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凱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進行面部美學,特別是牙齒美容修復的人數也越來越多。人們對牙齒修復的期望從過去牙齒牙洞的修復和牙列缺損的修補,發展到更自然逼真、更接近牙齒自然外形的審美修復水平。在整個口腔美學修復中,關于前牙的美學修復尤為關鍵。目前,瓷貼面的美容技術越來越成熟,與金屬烤瓷冠相比,瓷貼面拔牙量小,牙組織保存良好[1]。口腔上緣甚至齦緣多采用備牙形式,烤瓷貼面對牙周的潛在危害低于金屬烤瓷冠。本文旨在比較對牙齒美學修復患者采取瓷貼面與全冠牙的效果,為臨床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60 例牙齒美學修復患者,隨機分為瓷貼面組與全冠牙組,各30 例。兩組均有137 顆患牙需要治療。瓷貼面組男5 例,女25 例;年齡17.7~43.1 歲,平均年齡(28.7±4.85)歲。全冠牙組男6 例,女24 例;年齡28.7~46.9 歲,平均年齡(28.9±6.0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牙齒主要為氟斑牙、四環素牙、死髓牙等輕度變色牙,患者牙齒存在輕度至中度冠狀缺損,并且伴有釉質發育不良及缺損小于1/4 的切牙缺損;患者牙齒稀疏、排列稍不均勻,需進行美學調整;患者牙齒咬合正常,牙周組織健康及無明顯松動。排除標準:排除有中重度變色牙、中重度牙冠畸形、中重度前牙排列或牙周炎、牙松動>Ⅰ級、中重度磨牙癥,不能按醫囑及時隨訪的患者。
1.3 方法 材料準備:硅橡膠、松峰瓷粉、泛亞樹脂膠粘劑、耐火模型材料、拋光砂紙條、拋光相鄰表面、鉆取鉻合金、氧化鋯陶瓷貼面、外加工EMPRESⅡ鑄造瓷。臨床操作:備牙:在烤瓷貼面制牙方面應將牙體唇側表面均勻磨光0.2~0.8 mm。相鄰面的邊緣應放在接觸點的唇側。上前牙刃口應準備成開窗式,下前牙刃口應準備成包扎式。取硅橡膠印模,灌注模型。在金屬烤瓷冠牙的制備中根據金屬烤瓷全冠的制備標準。材料:鑄造瓷貼面為德國埃沃克拉公司第三代新型熱壓鑄微晶玻璃(批號:s06128),內層為不含白榴石的雙烯酸鋰瓷框,耐磨強度為(370±50)MPa,斷裂抗力為(3.3±0.3)MPa×m0.5,與搪瓷耐磨強度相似。氧化鋯全瓷冠采用德國賽康系統的CAD/CAM 技術(批號:7628)。在制備瓷貼面牙時接觸點的唇側應靠近鄰面,以免損傷,使上前牙的刃口開窗包好,術后需建立灌注模型。應嚴格遵守制備標準,最佳研磨量為1.5~2.0 mm。同時需要對瓷貼面進行粘結工作,將37%的磷酸凝膠涂抹30 s 后沖洗、清潔。陶瓷貼面噴砂需要超聲波清洗,在瓷貼面結合面上進行氫氟酸蝕刻1 min 后進行干燥,并在組織表面涂抹硅烷偶聯劑。將牙本質粘接劑等量混合,分別涂在牙面、瓷貼面上30 s。牙位矯正后擠出多余樹脂,進行光固化處理,在修復體邊緣涂上抗氧化劑后復查咬合情況。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美學效果,采用尼康D90 相機拍攝修復前后牙列影像和正面微笑影像,由3 名修復醫師(主任、主治、住院醫師各1 名)對修復體粘接后的顏色、形態、半透明度、邊緣美觀性進行美學效果評價。②比較兩組復查效果,Ryge 評價標準內容制定本研究臨床判定標準,對瓷貼面及全瓷冠的顏色匹配、修復體完整度、邊緣適合性和牙齦健康狀況4 個方面進行評價。顏色匹配為患者牙齒修復體顏色與鄰牙幾乎不能分辨;修復體完整度為患者修復體完整;邊緣適合性為患者修復體與基牙完好吻合,不卡尖銳探針;牙齦健康狀況為患者牙齦健康。③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當患者牙齒無裂紋等情況下,修復體的顏色、透光性與鄰牙一致,邊緣位置較為完整,無縫隙、充血水腫現象,為顯著;當患者牙齒脫落開裂時,能插入探針,不形成牙周袋,為有效;牙齒與鄰牙之間沒有一致性,邊緣有小間隙,為無效。總有效率=顯著率+有效率。④比較兩組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價分為滿意、比較滿意及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率+比較滿意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美學效果比較 瓷貼面組顏色、形態的美學效果占比高于全冠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半透明度、邊緣美觀效果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美學效果比較[顆(%)]
2.2 兩組復查效果比較 兩組復查效果中的顏色匹配、修復體完整度、邊緣適合性、牙齦健康狀況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復查效果比較[顆(%)]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全冠牙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瓷貼面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4 兩組滿意度比較 瓷貼面組患者總滿意度高于全冠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滿意度比較[n(%)]
隨著口腔科新的材料及技術的發展,新的治療模式不斷出現。瓷性材料采用耐火技術制成,具有牙預備少、相容性好、粘結可靠的優點。另外,瓷性材料的生產不需要特殊設備,而且易于在基層醫院進行,患者容易接受[2-4]。鑄瓷性材料的透明度好,可以避免金屬烤瓷的不透明感問題,值得臨床應用。同時,瓷貼面不含金屬,表面光滑,不易附著菌斑和齲齒,不僅避免了牙齦著色,還降低了牙齦組織因刺激而發炎的幾率,在口腔環境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本研究主要結合瓷性材料的分類,對瓷性材料在口腔美容中的臨床應用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為今后進一步改進瓷性材料技術,提高口腔美容效果[5]。在美容修復過程中,為了恢復牙齒的顏色和形狀,達到患者期望的審美效果,應做好材料的選擇和修復類型的設計[6]。氧化鋯全瓷冠是以氧化釔為穩定劑的四方氧化鋯陶瓷,晶粒度0.2~0.5 μm,抗折強度800~1000 MPa,斷裂韌性6~8 MPa×m0.5,是一種生物惰性陶瓷材料。經口腔黏膜刺激試驗和皮下埋植試驗,發現其與皮膚及黏膜組織無明顯炎性細胞浸潤。高純氧化鋯陶瓷不引起細胞轉化,具有生物安全性的體內應用基礎,具有優良的生物性能和組織相容性。牙醫應了解所選陶瓷材料的光學特性,并根據不同的牙齒特征選擇不同的全瓷修復體。在前牙全瓷美容修復中應根據鄰牙和患牙的顏色選擇相應的瓷材料[7]。對于嚴重四環素牙、氟斑牙或金屬樁核的制備,一般應選用不透明性好的氧化鋯陶瓷和氧化鋁陶瓷作為基冠材料;而微晶玻璃應選擇透光性好的熔巖氧化鋯陶瓷和鎂鋁尖晶石陶瓷作為基底冠材料,制備與鄰牙顏色相近的冠材料[8]。眾所周知,牙齒修復的原則是盡可能保留天然牙齒,而口腔美容修復的目標是以最小的牙齒磨損量獲得最大的美學改善[9]。顯然,修復方法的選擇和制劑設計尤為重要。一般來說,瓷貼面唇部和頰部的琺瑯研磨量為0.3~0.8 mm,應盡量控制在琺瑯質內,牙本質層的粘結是瓷貼面粘結過程中最薄弱的環節,如果制備量超過釉質的范圍,到達牙本質,瓷貼面與牙齒的結合力會大大降低[10]。術后對患者進行包扎牙預備,以增加固位力,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在粘接過程中應避免唾液等雜質的污染。用橡膠屏障將患者與濕氣隔離,并對粘結面進行了再次處理。在牙齒預備過程中,瓷貼面頸部邊緣可設計為淺凹肩或深凹肩,前者適用于顏色正常的牙齒,后者適用于色變嚴重的牙齒。全瓷冠頸緣設計為肩型,發現肩式全瓷冠的應力分布較為合理,而頸緣凹形全瓷冠應力分布較大。
綜上所述,采取瓷貼面與全冠牙進行牙齒美學修各有利弊,需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