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濱江小學 黃明強
小學體育學科智能技能培養主要是引導學生在掌握體育概念、體育規則、體育技能的基礎上,將所學知識實踐應用于原有的學習情境及全新的實踐情境中,鍛煉培養學生體育學科應用能力。小學體育教師加快教學觀念更新,以智能技能培養為目標,優化調整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加強多維度、多層面的教學互聯,落實體育技能傳授、增強學生體質等教學目標的同時,為學生感知體育知識應用場景創造更多感知應用機會,強化學生體育學科應用意識,助推學生體育知識的有效內化及靈活應用。
體育學科教學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強調學生已有認知經驗的遷移應用。教師做好體育知識、體育技能的關聯性教學,圍繞課堂新知的教學特點,多點對接學生認知經驗,能夠為學生體育知識理解應用搭建學習思維立足點,增強學生體育學習感知體驗,促進學生認知內化。體育舊知、生活技能、生活經驗等,都可以作為輔助學生體育認知理解的支撐點,教師發掘整合更多輔助性質的教學資源,引領學生從多個認知角度分析解讀體育知識,促使學生構建豐富的體育知識表象理解,進而觸發學生體育課堂深度學習思維,提高學生體育課堂學習效率。
教師深耕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發掘體育新舊知識的內在關聯性,以學生已掌握的體育舊知、體育技能作為認知起點,設置層層遞進的引導教學活動,指導學生更具方向性的投入到體育新知探索學習中。例如,網球、排球、乒乓球等隔網對抗項目中,其場地特點、運動規則、運動技能等方面都有著諸多共通之處。教師展開相關知識教學時,完全可以將類似體育項目的知識內容對接融合到課堂當中,激活學生體育舊知學習經驗,引導學生從這些舊知理解中找到遷移學習的切入點,以舊知推動新知生成,從而簡化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的理解難度,改善學生體育學習認知品質,培養學生主動構建知識聯系、遷移生成體育技能新知的學習能力。
體育學科教學內容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聯系,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生活經驗構建學習關聯,為學生準確理解體育課堂新知要點搭建思維臺階。例如,針對中學段學生“跨越式跳高”體育技能培養中,由于小學生平時生活中并不缺乏跳躍相關的生活經驗,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顧不同生活場景中的跳躍體驗,投放“怎樣才能跳得更高?”等思考問題。豐富的生活認知經驗輔助下,學生第一個抓住的就是“助跑”要點,認識到跳高運動中助跑的重要性。有了這樣的生活化教學做鋪墊,教師繼續展開助跑與起跳緊密結合的技能教學,必然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學生對跳高技能的理解也將會更加深刻。
小學階段教育教學愈發強調學生綜合思維、綜合能力的塑造,加強各學科之間的有效聯動,構建多學科之間關聯教學,已經成為各學科教師面臨的共同教育課題。小學體育教師同樣要重視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教學,立足體育課堂開放性強、拓展性強的教學屬性,將人文學科、數理學科、自然科學、藝術學科等多種學科教學內容融入到體育課堂當中。這樣的跨學科關聯教學方式不僅能充分發散學生學科學習思維廣度,調度學生課堂思維活力,幫助學生構建全面的認知網絡,還能激活生本運動悟性,歷練學生聯想思維、邏輯思維、應用思維等多維度思維能力,助推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與人文、藝術學科相聯系是體育課堂多學科關聯教學的主要路徑。教師剖析課堂教學體育知識的拓展教學點,在課堂教學不同環節中滲透關聯度更高的其他學科知識要素,達到相輔相成的關聯教學效果。體育戶外課堂中,熱身環節是激活學生運動神經、預防學生運動受傷的重要環節。教師可以切合小學生獨特的學習心理特點,創新熱身教學活動設計,通過對接音樂學科知識,和學生一起利用節奏鮮明的音樂作品共同創編熱身操,用更具趣味性的熱身操代替枯燥單一的慢跑熱身方式,既能有效激活學生體育課堂學習興趣,調度學生課堂熱身和技能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協同學生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提高學生體育課堂熱身效果。
體育學科教學離不開“競賽”元素,長與短、快與慢等運動能力高低的評價,都需要準確的運動數據作支撐,這都為數理學科教學融合創造了有利條件。教師對接學生數學學科學習進度,依托體育學科戶外教學優勢,設計更多數學與體育相結合的實踐活動內容。例如,立定跳遠技能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皮尺等測量工具,要求學生準確測量出自己立定跳遠的距離;百米賽跑中,教師將學生分成2~4 人的競賽小組,各小組輪流負責名次統計和賽跑計時,并計算出每個小組成員的百米賽跑平均速度……多樣化的學科對接教學設計,必然能夠極大地拓寬學生學習思維域度,引導學生構建更加全面的學科學習知識網絡,培養學生智慧化、高效化的學習技能。
學生在體育學科教學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主體地位,小學體育教師必須加快教學角色轉變,適應小學生體育學科學習特點,逐步轉型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監督者,提高學生體育課堂參與效度,凸顯學生體育技能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正確看待體育課堂教師施教與學生學習的關聯屬性,創意設計體育課堂教學活動載體及教學引導方式,引入更多協作式、互助式的體育學習活動,增強學生體育課堂交流頻度,讓學生在主動表現和合作討論中深入探索課堂教學相關的體育知識、體育技能,培養學生協作學習意識,提高學生體育訓練效率,使學生學習思維的自主性、主動性得以充分發揮。
教師優化體育課堂教學預設,選擇合適的教學時機設置合作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圍繞目標明確的體育探究課題展開多元探索,改善學生體育學習交互品質。如教學籃球傳球技術時,籃球的傳球技術包括胸前傳球、擊地傳球、低手傳球、頭頂傳球、肩上傳球、行進間傳球等多種技術方式。教師做好全面的教學預設,根據教學進度安排,在每個新技術動作教學中,都有目的性地設置協作學習活動,要求學生對比分析各種傳球技術的應用要點和適用場景。例如,教師做好擊地傳球示范講解后,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擊地傳球與學習過的胸前傳球在傳球方式、動作技巧等方面的異同處,讓學生探究這二者分別在什么樣的比賽場景中進行運用,從而深化學生體育技能理解應用。
體育課堂訓練環節,教師同樣需要協調好教與學的關系,將技能強化、總結提升等訓練任務放手給學生,促使學生在實戰中獲得更多體育技能的感知理解,鍛煉學生體育知識靈活應用能力。在上述的籃球傳球技術項目教學中,教師做好技能示范,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可以順勢銜接課堂訓練活動,以 1 搶 2、2 搶 2、2搶3 等不同的實戰訓練模式,引導學生將合作學習成果應用到實戰當中。有了實戰訓練的真實感受,學生能夠更好地辨識各自學習成果的可取之處和不足之處。教師適時切入訓練反思內容,繼續組織學生再討論、再實戰、再討論……不斷完善學生對各類籃球傳球技術認知理解,引領學生在反思糾錯過程中形成體育智能技能。
相較于其他學科,體育學科教學受到的時間、空間限制較小,課堂內外都可以成為學生體育技能訓練提升的訓練場所。教師延伸體育課堂教學維度,在做好課上技能指導、強化訓練的同時,將更多教學關注點放在學生課下自主訓練及實踐應用中,增強學生體育技能應用體驗,讓學生在豐富的體育技能應用場景的輔助下展開多維度的創造性學習。教師利用體育學科教學優勢,從生活訓練、群體活動、技能拓展、競賽活動等多個路徑探尋課內外關聯教學的切入點,運用形式新穎且妙趣橫生的融合訓練活動,引領學生構建體育技能與生活場景、應用情境的邏輯聯系,推動學生體育學科智能技能成長發展。
小學生身心發育具有明顯的階段性,不同學段學生的運動能力、技能水平會存在較強的認知差異,教師應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符合學生興趣愛好、接受水平的課內外關聯教學活動。低學段體育學科教學內容較少、理解難度較為有限,教師應注重學生健康生活意識、體育運動習慣培養,多設計投放趣味性十足的課外活動,逐步強化學生體育學科學習情感;中學段學生運動能力有了明顯提升,學習的體育技能也日益豐富,教師緊密圍繞學科教學的主要內容,設置針對性較強的專項體育技能訓練活動,致力學生體育智能技能培養;高學段體育學科課內外對接教學則更加強調綜合性,教師可組織開展多種類型的體育競賽活動,在課內教學之余,引導學生根據自身體育學習興趣選擇不同的運動發展方向,助推學生體育智能技能個性化成長。
小學生體育智能技能和體育運動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系統性的長期教學工程。除了階段性、差異性布設課內外關聯教學活動外,教師還需增強關聯教學的持續性、連貫性,促使學生養成持之以恒的體育運動習慣。具體操作時,教師著重提升課內外體育活動的融合度,根據各年級體育學科教學的重難點知識、技能,整體設計階段性學習的課外活動內容,及時有效的鞏固學生體育課堂學習成效,加深學生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的學習印象。另外,健康專題教育、課外健康宣傳、體育文化講座等,也都是有利于學生體育健康意識塑造的有效活動形式,教師根據學科教學實際情況展開積極的教學應對,定期開展這些拓展學習活動,力促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圍繞小學生體育智能技能的培養目標,教師需要樹立信息化、智能化教學意識,借助前沿先進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探索體育學科教學的線上、線下關聯教學策略,推動生本體育技能目標實現。教師主動從傳統教學模式中走出,依托線上教學軟件、即時通訊軟件等,搭建線上線下教學交互平臺,將教師、學生、家長共同納入到體育健康教學體系中,創設良好的體育健康教育環境,增強學生體育技能訓練學習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體育學科學習興趣和綜合應用意識。
體育學科線上教學的信息包容性更強,給教師教學設計提供了更多可選出路,教師做好關聯教學資源整合,增強線上線下關聯教學的融合度,提升學生體育學科學習品質。像跳繩、立定跳遠、踢毽子等對體育場地要求不高的技能教學中,教師需要精心篩選技能相關的圖文講解、微課視頻等線上教學資源,要求學生課下反復觀看,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技能訓練。有了線上教學平臺的幫助,學生線下學習成果也可以通過拍攝短視頻等方式進行反饋。教師根據學生技能訓練出現的問題不斷跟進指導,糾正學生技能動作的錯誤,提高學生體育技能動態訓練效果。
對于場地要求較高,難以在家庭條件下展開訓練的體育技能知識,教師也可以利用線上教學優勢,配合家長的教育力量,加強相關技能的理論訓練。例如,足球項目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在課下都不具備技能訓練條件,教師一方面根據教學安排,及時整合投放傳球、盤帶、射門等技術動作講解視頻,強化學生體育技能要點知識學習印象;另一方面整理足球運動規則介紹的線上教學內容,分階段的指導學生進行足球運動規則鞏固學習,能夠有效降低這些理論知識的學習難度,讓學生在家長的指導幫助下,循序漸進地掌握相關規則知識,為學生體育智能技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小學體育教師關注體育概念、體育技能等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需創新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引入更多體系性、整體性的體育教學模式,促使學生發現體育知識與各種類型應用情境的關聯屬性,培養學生體育智能技能。知識技能關聯、學科之間關聯、施教學習關聯、課內課外關聯、線下線上關聯等,都是指向小學生體育智能技能塑造的有效路徑,教師不斷推陳出新,滲透應用更多前沿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引導學生從被動思維變為主動思維,改善學生體育學科學習認知品質,為學生體育技能成長、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有效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