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短視頻發展如火如荼,各種各樣的知識正變得隨處可見、隨手可學。一些質疑的聲音也隨之而來:新型知識傳播方式具有碎片化、娛樂性等特點,通過這些途徑能真正學到知識嗎?
知識傳播的門檻降低了——新型傳播方式給知識本身帶來深刻變化。在極短時間內,“網紅教授”“網紅科學家”通過視頻,將高深的專業知識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傳遞給大眾,一下子拉近了公眾與科學文化知識的距離。知識“邊界”拓展了,知識傳播的門檻降低了,“知識”不僅屬于學術機構、專家學者,普通人也能分享生活經驗,參與知識傳播。
仍是一種“知識快餐”——問題同樣不容忽視。比如,有的內容生產者一味追求傳播效應,不惜以偏概全,誤導公眾;有的人則將網絡視為學習知識的唯一途徑,對短視頻、知識付費等平臺產生嚴重依賴等。應當承認,新型知識傳播仍是一種“知識快餐”,無法取代系統的專業學習。
任何方式都離不開思考與分析——無論采用哪種方式獲取知識,都離不開思考分析的過程。實踐證明,知識的豐富不必然帶來能力的提升。數字經濟時代,知識傳播途徑日益多元,但經過長期的閱讀積累、思考分析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路子不會變。我們應努力讓思考成為獲取知識的自覺行為。
(據人民網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