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宜的人物畫"/>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_李新平
回顧上千年來的中國繪畫史,工筆畫和寫意畫兩大門類相輔而行,各有韻致,各有特色。寫意畫自元明開始暢行,到清代、民國更是高手如云,徐渭的揮灑自如、畫風怪誕,八大山人的筆情縱肆、簡括清逸,吳昌碩的書法用筆、文心鑄魂,影響了無數人……時至今日,工筆寫實畫風興盛,并占據市場主流位置,而寫意畫卻呈日漸蕭疏之勢。因此,如今依舊堅守大寫意陣地者尤顯可貴,其中具有實力和影響力的大寫意畫家更是屈指可數。山東畫家張宜便是一位。
張宜出身齊魯文化世家,自幼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1989年考入山東藝術學院。在歷經多年繪畫基礎學習之后,他選定以大寫意為方向,深研山水、花鳥、人物諸科,爾后專攻人物畫且逐漸形成了豪放厚重、舒張自如、氣象雄健、文韻涵泳的畫風。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四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大。胸襟大、氣象大、境界大。二是寫。其用筆如寫草書,任情恣性,縱橫瀟灑,寫其韻但不事雕琢,體現了雄健奇險的審美特征。三是意。在創作中,他抒寫感受,傾吐心聲,明心見性,畫作充溢著豐富的情感、哲思。四是厚。其作品通過厚重樸拙的筆墨形成了既大氣磅礴、樸拙蒼茫,又深具清氣、文韻、逸趣的繪畫風格。由此我們可以感知到,張宜在繼承傳統的過程中認真向前輩大家學習,同時在現實生活中又能在精神愉悅、身心舒暢中追求任情恣意的格調,其創作出的作品充滿了樸重之氣、文雅之韻,以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這種精神意識代表了當代中國畫發展的重要藝術取向,而這種取向又為中國畫發展呈現出絢麗的藝術前景。
張宜清楚,中國寫意人物畫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它是建立在中國古典文化和文人精神基礎之上的。從這一基點來看,要想成為中國寫意人物畫的得道者,必須先成為一名中國古典文化的造詣精深者,要使自己的心性、情感與中國文化精神相契合。張宜的身上既有著山東人的敦厚曠達之氣,又深具中國儒家文化的儒雅之質和老莊哲學的藝術之道,并且他還深受當代文化開放交流的影響,這些特質觀者從其畫作中即能感受到。以儒為蘊,以道為氣,以禪為境,以詩為畫,以書為骨,個性之強、格調之高成為其作品的顯著特征。
1.張宜 茅屋三間35cm×138cm2021
2.張宜 佳思忽來書35cm×138cm2021
3.張宜 笑對鳥談天38cm×146cm2021
4.張宜 水養靈苗石養根38cm×146cm2021
5.張宜 數點開來不借春141cm×68cm2021
張宜集功夫、學養、性靈于一身,其作品呈現出重筆大墨亦精妙傳神、氣度豪邁亦本真自然的風韻。他摒棄了客觀摹寫,在灑脫淋漓的揮灑中抒發著自己的筆情墨趣,在畫面大開大合、超凡脫塵中顯露出澄懷觀道的襟懷。從繪畫語言上看,張宜的人物畫結緣于八大山人的簡、清、空、邁,但意境又不同于八大山人的落寞出世、冷逸孤寒。他結緣于吳昌碩的“以書入畫”思想,卻又通過現代構成意識和精神張力,甚至借鑒畢加索的一些繪畫元素重組中國人物畫的寫意技法。他結緣于徐文長的大寫意狂態創作意識,卻又注重現代的人文關懷……正是這些特殊的學古與出古的思考與實踐,使張宜形成了重筆大墨、沉雄銳利、縱橫馳騁、直抒胸臆的大寫意畫風,并同古代前賢的大寫意拉開了距離,其畫面所產生出的強烈震撼力和情感沖擊力令人敬慕不已。
張宜作畫很多時候都是靈光乍現,即興揮筆。一天夜里突然醒來,他憶起吳冠中的一段話——“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需要魯迅。少一個魯迅,中國的脊梁要軟得多”,于是思潮翻涌,引發出一股強烈的創作欲望。但當時房內沒有毛筆,他便用碗調墨,以指代筆,乘興創作了一幅寫意魯迅像——以蒼焦的墨韻、木刻般的指墨線條刻畫出魯迅頭部和堅忍肅穆的表情,通過直立的須發、深邃的眼神表現其倔強的性格、強大的內心,寫出了魯迅的文人正氣與民族風骨……細細品味這幅大寫意之作,令人有鐘磬共振、遙感驚雷之嘆。
6.張宜 題張僧繇《醉僧圖》138cm×34cm2022
7.張宜 我家洗硯池頭樹138cm×34cm2022
8.張宜、華杰 呼喚塵封的母愛240cm×550cm2021
氣韻恢宏是張宜畫作給觀者的第一感受。在中國傳統繪畫理論中,幾乎都將“氣”放在了主要位置,如謝赫“六法”中第一個講的便是“氣韻生動”,而生活在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下的畫家對“氣”亦會有不同的表現。張宜畫中的“氣”,既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之內涵,又融入了自己對當今盛世之感悟與體驗,更注入了自身的文化修養與品格情感。如在他的“鐘馗”系列作品中,鐘進士的英氣、正氣,以及“大風起兮云飛揚”的豪氣、“老夫捉鬼上千載”的霸氣、“為了百姓安危,老子跪他一回”的親民愛民之地氣、“暑酷復難耐,小鬼把瓜開”的詼諧之氣,都通過畫家的重筆濃墨、利線柔條得以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些畫中溢出的氣韻氣息和神秘的藝術力量,帶給觀者探索、追問之欲望。這既是畫家與天地精神相對望的心靈外化,也是人們以真實的自我面對大千世界的終極追思。張宜把天地之氣與唯可用心體會的意、韻融為一體,造就了氣吞六合、縱橫宇宙的大氣魄,使作品具有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
明代練安曾曰:“世之專門名家者,多能曲盡其形似,而至其意態情性之所聚,天機之所寓,悠然不可探索者,非雅人勝士,超然見乎塵俗之外者,莫之能至?!泵鞔钊杖A亦講:“凡狀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勢;得其勢,不若得其韻;得其韻,不若得其性?!彼麄冋摦嫷墓餐拍罹鶠樾?、情、韻,明確指出一些畫家因為難以發現、發揮自己的性和情,所畫作品便無法“得其韻”,往往是局限于技能層面而無法升華自己的寫意境界??v觀張宜的大寫意作品,恰恰在這一方面實現了突破,他在揮灑性情中實現了中國畫寫意精神的升華。
張宜溫文謙和、超凡脫俗,其畫品亦是其人之品性的體現,亦是其從藝追求的一種真情表達。他的畫作,尤其是寫意人物畫,秉承其一貫的精神面貌,追求中國文人畫精神一脈相承而又淳樸大氣、豪爽豁達的獨特意境,并且深具關注當今、關注人文、關注社會的現實意義。他的作品《下午茶》,畫一赤面虬須之文人手把蒲扇斜臥于茗茶壺碗之側,白眼朝天,酣然欲睡,似乎拒絕紅塵煩囂,再題小詩一首:“畫畫本是心中事,恥與身邊道三四。他若神交真知己,得意何必談形似?!痹谠溨C調侃間,吐露出對文人之間相互攻擊之厭惡,又表達出了寫意繪畫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之藝術理念,在隨意間活化了作品的意趣。在《讀〈小窗幽記〉得句》中,他繪一寬胸大肚之高士,背手游走于古松之間,題跋以闡釋自己對“聽風聲以興思,聞鶴唳以動懷,企莊生之逍遙,慕尚子之清曠”之悟。畫家用筆墨將對超塵脫俗、淡泊隨性的向往升華成一種直達老莊的自然境界,實現了繪畫理論中由意象造型到寫意精神的升華。而其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創作的《揚正氣》組畫,借助鐘馗捉鬼之雄威,繪寫“祛毒”“決心”“斬魔”“丹心”四圖,并且每幅圖上均配以自作詩詞,將全國人民尤其是白衣戰士的抗疫事跡融入鐘馗的神威正氣之中,彰顯了畫家心系國家、關注人類命運的赤子之心。
文章結筆之時恰逢“七一”來臨之際,收到張宜發來的信息,得知他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正在與山東藝術學院副教授華杰一起創作巨幅作品《呼喚塵封的母愛》。這是他們歷時數月采訪、寫生后才動筆創作的一幅紅色主題作品,敘述的是1942年中共膠東區委組建膠東育兒所時選取的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員,她們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1223名烈士遺孤和革命后代的紅色史跡……我相信,張宜在大寫意藝術之路上,將繼續書寫新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