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冬奧會每天都在上演“偶像的誕生”。谷愛凌“一飛沖天”、蘇翊鳴“一鳴驚人”、任子威“一騎絕塵”……許多運動員賽場內外的故事為人津津樂道。這些體育明星何以出圈成為偶像?他們到底有哪些特質?
刻苦是進步的階梯。被教練認為“幾乎沒有天賦”的武大靖,選擇“笨鳥先飛”,別人練一個小時他練兩個小時,就這樣一路滑向了最高領獎臺;為了0.3秒的差距,高亭宇近乎瘋狂地投入訓練,在沖刺北京冬奧會前的最后一個夏訓,“每周都要練吐兩回”……“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競技場上,哪有輕輕松松的成功,每一枚獎牌、每一次突破,都由刻苦、拼搏、自律等等淬煉而成。
?沒有什么能阻擋熱愛。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四屆元老”徐夢桃終于奪金。可鮮為人知的是,徐夢桃的兩條腿韌帶斷了兩次,做了四次大手術,大半個半月板被摘除。拿過多個世界冠軍,已領略過頂峰的風景;傷病不斷,已過了爭鋒的“黃金年齡”……有足夠的理由放棄,更深知再出發之路荊棘密布,卻仍無所畏懼、奮勇向前。這其中閃耀的,便是競技的永恒魅力——永遠在艱難中激發那個不屈的自己,永遠在戰勝傷痛中升華那份熱愛的初衷。
?哪里跌倒哪里爬起來。看過幾場冬奧比賽后,大伙不免嘀咕,怎么老有人摔倒?殊不知,賽道之上競爭激烈、瞬息萬變,“意外”“跌倒”反是常態。這種不確定性,是競技體育的殘酷,更是競技體育的魅力。而結果如何,永遠取決于“跌倒”之后的“下一步”。有人被失敗擊垮,有人不斷爬起來繼續向前——中國小將高宏博腳踝骨折,卻咬緊牙關,毅然上陣,贏得一片喝彩;日本選手羽生結弦挑戰4A兩次摔倒,站起來繼續演繹“英雄遲暮”的動人篇章……永不言棄,直面“缺憾”,同樣熱血,也分外動人。
?陽光自信青春無敵。谷愛凌邊等成績邊吃韭菜合子,顯露俏皮可愛的一面;雖然輸了比賽,中國冰壺混雙選手卻上前送對手徽章,落落大方;“加拿大裁判打低分”的說法沖上熱搜,蘇翊鳴回應“對結果已經很滿意”,微微一笑氣度不凡……放松、率性、豁達,有同理心、有榮譽感,有挑戰自我的勇氣、有侃侃而談的智慧,展現的是這一代中國優秀青年的氣質,讓人發自內心地感到“想成為”“可學習”。
(摘自《北京日報》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