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黎沖森
供應鏈是汽車技術創新最活躍的主陣地。目前供應鏈正在向產業新生態快速延伸,是新的增長極,將形成巨大市場。供應鏈更是全球優秀創造和先進資源的集大成,有顯著的國際化特征,需積極應對其不確定性。
6 月27 日-29 日,以“融合創新、綠色發展— —打造中國汽車產業新生態”為主題的2022 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暨首屆中國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大會在湖北武漢經開區隆重舉行。6 月28 日上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在大會論壇上作了題為“加快構建供應鏈新格局,全力打造產業鏈新生態”的主旨演講。本文根據演講內容整理而成。
改革開放40 多年,中國汽車工業形成龐大和較為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創造出3 億多輛汽車保有量,支撐著經濟建設快速發展。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目前規上工業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營業收入超過3.6 萬億元。
付炳鋒指出,供應鏈是形成汽車大國的基礎、工業經濟的重要組成、經濟建設的血脈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供應鏈也是造車企業的技術體系支撐和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汽車行業和相關產業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同時,供應鏈全球化程度也非常高。
“但是,近些年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為干擾因素,供應鏈體系屢受沖擊,龐大的制造體系暴露出脆弱的一面,不斷觸及產業安全底線,傳統供應鏈體系開始出現震蕩和裂痕。”付炳鋒舉了兩個現實例子來說明。
一是芯片短缺造成生產運營錯亂。此錯亂是指,很多企業董事長、總經理都出去協調芯片資源,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去年,很多企業面臨芯片短缺問題,但行業在去年結束了三連降,實現2%的增長,生產出2627 萬輛整車,全搭載了芯片,完美地交給了客戶。“這種現象值得思考。短缺、錯配有一些客觀因素,但并不表示實際有那樣緊張,其中存在惡意炒作情況。國家部委開展了大量工作,打擊囤積居奇行為,取得了很好成效。”
二是今年動力電池原材料碳酸鋰價格飛漲,從2020 年的5 萬元/噸上漲到今年的50 萬元/噸,遠遠超過全球其它市場的價格。突然上漲這么多,完全意想不到,不是一種健康狀態。
付炳鋒指出,汽車產品直接面向全社會用戶,整車企業要承擔用戶的各種消費需求和責任,所以定價體系完全取決于整車企業和客戶的供需關系,汽車產品的價格不應由上游材料來定。“上游材料應在產業鏈上有一個合理的收益平衡,像碳酸鋰這樣超高的成本,已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未來健康發展,需要行業深度調研,尋找內部機理,進行有效評議。”
面向未來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供應鏈使命重大。
付炳鋒說:“中國汽車行業轉型升級十幾年,伴隨著汽車大國發展過程,全行業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技術不斷升級,進入到全球第一陣營。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新賽道上,中國汽車市場首先破曉,成為全球市場最大的牽引力。在這點上,我們非常有底氣,因為我們的新產品、新技術的應用在某些領域已經達到全球最高水平。”
我國實行“三縱三橫” 技術路線上的創新,在某些領域形成了全新的供應鏈體系。智能網聯新場景誕生了汽車產業新生態,大批創新型企業進入,匯聚了活躍的新造車勢力市場主體。付炳鋒說:“供應鏈是汽車技術創新最活躍的主陣地。目前供應鏈正在向產業新生態快速延伸,是新的增長極,將形成巨大市場。經濟學家預測,未來中國供應鏈經濟總量將超過萬億級美元。供應鏈更是全球優秀創造和先進資源的集大成,有顯著的國際化特征。”
現在,汽車行業正在引領工業經濟走向智能化和數字經濟時代,機遇空前、使命重大。同時,我們也離不開全球新技術、新材料的支持。所以,我們堅持自主創新,也要更高水平開放,廣泛擁抱全球優秀的創新資源和創新企業。
但是,付炳鋒一針見血地指出,近幾年全球貿易規則被打破,單邊主義橫行,“脫鉤”在由貿易壁壘向技術壁壘演變,原有全球化分工的均衡被打破,全球化供應鏈面臨巨大風險和挑戰,中國汽車工業轉型進程可能遭受嚴重掣肘。這對未來發展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值得深思。
付炳鋒說:“當前,中國汽車供應鏈已經深度融入全球化體系,在本土形成區域布局和專業分工,全行業具有強相關關系,牽一發動全身。”
但近來斷點、堵點、卡點制約頻出。比如,全球疫情和各類突發事件爆發,貿易摩擦不斷,資源錯配,停工停產導致供給端嚴重受挫,物流、人流受限導致市場停滯等,對供應鏈安全、健康發展造成交織影響。
為加快構建供應鏈新格局,付炳鋒給業內提出了幾個思考點:產業鏈產能布局如何做新探索,企業采購布點應構建什么樣的新體系,如何處理好全球資源和本地資源新關系,芯片卡點怎么獲得新突破等。
目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政策和市場優勢凸顯,超大規模的開放市場正在形成。但是,伴隨著“脫鉤”的威脅,核心技術成為“脫鉤”的新壁壘,因此需要加快核心技術的研發與掌控,建立高質量的國際合作伙伴關系。付炳鋒認為,我國的汽車產業一定會隨著整車和供應鏈體系一起走向國際市場。
付炳鋒指出,未來,新生態需要建設新體系,破解新制約。新制約包括法律體系建設滯后、新材料資源稟賦匱乏、芯片制程落后、軟件生態協同松散、操作系統定義欠缺、核心工具開發依賴國外等。其中破解方法包括:構建安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快戰略資源開發和儲備;全面踐行“雙碳”戰略,讓發展躍上新境界;突破新一代智能芯片和感知系統研發與制程;攜手制定軟件系統標準規劃;共同開發基礎軟件和操作系統;研發設計工具鏈應用程序等。
目前,全行業正在深入貫徹《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為此,付炳鋒認為,可以重點從四個方面思考:一是法律法規頂層設計和前置,二是生態領域的協同與跨界配合,三是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與關鍵資源的有效掌控,四是國內大循環體系建設和國際雙循環產業延伸。
電動化、智能化已進入全新發展階段,正引領著汽車產業變革。在這個關鍵階段,我們要努力破解供應鏈卡點、斷點、堵點,把握好重大的發展機遇。付炳鋒說:“全行業要匯集各方創新力量,發揮產業鏈的強大帶動作用,加強合作,跨界融合,加快構建供應鏈新格局,全力打造產業鏈新生態,實現汽車強國建設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