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
摘要 文章在介紹城市規劃中道路線形設計應遵循原則和線形定線設計注意事項的基礎上,分別從平面線形設計、縱斷面設計、道路線形的組合設計和特殊地段道路線形設計等方面,簡要概述了市政道路線形設計的要點,有助于優化道路線形,提高通行效率,為城市交通規劃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城市規劃;道路路線;線形設計
中圖分類號 U412.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2)02-0056-03
0 引言
城市道路的發達程度影響著城市經濟的發展水平,城市道路建設尤為重要,受城市規劃影響,城市道路建設的種類和范圍有一定的約束性,給設計人員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難度[1]。為了保障道路線形設計的科學合理和滿足實際施工標準,要根據城市規劃要求堅守設計原則,使道路線形定線設計滿足城市規劃的宏觀調控,在完成道路工程建設的前提下,也能夠積極配合其他工程項目建設,使城市建設更加具有協調統一的審美性和結構完整性。
1 城市規劃中的道路線形設計原則
城市規劃過程中會以發展眼光綜合部署各項工程建設,作為各項工程建設之一的道路建筑工程,道路路線不僅要考慮自身的施工便利,還要充分考量其他工程建設,進而做出科學合理的避讓、連接、交叉等,以滿足城市規劃為基礎,綜合布局道路線路,同時還應充分考慮道路線路對居民和人行交通的影響,突破道路地域限制,在充分論證個別線形指標的切實可行性基礎上,靈活合理調整和設計相關線形設計方案,實現人性化設計和應用型設計兼顧的目標[2]。
首先根據城市規劃中的居民出行方式、人口密集程度、經濟發展狀況等進行詳細調查和全面分析,規劃道路路線的交通類型和相交類型等相關線形設計。其次根據城市電力工程、水利工程、通信工程等區域基礎設施的分布情況,規劃道路路線的走向和交叉方式等線形設計。最后與路網規劃和交通分析、地質勘探、交通和道路設計、建設單位、項目參建單位、政府行政部門等專業領域和相關單位進行詳細溝通和探討,保障線形設計方案的科學合理性和切實可行性。
2 道路線形定線設計
為了保障理論設計和實際施工相吻合,設計人員和測量人員還應全面進行實地考察,特別是在紅線規劃設計環節,需將紙上定線和實地定線充分融合,減少二者之間的偏差,盡量避免強拆亂建的問題,嚴格按照施工技術標準要求進行道路定線。詳細分析道路走向、交通性質、道路寬度等因素,綜合考慮城市規劃和施工周邊環境等情況,合理規劃道路走向、建設位置、各項目標高、道路橫斷面組合、交叉口分布、廣場安排等道路線形設計方案,對道路坡度、道路橫斷面等的平面和縱斷面的控制點要測量精準,以合理規劃直道、彎道、交叉道等,并預留出后期道路交叉口和舊城街道拓寬等其他工程項目建設的區域,保障滿足道路線形定線設計的同時,還能夠為城市規劃的后期發展帶來便利。
3 道路線形綜合處理設計
3.1 平面線形設計
道路線形設計的核心前提是保障交通安全和暢通,因此對平面線形設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要嚴格把控。首先道路路線應具有連貫性,像長直線道路出現小半徑曲線的這種設計基本是不可取的,容易導致司機在通過小半徑曲線道路時,出現高速狀態下的急減速和急轉彎引發交通事故。其次需要詳細分析道路路線的曲線變化,像反向曲線和同向曲線相連接這種設計要避免,容易導致司機頻繁調整方向而加劇駕駛疲勞和增加車輛磨損。針對需要穿過鐵路或者河流等區域的道路路線需要對斷面形式、交叉部位等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減輕道路整體負荷的同時避免交通堵塞問題。最后綜合分析現場周圍環境,特別是山地和陡峭地形等特殊地勢要強化設計,解決連續下坡和爬坡潛在的安全隱患問題,增加道路通行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對途經景區的道路可適當增添審美性較強的結構輔助設計,增加道路線形設計和城市規劃的融合效果[3]。
3.2 縱斷面設計
道路路線的被交現象較多,由此產生的縱斷面設計項目也更加復雜,需要設計人員綜合考慮地理環境、水文環境、排水工程量等因素,調整和設計道路標高、開挖和回填高度、道路線形等。應盡量堅持以保障線形平整通順、開挖和回填平衡、給排水通暢等為設計標準,針對難以保障填挖平衡的特殊城市地形,也可根據實際現場情況靈活調整設計方案。針對道路高低差較大的地勢,可以采取將連續同向豎曲線以一段單曲線相替換的方式,將路面的坡起效果突出顯現出來,避免因司機視線障礙嚴重而存在潛在安全隱患的現象。在縱坡設計的過程中,最小坡長的設計標準要參照道路限速情況,縱坡度要綜合考慮排水情況和交通安全情況,有效控制非機動車道、橋梁、隧道、引道等內縱坡的坡度,各類型道路的合成坡度應嚴格符合相關城市道路設計標準規定,如表1所示。此外豎曲線的設計指標也應符合最小半徑和長度規定的標準,進而保障縱斷面設計得科學合理。
3.3 道路線形的組合設計
近年來城鄉一體化建設、城市升級建設、對外貿易發展建設等促進城市發展的政策一經提出,對道路工程建設帶來了較大的影響,不僅增加了道路工程的建設數量,也增加了道路線形設計的難度,為了響應城市規劃的號召,城市道路線形增設了多元化的組合方式和人性化線形設計,大致可分為平縱直線組合、縱直線和平曲線組合、平直線和豎曲線組合、平豎曲線組合四種,簡要介紹如下:
(1)平縱直線組合。平縱直線組合大多用于高速行駛的城市公路和高速公路,有利于提高車速快速通行,為了避免司機駕駛疲勞,要合理控制道路長度和限速路段調整,盡量避免長直線和大坡度相結合的道路線形設計。
(2)縱直線和平曲線組合。縱直線和平曲線組合需要嚴格調整平曲線半徑,以滿足司機安全轉彎要求,緩解因設計不合理而形成的暗彎現象,著重考慮司機視距的影響因素,可適當以增加平曲線半徑的方法緩解或者杜絕暗彎問題。
(3)平面直線和豎曲線組合。平面直線和豎曲線組合需要充分考慮凹凸曲線的設置因素,特別是在平面直線較長的情況下,要避免末端直插凹曲線的線形設計,盡量杜絕小半徑凸曲線的線形結構,以防止直線交通通行時過多的變坡現象出現。
(4)平豎曲線組合。平豎曲線組合需要充分考慮曲線半徑的各自占比,通常可以將豎曲線和平面曲線的半徑比例控制在1∶10~1∶20之間,此種線形組合設計方法更能夠保障道路的平衡和通暢,可以有效規避單包雙的設計不合理問題,可以參考明彎平凹曲線組合和暗彎時平凸曲線組合的設計方法,進行平包豎線形設計,科學合理地過渡平豎曲線,保障交通安全和行車舒適性。如圖1所示。
3.4 特殊地段道路線形設計
(1)文物古跡的避讓設計。在城市規劃過程中會考慮城市歷史文化特色,將名勝古跡作為重點旅游開發項目或者考古保護項目,道路線路途經此處應綜合考慮政策和周圍環境等影響因素,調整和設計道路路線。例如:西安作為13朝古都歷史文化底蘊濃厚,有許多具有考古價值的古墓和古代建筑構件,西安市在道路規劃設計過程中,采取繞、穿等多種形式組合,對歷史古跡采取了有效的避讓設計,如圖2所示,西安環城路沿城墻修建,在城門處與被交道路一并采取避讓設計,在保護文化遺產的同時,也滿足了城市交通通行的需求。
(2)自然地形的順應設計。針對河道、山地等特殊地段的道路線形設計,需要綜合考慮實際情況調整和設計道路路線。在沿河地段,充分考慮當地的風速、降水、水位等氣候因素,同時考慮河道通航以及景觀需求,合理設計橋梁高度;在河道橋頭路線的線形設計處理上,對沿河線和跨橋線的平交口或立體交連接方面設計要科學合理,并根據居民實際通行情況合理布設人行天橋、上下梯道。例如:蘭州市為典型帶狀城市,城市沿黃河兩岸發展,南北濱河路為東西方向主要道路,如圖3所示,道路線形與河道線形擬合,南北方向連通道路多采取正交過河,合理的設計原則使得蘭州的路網在滿足通行需求的前提下,也與自然環境更為統一。
在山地地段,應充分考慮當地地形因素,采取順應地勢設計原則,避免因提高技術等級需求,采取不合理方法開山、架橋等破壞生態環境以及城市風貌,城市道路設計應多以地勢平緩的山崗、開闊的山谷等作為首選建設路線,采取自由式布局的道路線形設計方法,使整體道路路線沿著等高線的最小交角進行規劃和設計。例如:重慶市為典型山地城市,市區高低起伏,地形較為復雜,通過順應自然地形的設計原則,重慶市路網布置更為靈活,如圖4所示,道路多為自由式布局,在滿足技術指標的前提下,保障了居民的出行,也與自然生態和諧發展。
4 結語
城市道路工程是帶動城市經濟發展和提供居民交通出行的重要樞紐,受城市規劃和地勢地形等因素影響,道路線形設計結構更加復雜、專業施工技術要求更高,因此在保障基礎交通通行安全和交通順暢的前提下,還要應用線形組合設計,使道路路線銜接更加順暢,提高駕駛員的行駛舒適度和安全性。設計人員要重視勘查設計和定線環節,以確保設計方案的科學合理和切實可行,避免暗彎和長坡等線形設計,對特殊地段道路應靈活處理,進而提高整體道路線路設計的水平。
參考文獻
[1]閆學民.淺談城市規劃中市政道路線形設計問題[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5(11):335.
[2]歐朝龍.城市道路設計的方法及相關思路解析[J].建材與裝飾,2017(40):248-249.
[3]樊元彬.城市道路設計的線形優化分析[J].商品與質量,2015(4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