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平,楊丹嬌,藍 嵐,潘 瑤,高文武,張康林
(甘孜州畜牧業科學研究所,四川 康定 626000)
戊型肝炎病毒(簡稱HEV),屬于肝炎病毒科,是一種單股正鏈RNA 病毒,病毒顆粒長度大致在27~34 nm 間。現今,戊型肝炎病毒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老百姓們的正常生活,同時也威脅到我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全世界開始不斷蔓延,特別是在部分發展中國家[1]。值得注意的是,當下我國豬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情況還亟待查明。
1.1 我國豬HEV感染率較高 當前我國豬HEV感染概率總體較高,表明這一病毒是豬場中比較普遍的微生物,不同區域的差異較不明顯。不過各個研究結果具有很大不同,不僅在各個時間的流行特點有所差異,而且和被調查動物的年齡密切相關。通常而言,仔豬在斷奶之后,隨著月齡上升,血清陽性率也會隨之上升[2]。總而言之,豬場管控水平越高,抗體陽性率就會越低。有關資料顯示,SPF 豬場能夠杜絕HEV 感染,說明預先提供針對性的措施對于處理病原具有積極意義。
1.2 流行基因型較多 通常將HEV 劃分成四種不同的基因型。1型與2型一般會引發人的感染及大規模傳播,3 型與4 型通常引發人畜共患的散發性病例。根據有關資料報道,當下我國豬HEV的感染率比較高,達70%,大多數屬于基因4型,其他動物如牛、鹿等的感染率較低。
1.3 相同地點不同基因型多次污染 在展開流行病學調研期間,相關人員發現在相同豬場同時出現兩類基因型HEV的問題,也發現在同一個人身上同時感染了兩類基因型HEV。根據當前狀況可知,盡管3 型HEV 處在相對弱勢的狀態,分離毒株也具有一定的難度系數,但3型HEV可能會長期存在于我國境內。
就當前來說,我國豬場出現疫病一般不僅僅是由單一病原誘發的,通常都存在免疫抑制性病原,例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等。有關資料顯示,豬HEV 誘發的肝損傷通常不會因為PCV-2 出現而加劇,目前在我國豬場多次出現的細菌、病毒病不低于十類,相關人員需要作進一步探討。
1.4 豬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情況 有研究報道,HEV通常劃分成四個基因型及一個血清型,同時各個基因型之間流行態勢、布局狀況及致病性等都具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基因1 型一般會通過污染的水源等路徑在部分亞洲地區傳播,基因2型一般在墨西哥等地區傳播,基因3 型在歐美地區傳播,基因4 型則在中國等東南亞地區傳播。值得注意的是,基因1 型及2 型病毒常常會感染人,基因3型及4型病毒則屬于人獸共患基因型,能夠在人體及其他哺乳動物間傳播。長期以來,全球戊型肝炎的發病率都在不斷上升。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15年就公布了有關數據信息,全世界大約有2 000 萬人患上HEV,且有超過七萬人死于該病毒。不容忽視的是,HEV感染對妊娠患者(特別是妊娠晚期)及胎兒的威脅最為嚴峻,死亡率高達20%~25%[3]。
全國病毒性肝炎調研資料表明,中國屬于戊型肝炎的高發區域,HEV在我國各個省份地區都有傳播,各地的流行傳播狀況具有很大差異性。在四川、新疆、云南等區域有較為明顯的流行態勢,在西藏流行態勢不明顯。豬屬于戊型肝炎病毒的主要宿主,在全世界區域內都有關于豬感染HEV的報道。
2.1 通過豬肉制品感染 過去,戊肝之所以大范圍流行,往往是因為飲水污染使然,致病HEV 也大多屬于1 型及2 型,該兩種類型的病毒在過去都沒有動物帶毒,大多屬于人HEV。從當下調研的情況來看,豬HEV感染人可以通過肉食品來傳播。比如,部分地區的老人食用生豬肉或內臟,則該地區患上戊肝的概率相對較高。戊肝病毒能夠在肝臟及膽汁中累積,而且還極易在小腸和大腸中大范圍繁殖。在人們常食用的豬肉及豬內臟之中,常會檢測到基因3 型HEV,不過在我國戊肝患者感染路徑中,還缺少較為精準的統計信息,后續工作中還亟待強化這方面的監控力度。
2.2 通過動物及其排泄物接觸感染 有研究資料顯示,在豬場工作15 年之久的人員,其戊肝血清陽性率高達八成,而相對于其他職業,豬場工作者染上戊肝的可能性要高出七成。較之于上游,居住在豬場下游的人群感染戊肝的可能性要高出29%。說明人、豬近距離接觸或者共處相同環境,可能會大幅度提升HEV感染的可能性。該感染常常是通過消化道傳播,不過直接依據還亟待查明。當下,許多人認為豬與豬之間的戊肝病毒可以通過糞-口路徑傳播[4]。
2.3 通過器官移植感染 動物尤其是豬群,是異種器官移植的常見供體,隨著動物器官移植頻率的上升,人感染上動物性HEV的概率也隨之上升。
3.1 收集并研判豬HEV有關信息 盡管當下豬HEV 在短時間內不會給老百姓的健康安全帶來很大威脅,不過也不能不予以重視。病毒通常能夠經過基因突變在致病性或宿主寄性方面出現較大變動,諸多人畜共患病病原往往具備這一特點,比如說禽流感及SARS 等。不排除豬HEV 同樣會引發這樣一種變動,尤其在我國境內HEV病原流行狀況較為復雜的條件之下,上述基因型間如果出現遺傳物質方面的交替,就極易出現一系列新的變異型種。所以,相關人員應及時對豬HEV感染特點及遺傳屬性開展監測,或者將動物HEV流行狀況歸屬至獸醫公共衛生預警體系,從而實現常態化追蹤。
3.2 加強對豬HEV 與其他病原相互關系的探索 因為豬感染HEV 之后,一般缺少顯著性表征,所以人們往往會忽略對豬HEV 的防控工作,而豬感染HEV的時長往往是在斷奶之后,該時期其他病原也常常會乘虛而入,比如PMWS、仔豬腹瀉等。此時就要求強化該階段戊肝病毒與相關致病原之間彼此聯系的探索。此外還應該熟知其在微生態、致病性及誘導動物機體免疫等層面的彼此影響。利用這一探索工作,改變人們對豬HEV的認知。
3.3 強化動物類食品的監測及水源防范 從當下調研結果來看,除了豬群,其他動物HEV 對人的影響相對不夠明顯。但值得注意的是,豬HEV 只有在特殊條件下才會引發不良感染問題,比如未處置好豬肉或者生食豬肉。有資料表明,食品店所售賣的豬肝常常會受到HEV 污染,不過油煎5 min或者煮沸5 min之后,HEV就全部被殺滅。我們應該強化宣傳力度,號召相關單位系統化地處理各種食品,同時還應建立食品中戊肝病毒抽查監測機制,特別是在大范圍食堂,多種類型的賓館、飯店等。在實際加工食物期間,相關人員還需要牢牢遵循有關標準進行操作,避免食品內污染的HEV 影響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此外,還應特別注意對豬場周邊飲用水源的HEV 監測。在夏季發生洪水過后,應注重水質監測,可以采用靈敏度程度高、操作便捷的豬HEV 檢測試劑盒,對現場水質及食品進行監測。
3.4 重視進出口口岸外來病的檢驗檢測 過去只是簡單地看重引入外來動物品種給經濟帶來的益處,而很少重視引入品種之后給疫病工作帶來的不良影響,這就使得我國養豬業受到全球諸多地區豬傳染病的影響,從而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所以,在今后發展過程中,務必嚴格遵循有關制度,引入動物時應加強對外來疫病的監測,減少外來病原,確保公共衛生安全。
綜上所述,豬戊型肝炎病毒的常見傳播路徑就是糞-口途徑,不僅如此,生吃污染的或未煮熟的豬肉制品同樣會讓人體感染HEV。考慮到戊型肝炎的潛在威脅,有關部門務必要強化對豬戊型肝炎病毒的生物監測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