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猛
急性腦梗死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與生存質量的心腦血管疾病,也是致殘率、致死率較高的疾病,消耗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并増加了社會負擔[1]。目前臨床治療證實抗血小板聚集治療是缺血性腦血管病二級預防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可保障其神經細胞存活并恢復功能。依達拉奉能夠充分抗氧化保護腦細胞,而丁苯酞作為國家一類新藥具有強效的神經保護作用,為觀察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丁苯酞聯合依達拉奉治療的臨床效果,特進行本次研究,現將相關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242 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121 例。納入標準[2]:經顱腦CT/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 版)》中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首次發作,且發作時間<24 h 入院積極治療;既往無類似疾病史。排除標準[3]:合并心血管疾病、嚴重臟器功能障礙、慢性炎性疾病等可能影響炎性指標的其他疾??;急性腦出血;既往腦出血病史;合并其他腦血管疾病及其他腦部器質性病變者。對照組男65 例,女56 例;平均年齡(57.1±4.2)歲。研究組男67 例,女54 例;平均年齡(56.8±4.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依達拉奉治療,給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穩定斑塊、調控血壓血糖等常規治療,予以依達拉奉(先聲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 字H20050280) 治療,將30 mg 依達拉奉+100 ml生理鹽水混合后于30 min 內靜脈滴注完畢,2 次/d。研究組采用丁苯酞聯合依達拉奉治療,依達拉奉使用方法與對照組相同,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1) 靜脈滴注,100 ml/次,2 次/d。兩組均連續用藥2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指標,包括全血高切粘度、Hcy、CRP、APTT 水平。取晨時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后檢測血液指標,使用邁瑞公司生產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BS-180 測定血粘度與Hcy 水平。采用自動血凝檢測儀(西門子公司,型號TX3500)測定凝血指標,由上海生物科技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其配套試劑,沖洗槽及標本抽屜清洗干凈,測定APTT 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CRP 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前后NIHSS 評分及Barthel 指數。采用NIHSS評定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總分42 分,分數越高患者神經受損越嚴重。采用Barthel 指數評定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涵10 個日常生活項目,總分100 分,評分>60 分提示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評分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呈正比。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NIHSS 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0 級為基本痊愈;NIHSS 評分減少46%~ 90%,病殘程度Ⅰ~Ⅱ 級為顯效;NIHSS 評分減少18%~45%為有效;未達到以上標準為無效??傆行?(基本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全血高切粘度、Hcy、CRP、APTT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全血高切粘度、Hcy、CRP 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APTT 長于本組治療前,且研究組全血高切粘度、Hcy、CR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APTT 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 評分及Barthel 指數比較治療前,兩組NIHSS 評分、Barthel 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NIHSS 評分均低于本組治療前,Barthel 指數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研究組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Barthel 指數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 評分及Barthel 指數比較(,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 評分及Barthel 指數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基本痊愈100 例,顯效18 例,有效3 例,無效0 例,總有效率為100.00%;對照組基本痊愈50 例,顯效30 例,有效30 例,無效11 例,總有效率為90.91%,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 義(χ2=11.524,P<0.05)。研究組藥物不良反應率4.96%(6/121)與對照組的6.61%(8/121)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03,P=0.582>0.05)。
早在2004 年世界衛生組織相關調研數據就表明,急性腦梗死在全球均呈現高發態勢[4,5]。多數有不同程度的頭暈、頭痛、口眼歪斜、偏癱等,具有興奮性氨基酸細胞毒性作用、神經細胞內鈣超載、自由基和再灌注損傷、神經細胞凋亡等疾病環節出現,針對這些致病環節如何在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改善側支循環,改善凝血功能,減輕炎癥反應,實施有效的腦保護,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是臨床終極目標[6]。依達拉奉是一種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劑和抗氧化劑,抑制花生四烯酸中間代謝產物對羥自由基的捕獲,細胞的形態學變化,提高存活細胞比例,保護神經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免受過氧化的損傷,減輕由此引發的腦損傷[7]。丁苯酞具有可提高腦血管內皮前列環素和一氧化氮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保護神經元;重構缺血半暗帶微循環,增加缺血區的供血;恢復線粒體膜電位,增強腦缺血耐受;縮小梗死面積,減輕腦水腫程度;保護神經組織,修復神經功能等作用。兩藥聯合使用,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患者運用丁苯酞聯合依達拉奉治療,可明顯的改善患者血液粘度指標,降低Hcy、CRP 水平,延長凝血時間,減少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提升治療療效,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