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生
最近這段時間,韓國國內對華負面情緒有所上升。這與中韓建交30周年的積極氛圍 并不相符。這個時候,雙方尤 需注意不讓這種情緒影響中韓關系健康穩定發展,那樣顯然有悖于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韓國社會對華負面情緒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文化領域。圍繞泡菜、中醫、韓服、端午節等,兩國民間時有爭執。中韓兩國一衣帶水,同屬儒家文明,有著不少相似甚至相同的歷史背景與文化積淀。共享一些傳統文化,是兩國關系發展的巨大財富,也是建交以來兩國關系迅速發展的動力之一。過去兩國在這些共享的文化領域均采取模糊策略」 不僅與兩國政治安全關系總體良好有關,也因為這些本來就是兩國共同擁有,與本國的國民屬性也有一定關系,怎么可能分得清楚呢?所以你過你的,我過我的,一起過不相爭。但近年來,韓國國內某些勢力在這些領域動輒批評中國“文化掠奪”,背后凸顯的不僅僅是他們對于中國快速發展的心態變化,也體現出韓國某些力量尤其保守派越來越認為他們和中國不同,試圖鼓噪所謂的體制與價值觀之爭。
這種做法或傾向顯然不符合兩國關系大勢,也有損兩國切身利益。1992年建交以來,中韓關系迅速發展,實現從“面向21世紀的中韓合作伙伴關系”到“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再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三級跳。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訪問韓國時與韓國時任領導人簽署《中韓聯合聲明》,明確指出中韓要成為實現共同發展的伙伴、致力地區和平的伙伴、攜手振興亞洲的伙伴和促進世界繁榮的伙伴。
近年來,兩國&地區與國際問題上實現較好合作,比如周繞科威特阿祖爾煉油廠、中緬油氣管道等第三方市場合作成效顯著。2020年11月,王毅外長訪韓時與韓國方面達成“十點共識”,其中包括正式啟動“中韓外交安全2+2對話2022年將迎來中韓關系建交30周年。為了總結過去30年兩國關系成功經驗,并規劃未來30年的發展藍圖,兩國于2021年8月正式成立中韓關系未來發展委員會。可以說,中韓關系正在從雙邊合作走向地區與國際合作,從經濟社會文化合作走向安全合作,從當前走向未來,從而進一步豐富和夯實“成略合作伙伴關系。
中韓關系得以快速發展首先是因符合兩國利益。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在韓國國內有些力量有意鼓噪降低對中國經濟依賴的背景下,中韓貿易依舊逆勢增長,表明兩國經貿關系擁有堅實基礎和廣闊前景。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兩國利益與立場接近,都主張半島和平穩定、主張對話解決、主張半島應實現無核化。除此之外,兩國在聯合國改革、維護開放和真正的地區多邊主義以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上也都具有共同利益。正因如此,兩國高層始終高度重視雙邊關系。新冠疫情前的7年間.,兩國最高領導人和總理到對方國家訪問多達11次。新冠疫情暴發后,兩國元首通話3次,兩國外長更是多次會面。
去年10月中國基于國內能源狀況而對相關專用原料實行出口管制,其中包括尿素。由于韓國進口的尿素溶液有97.6%來自中國,導致韓國一度出現車用尿素危機。中方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迅速調整國內相關管理規定,及時幫助解決韓國的燃眉之急。為了別國的迫切需求而迅速調整國內相關措施,這在國與國關系上并不多見,也凸顯出中國對中韓關系的高度重視。韓國社會上3一些對華負面情緒與事實嚴重不符,背后原'因非常復雜,既與近幾年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妖魔化”有關,也與韓國國內某些政治人物想投機獲得更多選票有關,另外還與復雜的歷史記憶、因疫情影響而聯系減少有關。
不管怎樣,不能放任這種對華負面情緒影響甚至綁架中韓關系發展。2019年,韓國江原道政府曾宣布聯手民企推出“中國綜合文化城項目”,目標是將其打造成讓游客同時體驗中韓兩國文化與傳統的綜合文旅產品。項目一旦建成,被普遍認為將獲得文化效果與經濟效益雙豐收。但因韓國社會出現的抵制聲音,這個項目最后不了了之。為了兩國關系行穩致遠,面對韓國國內的對華負面情緒,政治人物尤其需要擔負起重要責任,必要時更要挺身而出加強引導與塑造。”3月9日韓國總統大選臨近,兩黨主要候選人為贏得更多選票均不同程度地打起“反華牌”,這對中韓關系發展無疑起到負面作用。著眼兩國關系長遠大局,韓國兩黨人士即便在大選期間,也應在涉華表態上更加謹慎客觀。
信息化時代,兩國媒體也應加強交流合作-有責任向各自國家民眾介紹一個真實的對方。同時,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兩國還應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揮民間外交作用,通過各種渠道廣泛接觸,搭建長期交流平臺,定期舉行交流活動,促進相互了解,增進兩國的紐帶感,以逐步消除隔閡,進一步夯實和提升中韓關系。(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周邊戰略研究室主任)
環球時報20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