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晶晶
他是礦山災害防治與應急救援專家,把科研做到國家應急救援和安全生產事業一線,先后參加礦山事故和煤礦火災救援200余起,年均在煤礦生產現場時間超過200天,被稱為書寫礦難救援奇跡的“礦工教授”。

文虎
20世紀90年代初,文虎就讀于西安科技大學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1993年11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22歲時獲得留校任教的機會。期間,文虎與我國煤礦安全專家徐精彩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系。在徐精彩崇尚科學、艱苦奮斗的礦山精神引領下,文虎不僅每年超額完成工作量,還致力于培養高層次的礦山救援專業技術人才。
徐精彩因公殉職后,文虎倡議設立“徐精彩獎學金”,不僅多渠道籌集資金,還率先捐獻10萬元啟動資金。截至目前,這個由他參與管理的基金項目先后獎勵熱愛煤炭事業的青年教師、研究生、本科生數百名,發放獎金近200萬元。多年的從教經歷讓文虎對煤炭行業留人難、引人難的狀況深有體會,他相信科學有效的資金扶持將有助于大批高層次技術和管理人才扎根于西部煤炭企業。
教學中,文虎承擔安全學科本科及研究生專業課程教學任務。由于長期活躍在煤礦生產一線,他每年在現場的時間超過200天。這給他的教學增添了踏實的地氣。
2005 年,文虎曾在陜西銅川、韓城礦務局等國家重點監控的煤礦企業開展為期三個多月的安全技術會診,“對癥用藥”地推動了我國煤礦安全生產。在學生心目中,文虎并不健談,可一旦開口,說出的必是真知灼見。現場指導學生時,文虎說過:“我們的科研服務于礦山安全,一定要務實和嚴謹,一定要服從現場。任何錯誤的方案和不切實際的科研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和災難。”
2015 年,山東臨沂平邑石膏礦發生采空區坍塌事故,29 名礦工困于井道之中。受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調遣,文虎直奔現場提供技術支持。900余公里、近10個小時的行程,他到達后便每隔半小時查看一次井上鉆孔情況,同時積極研究對策,隨時準備布置救援設備。50 多次的探測,文虎帶頭克服重重困難,從初步探尋到生命跡象到成功營救出被困36天的第4名礦工,創造了礦山救援的奇跡。
2021 年1 月10 日,山東棲霞笏山金礦發生爆炸,22 名礦工被困井下生死不明。得知消息后,正在陜西榆林出差的文虎立即聯系團隊成員,帶上鉆孔通信裝置前往支援。到達現場后,文虎發現救援井道深達700余米,超過裝置上實時通信布線輪500米的基礎線長,于是迅速安排加工1000米線長的布線輪。接下來,他和團隊成員采用多鉆孔、24 小時不間斷監控的方法全力搜尋被困礦工。最終,他們在井深586米處成功“連線”到11名幸存礦工,為下一步的給養、醫療等營救方案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每次礦山發生事故,文虎總是那個不折不扣的前行者:在陜西韓城滅火時,他冒著隨時可能發生瓦斯爆炸的風險進入災區仔細勘查;在河南義馬滅火時,他泡在齊腰深的水里連續工作數十個小時……文虎主導研發的鉆孔通信裝置被譽為“生命信息探測儀”,他被多個煤礦授予“名譽礦工”的稱號。每當礦工們親昵地喚他一聲“礦工教授”,文虎心里都會涌起責任感。“救人可是天大的事吶。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就一定不能放棄。”文虎希望能在事故現場多救出一個人,他更希望救援設備永遠沒有上“戰場”的機會。

文虎(前排左二)及其團隊
身為學校煤層火災防治技術研究領域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文虎先后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攻關、國際合作項目60 余項,企業科技項目300 余項,同時帶領團隊走出國門,在煤火災害防治、礦山應急救援技術等方面彰顯了大國力量。在孟加拉國一個煤礦參與滅火時,文虎團隊以智慧與膽魄大顯身手。文虎多次在井下連續工作20小時以上,最終帶領隊員安全撤出了多達1110 個工作面的全部設備。我國駐孟加拉國大使館稱該次“火區啟封”是中孟成功合作的一面旗幟。
近年來,文虎團隊瞄準世界安全科技前沿,主辦了多次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他們先后與澳大利亞聯邦科學院、德國弗萊貝格礦業大學等聯手科研,與國內外300 余家煤炭企業聯合科技攻關,與千余家煤礦展開技術交流。在合作與碰撞中,文虎和他的團隊日益茁壯。為了保證科研團隊的穩定和進步,文虎在理論研究之外尤其注重打造煤層火災防治的專業化團隊。
一次次礦難救援,一次次臨危不懼,文虎的綜合素養帶動了整個團隊的戰斗力。他的理論、實體成果在災區環境偵查、鉆孔故障探查、搜尋被困礦工等突發任務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2009 年3 月28 日,年產600 萬噸的彬縣大佛寺煤礦發生井下火災事故,文虎作出精準預測,建議第一時間疏散人員并封閉礦區,從而成功挽救了該礦上千萬金額的礦井設備。陜西、山西、內蒙古……文虎參與救援過全國多省份百余家煤礦企業的災難事故,從火區撤出10余億元的設備,解放凍結煤量3000余萬噸,挽回產值60 余億元。汝箕溝、鄂爾多斯等煤田火災治理項目中,文虎盡全力熄滅和控制火區,減少了煤炭燒失5000余萬噸,減輕了火區對周邊自然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最大程度上保證了周圍近距離礦井的生產安全。
文虎深知礦山安全既要防患于未然,也必須匹配相對完備的事故應對預案。為此,他積極向煤礦現場推廣新技術,陸續推出新型膠體防滅火材料、系統裝備及滅火鉆孔施工機具等一系列原創產品。如今,他一手研發的礦山救援可視化指揮裝置、液態二氧化碳防滅火裝置等均經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招標采購,廣泛應用到21個國家級礦山救援基地和100多個礦山救護隊中,有效提升了我國礦山救援技術的裝備水平。
礦山安全不是小事,作為一名礦山科技人,文虎正圍繞科技難題、“卡脖子”的技術難點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