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甜


每當我們不洗手就拿東西吃的時候,大人就會說:手上有很多很多細菌!這是真的嗎?洗完手再拿東西吃效果會好一點兒嗎?小記者化身實驗達人,為我們一探究竟,快來圍觀!
我設計了多組對照實驗,來探究不同洗手方式的抑菌效果。我用到了培養皿,里面有基礎培養基,也就是細菌的“飯”,它可以為各種細菌、真菌提供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我分別在不同的培養皿中按下不同的手印(臟的,用清水洗過的,用抑菌洗手液洗過的),然后蓋上蓋子。24小時之后,結果就揭曉啦!
第一組:臟手
這是我玩了一天的臟手的手印。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長了很多菌落,這些都是細菌繁殖的后代。
第二組:用清水洗過的手
這是我用清水洗手后的手印。
大家可以對比一下,比沒洗手按下手印的培養皿少了很多細菌。
大家對比一下,從菌落的數量和大小,我們可以看出,使用帶有抑菌功能的洗手產品洗手后,培養皿中的菌落最少,說明抑菌洗手液確實能夠有效殺滅細菌,保護我們的健康。
第三組:用抑菌洗手液洗過的手
這是我用帶有抑菌功能的洗手液洗手后按下手印的培養皿。
所以我的結論和建議是:
洗手,勝過不洗手。如果有條件,要使用帶有抑菌效果的洗手產品。洗手時,使用六步洗手法效果最好。
100084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附屬小學
2018級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