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希
【摘要】生活污水是我國農村地區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之一,想要使鄉村振興戰略得以實施,就必須要做好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雖然現階段我國各個農村地區都積極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進行生活污水治理,但依然存在著較多不足之處。本文中分析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現實困境,并就污水治理體系的實現路徑進行了探討,以期能為我國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現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體系;實現路徑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雖然近年來我國農村地區的人居環境得到了持續改善,但一些地區的生活污水處理依然存在著較多問題,如缺乏綠色發展理念、治理主體單一化、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等,而只有創新與優化原有的生活污水治理體系,才能有效解決生活污水突出問題,推動新農村建設。
1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概念與體系框架
1.1治理理念與概念界定
治理理念是當今社會科學的前沿理論之一。其強調的是多個主體共同協商,網絡也參與到共同治理中,治理理念是傳統公共行政范式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替代,其在公共物品質量和數量提升以及改善上有著經濟的推動作用。但治理也有可能會出現失效的可能,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國際組織提出了“善治”、“元治理”等概念。而在這些概念中“善治”這一理論的影響力是最大的,其可實現社會管理公共利益最大化,使我國民眾和政府合作管理公共生活,也是民眾和國家的一種新型關系。
治理的具體概念是指私人機構或公共機構在管理公共事務時的多種方式之和,治理的目的是為了調和不同利益體的沖突。而我國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治理,是指為了能解決所在地區污水問題,當地農民、企業、社會及基層政府采取行動方式的總和。
1.2治理體系框架
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并已經著手于研發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而隨著新農村建設,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治理也被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且被國家納入到中央戰略中,并加大了技術研發和應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管理體制、治理機制以及排放標準,但從總體上來講,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體系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而通過梳理國家治理以及生態治理體系等,可以得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體系的主要框架:治理理念、主體、制度以及方式。
2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現實困境
2.1治理理念滯后
農村地區在生活污水治理時存在著理念滯后的問題。雖然我國推行綠色發展理念已有一段時間,但這一理念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踐中的貫徹并不到位,一些地區并未有機結合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以及生產生活綠化轉型,而是直接將城市的處理模式照搬在農村地區,因此無法獲得良好的治理績效。此外,一些農村地區的領導干部無法把握污水治理規律,對于治理的難度也未全面進行考慮,在實際治理之前缺乏與村民的溝通,也未投入到實際調查當中,導致污水治理方案設計不夠合理。而一些村民也存在著環保意識差的問題,在其實際生活中有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不愿自主參與到環境保護中。
2.2治理主體單一化
農村地區生活污水治理時依然存在著“大政府、小社會的”弊端,政府部門會大包大攬治理工作,但農民群眾卻并未參與其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相對于城鎮地區來講,具有不穩定、面廣的特征,而現階段針對我國農村地區污水治理并沒有一個完善的、穩定的投資回報機制,所以很多社會資本并不愿意參與其中。
2.3法律法規政策不夠健全
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并未進行生活污水治理相關法律的制定,雖然也有一些地方率先進行了地方性法規試點,但卻并未從法律層面對村民政府的治理責任和任務進行明確。其次,農村地區相關標準規范缺乏針對性,標準中的內容主要針對的是大型污水處理廠、農田灌溉、漁業水質,因此其中的部分污染物指標根本不能符合農村生活污水的管理需求。
3現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體系的實現路徑
3.1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農村地區在生活污水治理時一定要樹立起綠色發展理念,嚴格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求以及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由縣政府、農民、企業多方參與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體系中,并要對相關體制機制進行完善,將具體責任明確到各主體,使其能協同進行治理。其次,要對目標考評進行強化。要進行生活污水處理及維護考核方法的制定,通過獎罰機制的構建,使基層政府、農村群眾以及相關企業等認識到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此外,積極借助多媒體平臺進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知識的宣傳,使省基層政府以及農民群眾能客觀認識到生活污水的治理規律。
3.2明晰主體權責
農村地區生活污水治理時要堅持政府為主導,將其作為責任主體。政府部門要積極進行摸底調查,做好各項規劃,爭取足夠的資金,確保污水治理能實施下去,同時要做好考核評估工作。其次,要堅持農民在生活污水治理中的主體地位。農民是生活污水治理的受益者和實踐者,所以一定要對農民的公共環境維護責任進行明確,并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到生活污水治理的方案編制、設計以及運營中。此外,要對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進行完善,使社會組織能參與到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治理中。
3.3健全法律法規及政策體系
國家要進一步推進我國農村地區人居環境建設立法,并要將生活污水治理包含在內,明確企業、村民以及政府的治理權責,對各部門職責細致進行分工。其次,要對標準體系進行完善。要進一步推進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排放標準全覆蓋,可結合所在地區實際情況,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實際經驗,研究和制定相關產品認證評估體系,對污水治理的設計、施工以及管護進行規范。與此同時可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編制治理技術導則和規范。
結語
總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其規律和特點,因此不能只是簡單的套用城市污水治理的體積,而是要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思路,完善污水治理的規則、標準、規劃以及相關制度,構建出能符合農村地區生活污水治理的政策體系,為新農村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波,鄭利杰,王夏暉.現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體系實現路徑研究[J].環境保護,2020,48(8):8-14.
[2]孫燕禎.現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體系實現路徑分析[J].魅力中國,2020(49):555-556.
[3]秦慧娟.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之生活污水治理路徑研究[J].區域治理,2020(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