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今
1986年3月,在我35歲生日那天,公司領導開車送我到南京塑料二廠,宣布我擔任該廠廠長。南京塑料二廠是國有中型企業,正在爭取上一個“雙向拉伸聚酯薄膜”項目,南京市政府為了盡快爭取把這個投資8000萬的項目落地南京,將南京塑料二廠劃歸到包裝公司。我曾在南京大學經濟系經濟管理干部班學習三年,成為當時較早一批的經濟管理干部。公司派我去擔任廠長是為了讓南京塑料二廠的領導班子年輕化、知識化。

上任后,我推進改革,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加快發展的目標和措施。新班子,新氣象,勢頭還算不錯。沒想到第二個月,我就受到當頭一棒。
1986 年4 月5 日,《南京日報》刊登了一篇《地膜質量差,急煞種瓜人》的文章,批評了南京塑料二廠發往江浦湯泉農場的一批地膜有質量問題。文章最后嚴厲地寫道:“這樣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態度怎能叫人滿意呢?”
企業的銷售頓時面臨壓力,一些原來就不服我的老職工也在等著看笑話。我凌晨醒來就睡不著,腦子里想的全是廠里一件件要處理的事。想起經濟管理課程里有如何對待媒體批評的案例,我決定借勢發力,積極應對,把壞事變為好事。
我首先在廠領導班子中統一認識,決定以此事為契機,在全廠開展一次“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的大討論。我讓宣傳科把《南京日報》的文章抄在大字報上,貼到廠宣傳欄和車間的墻上,警示全廠。同時,我帶領經營科和質檢科的科長,去了湯泉農場,召開用戶座談會,聽取意見,賠禮道歉,用合格產品換回有問題的地膜。做了大量工作之后,我又讓宣傳科寫了一篇整改情況的匯報,送到《南京日報》新聞部。
一個月后,《南京日報》專程來廠,對我們的整改工作進行考察采訪。1986年5月10日,《南京日報》刊登了以《塑料二廠正確對待報紙批評,廠長背回低質產品,全廠增強質量觀念》為題的后續報道,文中引用了車間加強質量管理的實例。這場危機在我們的積極應對下得到化解,工廠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工廠形象得到修復,我這個新廠長也因此得到大家的認可。
為了更好地調動一線工人的積極性,作為新任廠長,我出臺了提高一線工人獎金系數、干部值夜班等一系列制度。我帶頭值夜班,在車間和工人們談心。一次,我和拉絲車間一個大班長談心時,他向我傾訴了夫妻分居兩地的辛苦。他和妻子曾在丹陽插隊,妻子被調到鎮江一個紡織廠,他通過招工到了南京,結果夫妻分居兩地。女兒兩歲多了,妻子一個人又帶孩子又要工作,很是辛苦。他經常在周六下午騎自行車去鎮江,幫忙照料一下孩子,星期天再騎車回來,單程就要四五個小時。
他的境況撥動了我的心弦。當時我的女兒上一年級,學校比較遠,只好請鄰居奶奶每天帶她坐公交車。推己及人,我想幫這個一線生產骨干解決夫妻分居的問題。當時,進南京是要指標的,我費了一番功夫才要到指標。南京塑料二廠的黨委書記支持我的做法,說廠幼兒園缺人,干脆招到我們廠吧。三個月沒到,我就幫助大班長解決了夫妻分居的問題。
這事傳開后,大家稱贊我一心為一線工人排憂解難,但也招來一些流言蜚語,說我一上任就把農村的親戚調進廠里,又說大班長給我送了禮。有人反映到公司,公司紀委為此含蓄地提醒我,在廠里要嚴格要求自己。另外,不斷有職工來找我,反映分居兩地的困難,說我心好、有路子,也幫助他們解決一下困難。回頭看這件事,我倒是很坦然,覺得沒做錯什么,畢竟幫助一個職工解決了難題,讓他們夫妻團圓,調動了一線生產工人的積極性。而且,我心懷坦蕩,身正不怕影子斜。
我做南京塑料二廠廠長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爭取到“雙向拉伸聚酯薄膜”的項目,這是包裝公司發展的重點項目,也是南京市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為此,我還“闖”過南京市委書記的辦公室和北京的京西賓館。
這個項目用的是外資,從法國引進設備,生產一種透明的包裝用膜。8000萬人民幣,在當時是個很大的數額,因此必須有中國的銀行擔保并提供配套資金。當時,好幾個省市都在爭這個項目,競爭激烈。為了取得南京市領導對這個項目的重視和支持,我決定直接找市委書記匯報。當時的市委書記來自企業,對全市經濟發展十分關注,我相信他一定會積極支持。我找到在市委辦公廳當秘書的同學,請他幫忙引薦。同學建議,早晨在書記上班的樓梯口等著,看到他進來,立刻跟著他進辦公室,最好兩分鐘匯報完畢,等他處理。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副廠長就到了辦公廳,在書記辦公室的樓下候著。看見書記夾著公文包進來,我立刻跟上去,一邊走一邊匯報:“我是南京塑料二廠廠長,為我們廠一個項目來向你匯報,請書記關心一下。”書記皺著眉頭問:“什么項目?”我很快報了項目名稱,說:“現在需要市工商銀行出個函,好報國家計委。”書記似乎知曉這個項目,問過情況,立刻吩咐跟進來的副秘書長:“你給王副市長打個電話,請他協調處理。”王副市長打電話給經委,很快招來一位處長,帶著書記、市長的指示,陪同我們驅車直奔工商銀行而去。
雖然那天工商銀行行長沒有答應出函的事,但是南京市委書記對這個項目的重視和關注對推動項目的進展起到了關鍵作用。項目的可行性報告上報國家計委后,我們到北京想找機會向國家計委的領導匯報。廠里駐京辦事處的小王是個敢闖的年輕人,他說:“省長來北京開會了,她以前是國家計委的,是否請她幫忙做工作?”
我欣然同意,立刻帶了有關材料趕往京西賓館。到賓館已是晚上,站崗的解放軍戰士不讓進。我們賴著不走,大概是被我們兩個年輕人執著的精神感動了,就幫我們打了個電話,找到江蘇代表駐地,問到省長房間。房間沒人,服務員說今天晚上放電影,大家都去看電影了。我們有點失望,解放軍戰士說:“我叫服務員打字幕,把她叫出來。”
電影銀幕上打出:“江蘇省某省長,大門口傳達室有人找”的字幕。值班室接到省長的電話后讓我接。我說:“我是南京塑料二廠的廠長,為了一個項目到國家計委匯報。省長以前是國家計委的,請幫我們說兩句話。我們帶來了項目建議書,想給省長看看。”省長說:“你等一下,我馬上請秘書到門口來取。”
兩年后,這個項目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正式實施,為我國包裝材料的現代化作出貢獻,企業也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
1987 年2 月,我結束了一年的廠長任職,前往南京市委辦公廳工作。但兩次“勇闖”的舉動,我至今記憶猶新,深深體會到各級領導對經濟發展的重視、對企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