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王 賀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指導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要理論來源和思想基礎,是中國共產黨乃至全國人民的精神財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集中蘊含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政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陣地,講好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才能使學生系統地、準確地、深刻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才能科學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社會的現實問題,才能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推進。
教材建設是高校思政課設置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講好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必須建設好經典著作教材。在編著教材過程中應按照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種不同層次呈梯度式難度依次加強,要緊緊圍繞著加強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以拓展眼界、增加知識、培養思維方式和加深思想程度為編著目的,使學生能從教材中深刻感受到經典作家崇高的思想人格魅力和社會道德境界,從而真正實現對學生的思想境界和社會道德思想情操的培養和升華。
第一,關于教材篇目的選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為世人留下了許多經得起時間和實踐考驗的經典著作。在選取篇目的過程中,對于那些突出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能整體直接地反映出我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科學性與實踐性特點的篇目應該放在首位。這樣可以使廣大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充分領會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人民性、科學性、實踐性以及價值性,樹立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和信仰。
第二,關于教材層級安排。以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同層次綜合學習的能力、知識的儲備以及其培養目標為主要依據,選取難度由淺到深的不同篇目,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超前、滯后或脫節。本科生階段應加入選取篇目的寫作背景以及經典作家的生平簡介等內容。碩士研究生階段應對重要篇目內容進一步挖掘和探討,如歷史地位及其帶來的影響。博士研究生階段應更深入解讀文本,并結合當代社會問題做出思想理論上的進一步的思考。
第三,關于不同學科教材安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內容涵蓋了哲學、經濟學、政治學、倫理學、歷史學等多種學科的知識,內容豐富而龐大。因此,不同學科應當側重加入與本學科專業內容相關的篇目,如哲學專業應加入《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等重要內容,經濟學專業則應側重選取《資本論》中的篇章等,從而使經典著作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馬克思主義對各個學科的指導作用。
教師的專業化是高校思政課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習近平說過:“有的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沒讀幾本,一知半解就隨意發表意見,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也有悖于科學精神。”必須不斷強化對高校思政教師理論水平的培養,加強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與研究,持續提升其理論教學水平,從而充分提高高校思政課程質量,為進一步加強高校的思政課程建設提供強硬的“看家本領”。
真正學懂弄通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高校思政教師具備全面掌握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產生的時代背景和思想來源的能力,能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史軌跡以及經典作家思想發展的脈絡,更能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整體精神實質和理論內核。此外,精通經典著作、理論素養高的專業優秀教師通常對自己理想信念有著更高的認識和要求。只有自身有著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的教師,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好地詮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因為在實際的理論教學過程中所需要闡釋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通過對經典著作基本思想和精神內核持續理論化、系統化的產物,更是基于經典著作內容來闡釋和演繹出的馬克思主義原理。
此外,教師應當結合課堂教學需要,推陳出新,使得授課模式趨于多樣化。長期以來,高校思政教學均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很難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嘗試“研討式”“互動式”“案例式”“體驗式”“模擬式”等新穎的教學方式。教學模式多樣化能有效促進課堂氛圍的進一步活躍以及課堂內容的進一步充實,提高學生興趣與思考能力,促進教師和學生的交流,讓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教學過程更具趣味性,更能幫助學生真正領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新媒體逐漸成為大眾信息獲取的重要渠道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大學生亦不例外。目前,高校學生在信息獲取的方式上日益多元化,電視教學、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逐漸成為高校教學的主要手段。對經典著作的教學也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新媒體無疑給高校思政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第一,運用新媒體豐富授課方式。如今很多高校已經將微課程、網絡教育納入學生信息獲取渠道,高校網絡宣傳教育體系逐漸成熟。因此高校應積極把握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信息傳播特征,充分發揮新媒體在思政教育中的宣傳作用,營造更為現代先進的校內思想政治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新時代中重新煥發強大的吸引力。
第二,依托新媒體增強師生的互動。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高校學生利用電腦、手機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獲取即時信息,包括新聞資訊、學術知識等,還可以擺脫時空限制與他人展開自由交流。在這樣的信息時代,高校教師可以考慮引入更為豐富的教學方式,如微信教學、微博教學等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提高教育成效。
第三,運用新媒體搭建經典著作閱讀平臺。互聯網環境下,學生的閱讀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亟需高校構建起與之相匹配的現代閱讀平臺。如建立專題論壇、專題微博、專題微信、專題公眾號等來傳播經典原著,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力度,以此大大增加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宣傳度,激發學生讀原著的興趣。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華蘊藏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但理論與現實有著復雜的關系,理論不等于現實,理論是指導現實的。脫離實際的理論不論多么完美,都是蒼白無力的。因此,將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與現實問題相結合是上好思政課的重要路徑。
第一,充分掌握學生的思想“痛點”。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高校學生能以多種方式了解世界各地發生的社會熱點問題。對此,思政教師一定要經常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關注點和疑惑。然后精心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這些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動力。
第二,運用經典著作中的理論來解決實際的社會問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蘊藏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能幫助人們解決社會現實問題。因此,教師要利用好課堂時間,在講理論的同時也要留出時間充分與學生結合現實問題展開討論。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解決學生對現實問題的困惑,避免產生錯誤的認識。教師通過在課堂上開展相關的交流討論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價值和真實魅力,有利于突破以往理論和實際不搭邊的教學瓶頸,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使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積極性。
第三,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實踐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筑牢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現實社會中的問題,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目標。思政課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基于馬克思主義觀來分析社會實際問題,讓學生能充分立足馬克思主義立場、具備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充分解答學生疑問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強烈認同,并輔之以革命傳統教育來幫助學生產生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筑牢馬克思主義思想根基,充分體現高校思政課的實踐引領作用,做到學思踐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