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翠偉
糖尿病為全球性的影響國民健康的問題,高達90%~95%的糖尿病患者為2 型糖尿病,而死于心腦血管并發癥的2 型糖尿病患者占85%。實現大血管病變早期診斷與治療,可有效預防大血管粥樣硬化并發癥。因此治療頸動脈狹窄對于預防腦血管意外意義重大[2,3]。早期發現頸動脈存在栓子所致狹窄,就可以幫助臨床判斷高風險的2 型糖尿病患者是否發生腦血管意外的相關風險,便于早期診斷與治療[4]。基于此,本研究針對本院接受頸動脈彩超檢查的2 型糖尿病患者,通過與健康志愿者的頸動脈彩超結果進行比較,以明確頸動脈彩超對2 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病變早期診斷的價值,為臨床針對2 型糖尿病患者進行預防性治療腦血管意外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 年1 月~2020 年10 月本院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為2 型糖尿病組,其中男56 例(56.00%),女44 例(44.00%);年齡38~75 歲,平均年齡(58.5±7.4)歲。選取同期行頸動脈彩超檢查的100 例健康志愿者作為健康組,其中男58 例(58.00%),女42 例(42.00%);年齡35~77 歲,平均年齡(59.7±8.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5]:2 型糖尿病組為本院經住院相關檢查確診為2 型糖尿病的患者;健康組為行頸動脈健康檢查的健康志愿者;兩組研究對象臨床資料完整;知情同意;可配合相關臨床檢查,結果用于相關研究。排除標準[6]:既往存在腦血管意外病史;溝通、認知、精神障礙者。本研究經患者知情同意,可配合相關檢查,并同意將相關檢查及個人資料提供給本研究,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
1.2 檢查方法 兩組采取頸部墊高使頭部后仰的仰臥位,充分暴露頸部檢查區域。以胸鎖乳突肌前緣為起點,將頭部向一側后方偏轉以檢查對側,使用 SEQUOIA512影象彩超儀。探頭頻率為 7.5~10.0 MHz,調節灰階增益至血管腔內沒有回聲,調至焦點盡量接近頸總動脈后壁不同膜層的交接處。第一步是右頸總動脈斷面掃描,從起始部頸總動脈-頸內動脈沒有顯示作為終止,對其走行、內中膜狀況及斑塊位置進行粗略了解。依次對頸總動脈的近端、中端、遠端進行多角度、多切面掃查,至分叉位置后,縱切掃查受檢者的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及其分支,此時注意避讓斑塊。再檢查另外一側保證檢查的完整性。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頸動脈血管壁內-中膜厚度、頸血流動力學指標、頸動脈狹窄情況。①頸動脈血管壁內-中膜厚度:兩組研究對象共用一臺檢測儀器與一位超聲檢查醫生,以減少儀器誤差與醫師主觀性造成的影響,指標包括頸內動脈、頸外動脈、頸總動脈血管壁內-中膜厚度。②血流動力學指標[7]:包括頸總動脈和頸內動脈的SPV、RI。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頸動脈血管壁內-中膜厚度比較 2 型糖尿病組患者頸內動脈、頸外動脈、頸總動脈血管壁內-中膜厚度均明顯高于健康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頸動脈血管壁內-中膜厚度比較(,mm)

表1 兩組頸動脈血管壁內-中膜厚度比較(,mm)
注:與健康組比較,aP<0.05
2.2 兩組頸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2 型糖尿病組患者頸總動脈、頸內動脈RI 高于健康組,SPV 低于健康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頸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2 兩組頸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注:與健康組比較,aP<0.05
在未來,由于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較以往有所不同,生活習慣也有著較大的改變,2 型糖尿病患病人口還在繼續增加,已經是全球性的健康問題,伴有極高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估計到2030 年全球將有3 億2 型糖尿病患者[9]。目前在我國,心腦血管疾病影響生命健康與生活質量水平的疾病,發其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考慮與飲食結構、生活習慣變化有關。據相關文獻統計,我國腦血管疾病死亡率為35%~45%[10]。相關研究指出[11],導致2 型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殘疾的并發癥中,因為動脈粥樣硬化所引發的疾病占據首要位置。2 型糖尿病作為一種代謝相關性疾病,對患者的影響較大,對于患者而言,存在著一定的基礎表現,而其基本特征表現為IR、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相對缺乏,最重要的指標為患者的機體一直存在一種較高的血糖狀態[12]。在糖尿病并發癥中,由于頸動脈病變是目前而言最嚴重的外周血管病變,引起了臨床上高度重視。因此,若實現對2 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病變的早期診斷,進行早期預防性干預,可以更好的減少腦血管意外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2 型糖尿病組患者頸內動脈、頸外動脈、頸總動脈血管壁內-中膜厚度分別為(1.29±0.25)、(0.94±0.17)、(1.41±0.22)mm,均明顯高于健康組的(0.85±0.09)、(0.73±0.15)、(0.96±0.11)m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 型糖尿病組患者頸總動脈RI(0.79±0.10)、頸內動脈RI(0.74±0.09)高于健康組的(0.68±0.08)、(0.63±0.08),SPV(66.74±12.34)、(34.87±13.22)cm/s 低于健康組的(95.44±16.15)、(69.44±15.14)cm/s,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2 型糖尿病患者實施頸動脈彩超檢查,可幫助臨床醫生明確頸動脈是否狹窄及狹窄程度,準確反映患者頸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有助于腦血管意外的早期診斷,為臨床預防與治療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