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子薇,柳雨欣,于娜
(南京林業大學,南京 210037)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古詩詞是蘊含獨特東方魅力的文化符號,是中華傳統文化文學寶庫中的瑰寶[1-2]。隨著國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實施,民族文化設計意識開始覺醒[3-4]。信息產業背景之下,傳統文化的傳播需要有新途徑、新方法,數字交互體驗式文化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是文化產業的市場新需求與增長點[5]。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科技手段相融合,已然成為設計熱點[6]。以弘揚古詩詞文化為主題的移動應用設計研究,向大眾提供了重新審視古今文化的切入角度,也在文化輸出的形式與應用媒介方面做出設計指導。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于物質及精神層面的追求也產生相應變化。在“娛樂至上”的大環境之下,古詩詞文化傳播具有以下特征:(1)大眾對于古詩詞了解較少,具體表現為會讀會背,而缺乏精讀研究,忽略了詩詞內涵;(2)大眾缺少古詩詞學習積極性。對大多數人而言,古詩詞的學習僅停留在學生階段;(3)古典詩詞難以融入現代生活,除課本、試題及景點石刻外,古詩詞與現實生活缺乏聯系;(4)古詩詞傳播需與新的媒介結合,文化類電視節目的播出,形成了一輪文化熱潮,如何提升大眾興趣成為增強古詩詞傳播效果的重點要素[7]。
運用新媒體技術將古詩詞文化用有趣新穎的方式呈現,可擴大我國傳統詩詞文化的傳承受眾,拉近文化與生活的距離,為詩詞文化的創新提供新平臺,是設計與文化相互影響的體現[8-9]。憑借“移動性”“智能性”的特點,移動應用可以滿足用戶隨時隨地進行信息交互[10]。古詩詞類移動應用的研究與評估,總結了傳統文化與移動應用的結合形式與傳播效果。研究以用戶為中心進行設計實踐,注重考慮用戶體驗,結合趣味性設計及多感官設計理念,進行面向普通大眾的、有助于古詩詞傳播的移動應用設計。旨在打造沉浸式古詩詞學習模式,增強用戶參與感,為古詩詞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創新提供有力途徑。
通過“古詩詞”和“詩詞學習”2 個關鍵詞進行相關排行榜的搜索,排除完全聚焦于詩詞背誦的應試教育輔助類產品,根據相關性和用戶推薦程度綜合篩選出研究對象,進行軟件功能的統計分析。競品功能統計見圖1,軟件功能以勾選方式進行統計,而多通道指數以分值形式呈現,對應產品與用戶通過視、聽及說三個通道進行交互。

圖1 競品功能統計Fig.1 Competitive product function statistics
如圖所示,現有古詩詞類APP 在信息量方面的情況相似,詩詞解釋、譯文、賞析、作者介紹等功能較為完善,可以滿足大眾需求。多通道指數方面,各產品間出現差異:1 分產品僅含有視覺通道下的交互功能,表現為詩詞文本的呈現;2 分產品含有視覺及聽覺通道下的交互功能,表現為詩詞文本呈現及音頻播放,音頻內容僅限于詩詞朗讀;3 分產品的交互功能涵蓋視聽說三個通道,針對“說”,3 分產品具備朗讀錄音的功能。基于多感官、多通道交互設計理念,現有產品的功能呈現及交互形式仍需優化。
選取用戶使用度較高且反饋較好的APP,從使用驅動力、優勢及存在問題三個方面進行競品詳細分析,見表1。

表1 競品詳細分析Tab.1 Detailed analysis of competitive products
從實用性、趣味性、社交性、易用性、用戶黏性、內容豐富程度六個方面對現有產品進行用戶體驗度評分,競品指標評分雷達見圖2。

圖2 競品指標評分雷達Fig.2 Competitive product index score radar
如圖所示,現有移動應用產品在趣味性和社交性方面體驗較差,呈現出設計空缺。趣味性設計的切入點多為詩詞接龍、飛花令等知識性游戲,以及分享個人原創詩活動。該類型交互對詩詞文化儲備量較大的用戶體驗更佳,因具有一定門檻限制,不利于普通民眾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獲得歡愉感[11]。從古詩詞本身出發,即在科普過程中添加趣味性設計的移動應用仍未產生,故從該角度入手,打造一款為古詩詞入門用戶提供更趣味的、沉浸式體驗的移動應用有較大的設計機會,可為用戶提供一種新穎的學習方式。
經分析,現有古詩詞類移動應用產品共性如下:(1)內容與功能方面相似度較高,缺乏特色模塊;(2)形式單一,多數內容以閱讀形式獲取,且與現實生活關聯性低,僅是文字從書本向手機轉移;(3)多感官體驗停留在簡單的詩詞誦讀聆聽,無代入感,無沉浸式體驗。
古詩詞文化的創作背景與當代生活有較大差異,從時空屬性出發,將詩中所描繪的形態、空間、視覺畫面等進行重現,對降低用戶認知負荷,增強詩詞理解有較大幫助[12-13]。據此,從內容、形式及體驗三個維度著手,本產品的設計創新點可體現在以下方面:(1)內容上,基于趣味性設計理念,打造古詩詞對話模塊,用戶通過寫故事、說故事、聽故事,將古詩詞真正學懂、玩懂;(2)形式上,進行多感官設計,增強基于視覺與聽覺層面的用戶體驗,創造不一樣的古詩詞學習方式;(3)體驗上,通過在音頻中加入故事敘述以及環境音重現的方式,打破時空壁壘,為用戶提供沉浸式體驗,增加古詩詞學習過程中的愉悅感、輕松感。
為了解大眾對古詩詞文化傳播的態度及想法,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選取年齡段在18~45 歲的用戶進行調查。調查問卷題目分類框架見表2。

表2 調查問卷題目分類框架Tab.2 Framework of questionnaire topic classification
本次問卷共獲得有效樣本40 份,其中,85%的用戶認可古詩詞文化需要人民群眾的傳播及發揚。問卷調查詳細數據見圖3。以用戶對古詩詞的感興趣程度進行分類,面向感興趣程度高的用戶進行古詩詞文化吸引點(圖3a)及傳播重點(圖3b)的調查,面向感興趣程度低的用戶了解原因(圖3c)及改進方式(圖3d)。前者認為妙字佳句、與詩人的情感共鳴以及情景交融是古詩詞文化的吸引點,并建議將詩詞語言內涵、所述情感以及相關的歷史典故作為古詩詞傳播的重點。后者對詩詞文化不感興趣的原因多為詩詞晦澀難懂、學習形式枯燥乏味以及離現實生活太遠,將古詩詞與歌曲結合、了解相關歷史典故等方式可以激起其對古詩詞的興趣。

圖3 問卷調查詳細數據Fig.3 Detailed data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據調查數據,現階段我國人民群眾已有較強的傳統文化傳承意識,卻受阻于其學習的途徑及知識接收的難易程度。根據用戶對古詩詞文化的熟悉程度,可將主要用戶分為古詩詞小白和古詩詞達人兩類。面向小白型用戶,設計強調以新穎、多元的方式學習古詩,注重拉近詩詞與生活的距離,培養其詩詞愛好。面向達人型用戶,設計趣味性詩詞互動模式,提供以詩會友平臺,助力詩詞傳承創新。
4.1.1 需求轉換
以弘揚古詩詞文化為核心的移動應用設計需滿足以下主要需求:(1)擺脫通過書本學習古詩詞的枯燥、乏味;(2)減輕古詩詞理解困難所帶來的認知負擔;(3)將古詩詞與生活接軌,讓詩詞文化融入現代生活;(4)增強古詩詞學習氛圍。
轉換需求,本設計可從四個方面著手:(1)增強產品趣味性,打破傳統使用形式,以音頻的方式進行詩詞學習;(2)全面、系統地解析詩詞故事,使用戶明白其情感內涵;(3)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界限,將古詩詞與旅行結合,使用戶在旅途中也能輕松感受當地詩詞文化,強調古詩詞與地點、節日、節氣的關系,貼近生活;(4)通過故事創作、配音、傾聽等環節,增強用戶參與度,營造良好古詩詞學習氛圍。
4.1.2 概念設計
致力于古詩詞文化傳承與創新,進行“詩語”APP 的設計。產品取名“詩語”,旨在為傳統文化發聲,從詩詞文本語言出發,結合音頻敘述帶領用戶進行古今對話,在數字化傳播的方式下用語言的魅力打造沉浸式古詩詞學習體驗。
考慮環境因素能有效增強用戶的體驗與情緒感知[14]。以提升用戶體驗為出發點,本應用特色聚焦于:(1)融入多感官設計理念,通過將現實生活場景和虛擬音頻結合,讓用戶在歷史故事的講述及往日場景的聲音重現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古詩詞創作當下的生活氛圍;(2)融入趣味性設計理念,通過打造“詩趣”版塊,結合視聽說通道,讓古詩愛好者通過故事創作以及故事配音的方式,欣賞詩詞之美。
應用分為詩語、詩旅、詩趣、我的四大板塊。
詩語板塊,每日精選5 首古詩詞。詩旅板塊,系統自動定位用戶位置,探索發現該地區周圍相關詩詞,并在地圖上標注地點。以地點分類詩詞,通過將現實生活場景和古詩詞結合,讓用戶在旅行過程中品味詩詞文化內涵,同時更深層次體驗當地歷史文化。該板塊特色為面向視覺及聽覺體驗的多感官設計,如在南京夫子廟,用戶可以一邊欣賞秦淮河美景,一邊聆聽杜牧所著的《泊秦淮》一詩,當城市的繁榮景象與音頻中播放的商女隔江所唱《后庭花》進行碰撞,結合所見所聞,用戶對詩詞文本及古今文化變化的理解得以增強。詩趣板塊,為用戶打造“以詩會友”的趣味性平臺。包含詩作、詩敘、詩享三大內容,對應視聽說三個通道,用戶通過合作創作詩詞故事,并進行故事傾聽、配音,加深詩詞理解。詩語功能架構見圖4。

圖4 詩語功能架構Fig.4 Functional framework of Shi Yu
高品質的移動應用交互界面的設計對用戶黏性有正向影響[15]。“詩語”交互界面整體風格選用簡潔中國風,簡潔明了的界面便于用戶操作,色彩上以白色為主,搭配中國傳統的紅色與黃色,降低色彩明度,彰顯國風韻味。
主要頁面展示見圖5。首頁以卡片式展現精選詩詞,可滑動查閱(圖5a)。詩詞詳情頁面可查看譯文、作者簡介、賞析、創作背景與名家點評等內容(圖5b)。詩旅頁面在地圖上標注相應詩詞創作地點,加強古詩詞與地點的關聯(圖5c)。詩趣版塊,包含吟詩創作的詩作功能、給詩詞故事配音的詩敘功能,以及聆聽創作成果的詩享功能(圖5d—e)。此外,詩語的文庫模塊,有別于其他移動應用,創新以地點進行詩詞分類(圖5f)。

圖5 主要頁面展示Fig.5 Main page display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人民在精神層面的軟性需求逐漸增大,為古詩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科技實力的提升,讓交互設計及移動應用設計可以展現光芒,為文化的傳承與輸出貢獻力量。以弘揚古詩詞文化為主題的移動應用設計研究,探討了新時代、新媒介下的寓教于樂的古詩詞文化學習方式。本研究通過競品分析法及問卷調查法,明確了詩語APP 的設計策略,并進行了相關交互界面的設計開發,后續研究中,仍需通過可用性測試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完善。未來,移動應用設計技術可以與更多傳統文化門類相結合,讓用戶從多感官視角進行文化體驗,以多元形式汲取文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