長、兼容并蓄的風格特征——既有嶺南畫風的傳承,又具北方畫派的雄健與氣魄,故而被廣泛譽為“巧融南與北,秀麗復雄強”。
梁世雄曾在訪談中談到對畫樹情有獨鐘:“山石都不是活的東西,而樹的生命力很強。”[4]在他的筆下,黃山的奇松、紅似火的楓樹、如簇簇緋云的櫻花、阿里山神木林、南方巨榕、塞外胡楊,無一例外都表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2003年,古稀之年的梁世雄遠赴新疆采風,為一睹大漠胡楊,兩天內驅車20多個小時往返邊境,不畏路途顛簸、風沙險阻,歸來后創作了多幅胡楊作品。《胡楊系列之二》(圖5)用堅實的筆力刻畫出粗獷蒼勁的樹干,運筆灑脫,雄渾凝重,力透紙背,使人感到蒼茫大漠中拔地而起的頑強力量,三千年不倒的胡楊精神躍然紙上。
圖5 梁世雄 胡楊系列之二98cm×180cm2008 中國美術館藏
曾有學者提出,胡楊是梁世雄本人的一個精神符號。他數十年畫家生涯,走遍大江南北,從茫茫高原至南海之濱,從昆侖山下至戈壁黃沙,他心懷天地,在真山真水中汲取靈感,將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傾注于筆端,用筆墨自由馳騁,書寫著山之骨、水之韻、生命之贊歌,同時也身體力行地詮釋了自強不息的生命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