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麗
【摘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是社會文明發展的體現。由于我國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增加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的壓力,養老問題成為全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從目前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情形來看,城鄉居民在養老保險繳納方式、繳納比例等方面有著一定的不同,但是可享受同等的權益。需要針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上的差異進行優化調整,建立完善的繳費機制、制定長效化的養老保險管理制度,以及進行養老模式的改進與創新,促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統籌協調、科學化發展。
【關鍵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養老保險制度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保障著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對于社會的和諧穩定非常重要。然而在新時期受到城鎮、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農村居民對于繳納養老保險認識不足等的影響,使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發展不協調,農村地區覆蓋率較低,再加上地方財政資金實力薄弱、傳統居民養老模式發生了改變,不利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穩定、可持續的發展。基于此,需進一步的優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平等對待所有公民,保障其享受公共福利,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的最大價值。
1.新時期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優化面臨的難點
1.1城鄉覆蓋失衡
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在購買養老保險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城鎮居民參與養老保險的比例要大于農村居民。主要是受到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以及農村居民本身對購買養老保險的意識和認識不足,影響到農村居民購買養老保險的積極性。再加上農村居民經濟收入有限,沒有充足的資金投入到養老保險之中。在城鎮化發展的進程中,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走進城市,參與城市經濟建設,購買養老保險的認識與期望值增加,有所改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面失衡問題,但是在城鎮化不斷加快的背景下,改善程度遠遠不夠,不利于新農村建設與城鄉一體化發展,迫切需要在新時期優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進一步的增加農村居民養老保險的覆蓋面。
1.2傳統養老方式發生變化
農村居民傳統的經濟來源是農業生產,像種植農業經濟作物,飼養牛、羊、豬等。但是從目前來看農業經濟作物價格不是很高,而農村居民消費普遍升級,農業生產方面的經濟收益無法完全滿足農村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再加上城鎮化工作的不斷推進,農村居民外出打工者增多,并且部分農村居民經過自身的努力,在城鎮購房、安家,轉變為城鎮居民,以及我國老齡化加快,獨生子女數量較多,導致傳統居家養老模式不適用于現階段的城鄉居民,也無法完全滿足城鄉居民的養老需要。基于此種狀況,養老保險成為城鄉居民的首選,但是由于養老保險制度針對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有著一定的差異,需要通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優化,以提高農村居民的參保率。
1.3財政資金支撐薄弱
城鄉經濟發展不均衡,使得城鄉居民在經濟收入上有著一定的差距,進而直接體現在農村居民繳納養老保險上,農村居民參保率低,使得養老保險制度無法在農村地區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此外,傳統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在繳納的基數和方式上也有著差異,兩者的基金總量有著一定的距離。如果城鄉采取統一的繳納模式,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一體化,會直接影響到城鎮居民的養老待遇,而且城鎮保險基金要向農村居民保險調整,對于城鎮居民來說不易接受。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資金的繳納保障方面來看,城鎮具有強制性特征,農村為自主選擇;在統籌方式上,城鎮居民為省市統籌,農村居民為縣鄉負責;在資金來源方面,城鎮居民除了個人繳納保險外,城鎮居民保險由國家、居民所在的單位、居民自身三者承擔,而農村居民全部由自身承擔。基于農村養老保險在資金來源、統籌方式、保障等方面與城鎮存在的差異,影響到農村居民養老保險繳納的效果。因此,現階段,云南省進行了城鎮與農村居民養老保險的統一,制定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繳納基數與方式相同,繳納的檔次為200至1000,1500,2000,3000,城鄉居民可自主選擇,進而致使縣鄉政府財政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本身縣鄉財政實力要弱于省市財政,使得財政資金薄弱影響到農村居民養老保險的繳納工作,也就無法完全保障農村老年人的養老保險工作。
1.4基金監管與增值不是十分理想
現階段,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設有財政專戶,并建立了基金封閉式管理制度,以此形成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的有效監管,相關機構不可隨意動用與管理基金,以促進基金的保值增值,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采用以上的管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基金安全,但是基金處于封閉式監管狀態,在保值、增值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一方面,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由地方政府部門監管,在封閉式管理模式下杜絕挪用風險,基金管理者通過投資操作實現基金增值,比較常用的方法是轉存定期或是購買國債,以上兩種投資操作增值安全,缺點是面臨較高的利率風險;另一方面是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養老保險基金存在著保值風險,一旦通貨膨脹較為嚴重,基金將出現收不抵支現象,影響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可持續性發展。
2.新時期優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措施
2.1優化繳費機制
養老保險繳費機制是城鄉居民參保關注的重點,所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在繳費標準、繳費檔次、繳費比例設定中,應重點關注以下幾點,一是參保人員的經濟狀況是否可承擔繳費壓力,能否滿足參保人員基本養老需要;二是重點考慮人均純收入指標,進行繳費檔次的設定,給予參保人員自由選擇的權利;三是繳費比例,其關系到參保人員真正的繳納費用,應與參保人員實際收入掛鉤,打造聯動提升機制,根據參保人員的收入水平進行動態化調整;四是地方財政補貼的優化,遵循多繳多得原則,采取梯度設計方案,隨著繳費檔次的增加而增加補貼的力度,個人賬戶中增加財政補貼資金科目,鼓勵參保者在自身收入可承擔的范圍內,去選擇相應的繳費檔次,以提高自身的待遇水平。
2.2構建長效化的增長方案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各項工作的開展受到兩個方面的因素影響,地方經濟發展狀況決定著地方居民參保比例,以及地方財政資金實力的強弱,則影響著地方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的情況。需要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結合以上兩個影響因素,遵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要求,制定長效化、科學化的養老保險增長管理機制,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籌規劃管理水平。此外,為了保障養老基金的有效增長,將城鄉居民收入與繳費額度掛鉤,并以財政補貼作為輔助,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保險繳費增長的相適應,確保繳納保險費用在城鄉居民經濟可承受的范圍內,促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可持續增長的同時,增加參保人員的養老待遇水平。
2.3做好增值與保值工作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與增值是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首先要明確地方財政的監管責任,以及相關部門在合理合法的基礎上,將基金存儲至銀行,或者是在財政部門的監督管理之下,采用定期轉存的方法促進養老保險基金的增值;其次,在地方財政將基金上繳至省級主管部門環節,需進一步的明確省級主管部門的增值與保值責任;最后,完善增值保值監管機制建設,對基金投資活動進行約束,提高基金增值保值的安全性,以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順利推進提供基金支撐。
2.4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
我國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促進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包括了產業發展,打造農村支柱產業,提高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產條件,農業耕種收機械化發展,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改善人居環境,綠化村莊、道路硬化,促進鄉村文明建設;在農村社保方面,實行農村合作醫療、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使農民有病能治、老有所養,促進農村社會文明、經濟水平逐漸向著城市靠攏,將城鄉差距縮小至最低程度,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統籌一體化發展奠定基礎。首先需要突破戶籍限制,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銜接制度,促進城鎮與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整合,并根據城鄉居民人均純收入,設定多個繳費檔次,讓農村居民根據自身的收入選擇相應的繳費檔次,以及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幫助農村居民了解養老保險制度,并選擇適合自身的繳費檔次,以為老年生活做好準備。
2.5優化居民養老模式
通過居民傳統養老模式的優化,以達到改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目的。在社會老齡化發展的形勢下,提倡家庭與社區養老,社區需充分利用自身的宣傳職能,將養老保險的保障性作用傳遞給居民,以增強居民的參保意識。還可輔助家庭養老,幫助居民解決養老中的各項問題,緩解家庭養老的壓力,幫助老年人安享晚年。社區可使用的宣傳方式和手段非常多,像社區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社區群等,進行養老保險知識與制度的宣傳,解讀最新的養老政策,講解如何選擇繳費檔次、參保流程、參保需要的材料等,或者是講解居民身邊參保的實例,以及參保后獲取的養老待遇,以此強化居民參保意識,激發參保的興趣,最終達到提高社區居民參保率的目的。
結語:在新時期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面臨著諸多問題,像城鄉發展不均衡、社會老齡化發展,以及城鄉居民傳統的養老方式發生改變等,進而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種形勢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需對增值保值管理制度、監管機制、繳費機制等進行優化,構建長效化、科學化的養老保險各項制度與管理機制,以促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籌協調、一體化、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史巖,王金曼,徐偉麗,等.統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21,(10):3.
[2]張思蓮.探討東川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學,2020,3(5):38-39.
[3]高昌菊.當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2020,(8):14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