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靜
臨床中眼外傷繼發青光眼發病率較高,其發病原因主要為于眼外傷,其中化學刺激、眼部周圍挫裂、鈍器擊打均會成為后期發病誘因,對患者視力造成嚴重影響,降低患者生活質量[1,2]。因此,眼外傷繼發青光眼患者需及時接受治療,避免病情加重。眼外傷繼發青光眼患者會在一定時間內導致其眼壓升高,同時患者會有痛感[3]。現階段,臨床中對于眼外傷繼發青光眼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必要時也可將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相結合。單純使用藥物治療效果不夠理想,因此需采取正確的手術方式加速患者康復[4,5]。小梁切除術與周邊虹膜切除術相比效果更優,能夠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眼壓及視力。本次研究主要針對不同手術方式對于眼外傷繼發青光眼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眼外傷繼發青光眼患者90 例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經過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協議書。納入標準:選擇經臨床診斷確診為眼外傷繼發青光眼患者;眼壓>40 mm Hg 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依從性較高的患者。排除標準:具有精神障礙、存在晶狀體移位、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參照組(45 例,47 眼)和研究組(45 例,48 眼)。參照組患者中男21 例,女24 例;年齡18~60 歲,平均年齡(39.05±7.02)歲;左眼27 例,右眼20 例;化學致傷15 例,鈍器損傷17 例,穿孔致傷13 例。研究組患者男23 例,女22 例;年齡18~59 歲,平均年齡(38.53±6.89)歲;左眼29例,右眼19例;化學致傷21例,鈍器損傷14 例,穿孔致傷10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先給予藥物治療,避免病情加劇,緩解虹膜睫狀體內存在的炎癥。為患者提供皮質類固醇藥物及抗生素,避免患者眼壓過高,可以采取馬來酸噻嗎洛爾滴眼液(武漢五景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1078,規格:5 ml∶25 mg),1~2 滴/次,3 次/d;采取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參天制藥株式會社,國藥準字J20180051,規格:10 ml)對患者瞳孔進行擴張,1~2 滴/次,3 次/d;醋甲唑胺片(杭州澳醫保靈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035,規格:25 mg×10 s)口服,25 mg/次,2 次/d。
參照組患者采取周邊虹膜切除術治療:術前需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應用毛果蕓香堿(山東博士倫福瑞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3028,規格:5 ml:25 mg)進行局部麻醉,利用激光確定患者鼻上象限虹膜位置,設定能量為5~10 MJ,找到隱窩處實施射擊治療,虹膜周切孔直徑保持在2 mm。
研究組患者采取小梁切除術治療:患者需進行術前檢查,實施局部麻醉,將穹窿部確定后將其作為基底,制定結膜瓣,尺寸保持在4.5 mm×4.5 mm,制定鞏膜瓣,尺寸保持在原有的1/2。將鞏膜瓣放置于含有絲裂霉素的棉片上,保持3 min,隨后使用0.9%的氯化鈉溶液沖洗結膜瓣和鞏膜瓣。確定小梁組織并將其切除,切口需保持在虹膜周圍,最后縫合鞏膜瓣。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并發癥發生情況、手術前后眼壓及裸眼視力。患者術后眼壓恢復至正常范圍,無需服用降眼壓藥物,無并發癥發生,表示手術成功。患者術后仍需服用降眼壓藥物,且患者眼壓>21 mm Hg,或<5 mm Hg,存在并發癥,需接受二次手術,手術治療失敗。術后并發癥主要包括前房出血、脈絡脫落、晶狀體損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比較 研究組手術成功率為93.75%,失敗率為6.25%;參照組手術成功率為78.72%,失敗率為21.28%;研究組手術成功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比較[n(%)]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08%,低于參照組的6.38%,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2.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眼壓及裸眼視力比較 術前,研究組患者眼壓為(61.16±4.98)mm Hg、裸眼視力為(0.02±0.04),與參照組的(60.92±4.87)mm Hg、(0.02±0.03)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研究組患者眼壓(21.16±4.85)mm Hg 低于參照組的(39.12±4.33)mm Hg,裸眼視力(0.17±0.04) 高于參照組的(0.07±0.0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眼壓及裸眼視力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眼壓及裸眼視力比較()
注:與參照組術后比較,aP<0.05
眼外傷繼發青光眼屬于眼部受傷導致眼壓升高,從而造成患者青光眼,其發病原因與患者眼外傷有著直接聯系[6,7]。臨床中,眼外傷繼發青光眼患者主要表現為眼紅、眼部疼痛及視力明顯下降,患者會由于眼球挫傷、鈍器擊打或是眼球穿透傷導致眼壓增高。患者在受到外傷后前房玻璃體會出血從而阻塞小梁網,阻礙眼球房水流出造成眼壓增高,同時眼外傷還會導致房角撕裂或后退,造成晶體及玻璃體位置結構異常[8,9]。例如,晶體脫位、晶體移位或是玻璃體嵌頓等情況,同時房水流出不暢也會導致眼壓增高。眼外傷繼發青光眼發病急促且病情惡化較快,因此在患者受傷后需及時就診,避免患者承受眼部受傷后及眼壓升高所帶來的嚴重打擊,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0,11]。如果患者沒有及時治療,那么就會有失明風險。
現階段,眼外傷繼發青光眼以手術治療為主,傳統藥物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而采取手術治療后能夠提升治療效果,加速患者康復。目前周邊虹膜切除術及小梁切除術屬于應用較多的兩種方式,對于不同情況下所導致的眼外傷繼發青光眼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1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成功率為93.75%,失敗率為6.25%;參照組手術成功率為78.72%,失敗率為21.28%;研究組手術成功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08%,低于參照組的6.38%,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研究組患者眼壓為(61.16±4.98)mm Hg、裸眼視力為(0.02±0.04),與參照組的(60.92±4.87)mm Hg、(0.02±0.03)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研究組患者眼壓(21.16±4.85)mm Hg 低于參照組的(39.12±4.33)mm Hg,裸眼視力(0.17±0.04)高于參照組的(0.07±0.0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分析本次研究結果可以得知,周邊虹膜切除術主要使用半導體激光波進行治療,與氬激光波長相近。在一般情況下,眼內黑色素可以吸收激光波,并將其轉化為熱能,對虹膜血管進行凝固,穿過透明屈光間質,加速患者病情恢復,對于周圍組織有較好的保護效果。但是在手術后,若患者眼壓沒有得到良好控制,血漿房水會明顯增多,繼而出現嚴重并發癥,影響治療效果。而小梁切除術則能夠徹底解決房水流動不暢這一問題,加速房內積血的排出,更好的降低患者眼壓。此外,小梁切除術還可以徹底消除鞏膜瓣及結膜瓣縫扎的炎癥組織,利于患者后續康復。為了使眼外傷繼發青光眼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在治療前需了解患者實際情況,并掌握患者發病原因,不同發病原因下眼壓升高內部機理存在一定差異。眼部挫傷患者會出現毛細血管損傷,造成眼內出血增加眼壓;眼內出血患者會由于自身凝血作用影響堵塞房角及小梁間,增加眼壓。因此,在治療前期需結合實際情況妥善處理外傷,避免傷口內嵌頓眼內組織,若患者前房出血時間較長則需進行前房沖洗,配合導管引流。
綜上所述,眼外傷繼發青光眼患者采取小梁切除術能夠提升治療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術后眼壓及裸眼視力,值得臨床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