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


百里烏江水,秀美武陵山,仙境桃花源。酉陽縣位于重慶市東南部,地處武陵山區腹地,與湖南、湖北、貴州接壤,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1.86%,轄區幅員遼闊,是重慶市縣域面積最大的縣。近年來,重慶市酉陽縣公安局聚焦大山區、大農村,以警務機制改革創新為“龍頭”,以基層派出所為“主陣地”,科學謀劃,分類施策,全面推行相鄰派出所警務協作機制,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構建新型農村地區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平安鄉村“賦能增效”。
優化警務結構,為基層警務“量體裁衣”
“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您心中,一個在重慶酉陽。”近年來,酉陽因其獨特的旅游資源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大縣,但同時也給社會治安帶來新的考驗。適應時代發展,為酉陽社會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成為局黨委一班人思考的重大課題。
——面積廣,警力少。酉陽面積5173平方公里,不僅有桃花源國家5A級旅游景區、“烏江畫廊”龔灘古鎮,更有革命先烈趙世炎誕生地龍潭古鎮、紅三軍司令部舊址南腰界革命根據地等珍貴紅色歷史資源。全縣毗鄰湖南、湖北、貴州三省的邊區派出所16個,距離縣城100公里左右的派出所6個,距離縣城1個半小時車程的派出所23個。農村兩個相鄰派出所之間的距離最少有40分鐘的車程。而全局民警總編制541人,僅占全縣總人口數的萬分之六。全縣39個派出所,改革前19個農村派出所警力均只有3名民警和3名輔警。
——處警慢,維穩難。酉陽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地,農村治安環境較為復雜,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安全意識還比較薄弱,盜竊、詐騙以及鄉鄰糾紛調解類案件較多,執法壓力較大,加之“人防、物防、技防”等警務基礎建設薄弱,治安防控、安全維穩的難度很大。同時,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村地區建設項目多,征地拆遷等民生領域產生的諸多矛盾,容易演變成阻工堵路、非訪鬧訪等群體性聚集事件,而處置這類警情存在集約警力慢、處置效率低、安全維穩壓力大等問題。
——超負荷,考核多。派出所是警務活動的“神經末梢”,是各類警令政令的直接執行者。處在基層派出所的民警,既要負責值班接處警工作,也要承擔上級下達的各類破案打擊任務,還要負責“一標三實”、重點人員管控、行業場所安全監管等各類基礎性工作。另外,為保障人民群眾的交通出行安全,針對農村地區山高坡陡、道路崎嶇、臨崖臨水等道路環境,派出所還承擔了交通安全監管責任,并負責交通案件辦理、事故處理,往往出現“警力分散”“職責交叉”等困惑,并成為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的制約因素。
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加快推進警務機制改革創新是推動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我們樹立“大抓基層、夯實基礎”的鮮明導向,立足公安工作新發展階段要求,全面貫徹警務機制改革創新發展理念,主動破解傳統警務與現代警務發展不相適應困境,著力解決偏遠山區派出所警力少、處警遠、防范難等問題,通過重心下移、警力下沉,夯實基層警務,以優化警力結構提升警務效率,不斷形成以農村中心派出所為核心、相鄰派出所警務協作、“一區多所”、“一心多翼”的警務體系。
圍繞大山區、大農村、少數民族聚居區、地域幅員遼闊的縣情,結合歷史沿革、風土人情、治安狀況等特點,我們將原來的36個基層派出所優化整合為9個警務協作區,每個警務協作區,設置一個中心派出所由3~5個相鄰派出所組成。同時,推行農村“隊所合一”,將道路交通管理的職能職責劃入屬地派出所管轄。通過深化整合,派出所警力達到全局總警力數的50.76%,增長8%;輔警總數占全局的56.22%,增長17.8%。
針對警務協作機制,我們先后制定了《協作警務機制》《警情處置原則》《績效捆綁考核》等相關辦法,從“頂層設計”上規范協作區接處警、績效考核、表彰獎勵等考評體系,投入400余萬元全力保障警務協作機制運行,著力保障基層一線警用裝備、辦公用品、服務設備和生活設施,力爭在警務機制改革創新中按下“快捷鍵”、吹響“集結號”。
建設平安鄉村,實現基層警務“涅槃重生”
警務改革的核心在于優化警務模式,服務實戰,提升公安機關打擊犯罪、服務群眾水平。我們從警務改革創新中要警力、要效率,注重多元結合、優化整合,注重“警務協作+打擊犯罪”“警務協作+基層治理”“警務協作+交通管理”三個結合,以防風險、護穩定、保民生、促發展為目標,基本實現了從傳統“被動警務”向“主動警務”的蛻變。
警力快速集結,打擊犯罪更精準。警務協作機制運行以來,派出所可根據警情,實現“派單式”處警,警務效率大大提升。2021年國慶長假期間,麻旺警務協作區指揮酉水河、泔溪、車田、腴地派出所,快速搗毀一個盜竊摩托車團伙,為群眾追回被盜摩托車11輛;2021年10月下旬,大溪片區警務協作派出所集中相鄰派出所警力,成功破獲一起聚眾賭博案件,單日抓獲處理涉賭人員18人……協作區吹哨、鄰所響應、警力快速集結的局面正初步形成,處置各類突發警情、打擊違法犯罪效率得到提升。
警務職能融合,服務發展更高效。警務改革創新不僅要念好“創”字訣,更要在“融”字上下真功夫。我們依托警務協作機制,積極構建“地域相鄰、警務協作、警務融合”的現代警務服務新模式。針對鄉村重點工程建設、交通事故處置、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工作,實現“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統一執法、聯合執勤”,逐步形成融“管理交通、維護治安、保障安全、服務群眾”于一體的新型警務模式。機制正式運行以來,全縣發案數同比下降6.62%,其中打架斗毆案件下降13.64%,打擊處理數同比上升16.67%,矛盾糾紛化解率達100%。
優化考核標準,基礎工作更扎實。為基層減負,為基層賦能,健全完善“職能專一、權責明確、考核更優”的派出所考評機制。協作區內派出所專職從事基層基礎工作,對轄區內發生的警情首接首辦、先行處置,不再承擔破案打擊指標任務,中心協作區負責轄區各類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辦理和協作區內突發案(事)件處置。同時,縣局對全縣39個派出所基層基礎類考核指標單獨考核排名,對九大警務協作區牽頭派出所綜合考核排名,激發了基層派出所民警、輔警積極性和隊伍活力。機制運行2個月,“一標三實”互聯網App采集核驗總量完成全年84%,派出所開展各類防騙、防盜等法制宣傳活動2000余次,建立警民聯系微信群285個,全縣詐騙類案件同比下降66.4%,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堅持黨建引領,激活干事創業“一池春水”
基層黨組織是凝聚黨員群眾的“主心骨”,黨員干部是社會發展的“領頭羊”。我們以推進相鄰派出所警務協作機制為“牽引”,以協作區黨支部為“戰斗單元”,堅持黨建統領,建立9個協作區聯合黨支部,明確以中心協作區派出所所長為黨支部書記、協作派出所負責人為支部班子成員的組織架構,機構、職務職級不變,通過堅持“黨”指揮“警”,確保政令警令暢通,指揮效率更加高效。
同時,我們還先后出臺了推進鼓勵激勵機制、容錯糾錯機制、能上能下機制三項機制,加強隊伍管理六條措施,優秀年輕干部發現培養選拔工作三年計劃,干部交流輪崗管理辦法等一攬子措施和辦法,為隊伍管理“把脈定向”開出“單方”,推動全警上下從“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良性轉變。在推進實施相鄰派出所警務協作機制和“隊所合一”改革中,全局新提拔和進一步使用中層領導干部71人,交流輪崗29人,從機關提拔重用到基層派出所任職17人,進一步激發和提高了隊伍活力。
(作者系重慶市酉陽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陳燕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