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鄒城市兗礦第一小學 梁 利
小學生以感性思維為主,對抽象知識理解較為困難,在語言表達過程中喜歡借助圖畫輔助表達。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繪本,有利于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優化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淺層學習是指學生為了過關而進行的被動學習,多為背誦、記憶,較少理解,屬于孤立的學習,與周圍事物聯系不緊密。深度學習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是指基于理解學習,學生主體批判地學習新理論和新知識,將學習感知、感受及感悟與自己的認知結構相融合,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層次,進而探究新問題、適應新情境以及發展新能力的綜合學習。
深度學習是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探索,是基于原有知識框架來再加工知識,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在深度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可以形成對知識深刻、全面的理解,學習效果自然要比淺層學習的效果更好。
教師利用英語繪本實施英語教學的能力差異較大,在選擇繪本素材、創設情境、挖掘繪本內涵、選擇教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同。繪本的巧妙構思、繪圖手法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文學修養與欣賞能力才能發現,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相應能力,這樣才能深入挖掘繪本教材。現代繪本傳入我國時間較短,繪本教學的開展時間也不長。教師要學習繪本教學理論,了解和掌握繪本教學理論知識,這樣才能通過理論來指導實踐。
繪本教學的經驗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其屬于隱性知識,需要教師之間展開交流溝通。要加強教師之間就繪本教學的經驗交流,可通過茶話會、英語角、網絡社區等方式來進行。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可增強自己的繪本教學意識,獲得各種資源,形成對繪本教學更加深入的認識,提高選擇繪本的能力,進而提高繪本教學的效果。
例如,開展繪本教學研討會,為教師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教師就實踐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如教學方式、情境創設、繪本素材挖掘以及繪本資源的選取等進行探討交流。同時,可以通過公開課的方式來對照優秀教師與自身,從而發現問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圖式理論認為人們面對信息時會根據自己的知識、生活經驗來推斷其含義。因此在繪本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收集、利用繪本素材,創設與話題相關的情境,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
1.利用教材資源
在英語繪本教學中,教材始終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材料,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搭配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卡片、視頻動畫以及圖畫等資源,創設出語言情境,從而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機會。教師可利用圖畫資源來創設話題情境,利用歌曲資源來建立語言情境,使用視頻資源再現文本知識等。例如,在字母拼寫教學時,教師可利用視頻動畫來進行演示,通過視頻動畫“A is for apple”來進行字母教學。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繪本資源來創設情境,可以激活學生的經驗與認知,有利于巧妙解釋文本,對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具有積極作用。
2.利用生活素材
教師應按照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現實、貼近時代的原則來創設生活情境,如購物、玩游戲、校園生活等,利用學生身邊的真人真事、熟悉場景、身邊事物等生活素材來創設出來源于學生生活的語言場景。例如,在講解paper、pencil、pen等單詞時,教師聯系實際,引導學生來思考三個單詞的含義,通過“You can use a pencil and a pen to write on the paper.”這個句子讓學生認識三個單詞。
1.利用故事創設情境
情節豐富、內容有趣的故事符合小學生的心智水平以及認知,利用故事來創設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繪本作品The Giving Tree講述一棵蘋果樹陪伴小男孩,小男孩孤獨時陪他說話,天熱時讓他乘涼,需要錢時給他蘋果賣錢,小男孩逐漸長大,蘋果樹也逐漸變老,最后變成樹樁的蘋果樹陪伴著老去的男孩,蘋果樹從未后悔自己的奉獻。教師通過這樣一個講述陪伴、奉獻的故事來創設情境,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英語知識,還能通過故事來升華其人格。
2.創設情境要直觀形象
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豐富,其心智水平、認知能力不高,不能正確、全面地認識具有抽象性、邏輯性的事物,更容易接收符合其心智水平的直觀的形象。這就要求教師使用直觀形象的方法來創設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例如,考查學生對物品掌握情況時,可以發出指令“Point to the book”“Point to the pen”“Point to the chair”等,要求學生聽到指令后指向目標物,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多感官參與,可以比較直觀地學習英語。
發散性思維要求學生根據給出的信息來多個角度地分析,給出多個答案。以繪本The Day Without the Morning Call的學習為例,上課時師生共同欣賞關于農場動物的英文歌曲,教師提問學生所知道的農場里的動物。學生就這一開放問題進行頭腦風暴,調動自己的知識、經驗,給出答案,如snake、cat、bird、cow、goose、dog等。在這一環節,教師提問的問題是開放性的,通過這一問題來讓學生發散思考,由此可自然過渡到繪本內容的學習——We will read a story of farm animals.
觀察是人們認知世界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英語繪本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使用“look and write”“look and answer”等指令,這也體現了觀察能力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繪本的封面含有很多與繪本內容相關的信息,如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名稱、作者等,
教師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封面,回答問題包括封面上的標題、圖片等,通過適時提問來挖掘信息,對繪本的內容進行預測。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繪本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其觀察能力。
創新思維能力是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利用已有經驗與知識,根據客觀規律來分析并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這一能力位于思維能力的頂端。在進入繪本學習前,教師提問學生想要從這個故事中了解什么,引導學生來對繪本封面進行觀察,對繪本的故事內容進行預測,提出自己感興趣、想要了解的問題。提出問題遠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提問也是學生深度學習的表現。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封面來進行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提問,這能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深度參與到繪本的學習中。
完成繪本的學習后,教師可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根據繪本故事內容來對故事進行續編。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續編出符合邏輯的對話,這一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及文化品格。
在我國中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詞匯的教學仍然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將繪本用于英語課堂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夯實英語學習基礎,而且對提高學生的英語興趣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繪本中視覺和語言相結合的優勢,合理運用繪本來輔助英語教學活動,在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的同時,訓練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和創作能力,從而實現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