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老兩口挨個銀行找已故獨子存款”一事讓無數網友破防。據媒體報道,1月21日,河北邯鄲網友“歌奧高”稱,自己是邯鄲某行工作人員,在銀行值班時,碰上老兩口來查詢已故兒子的存款。老人稱,兒子在鐵廠工作時不幸離世,聽人說兒子在銀行有存款,但不清楚具體哪家,只能一家家銀行挨著查詢。1月23日,“歌奧高”向記者透露,當地人行已經關注到老人,會跟進老人后續業務。
現今,大多數人都會在銀行等金融機構辦理存款業務,而且會在多個銀行辦理此類業務。但現實紛繁復雜,一旦有人突然發生意外,不幸身故的話,其近親屬在悲痛之余,還面臨著遺產繼承和分配問題。而查詢、梳理、匯總遺產則是很多繼承人不得不面臨的一大難題。因而,相關部門有必要加大便民力度,打通信息壁壘,簡化公眾查詢已故親屬財產的門檻和手續,將其作為基本公共服務予以普及。
可以說,人們的財產形式多種多樣、紛繁復雜,恐怕有些人自己也一時難以厘清本人的財產狀況。加之人們隱私意識和邊界意識的增強,一些人未必會將個人財產狀況完全如實地告知親屬。要知道,銀行存款還算比較“顯性”的財產,房產、車輛、股票、基金、期貨、債券等多種形式的財產,更會讓人頭皮發麻,煩不勝煩。
在科學技術已經非常發達,信息共享已經相當充分的今天,查詢亡故親屬財產不該再成為難題。如為解決執行難問題,根據相關部門的規定,通過人民法院的執行系統可以實現“總對總”查詢被執行人在多個銀行和支付寶、財付通等平臺的存款以及房產、車輛、股票、基金等財產。那么,完全可以借鑒上述“先進經驗”,甚至直接借助人民法院的“總對總”查控系統,實現便捷查詢亡故親屬財產。這是簡政便民、暢通為民服務渠道的必然要求,理當成為一項基本公共服務盡快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