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娟
牙周病指的是牙齒周圍支持組織發生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臨床上通常認為該疾病可以分為累及深層牙周組織以及僅影響牙齦組織兩種。牙周病作為一種口腔科發病率較高的疾病類型,主要表現為牙齒支持組織發生疼痛、咀嚼無力、移位、牙齒松動、牙齦出血等癥狀,且該疾病的發生會對患者口腔健康和日常生活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不僅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直接威脅,還會誘發不安、煩躁等不良情緒問題,因而需要及時采取針對性、科學性的治療措施。臨床上針對于牙周病的治療通常以控制癥狀和消除影響因素為主,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實現病灶部位的修復,同時,針對性的護理服務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米諾環素軟膏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用的牙周病治療藥物,該藥物治療所需劑量較少,患者治療后能獲得更理想的療效,但不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問題,也不會誘發耐藥性[1]。本研究以本院口腔科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間收治的100 例牙周病患者為觀察對象,對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治療牙周病的臨床療效進行了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間入院治療的100 例牙周病患者,男58 例,女42 例;年齡20~36 歲,平均年齡(28.3±6.5)歲;病程11~18 年,平均病程(14.6±3.2)年。依據藥物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 例。其中,對照組,男29 例、女21 例,平均年齡(27.8±6.2)歲,平均病程(14.2±3.1)年;實驗組,男29 例、女21 例,平均年齡(28.8±6.6)歲,平均病程(14.9±3.2)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臨床資料完整且愿意配合隨訪觀察;②患者及其家屬均對臨床研究過程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患者無明顯并發癥或是全身感染性疾??;④患者無惡性腫瘤疾病。
1.2.2 排除標準 ①患者對于臨床研究目的和過程不認可,拒絕配合隨訪復查,或是拒絕本方案治療;②近30 d 內同時接受其他臨床研究者;③對于預期治療效果不認可或是不認同療效判定標準者;④合并心、肝、腎等臟器系統疾病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牙齒種植手術治療,且手術前30 d 內實施牙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等方法治療。對照組同時配合碘甘油治療,在牙周袋內按照要求注入適量的碘甘油(上海運佳黃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302),1 次/周,連續治療30 d。實驗組同時配合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治療,在牙周袋內按照要求注入適量的鹽酸米諾環素軟膏(Sunstar INC Japan,注冊證號H20100244),1 次/周,連續治療30 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療效判定標準:痊愈:患者治療后,牙齦出血、牙齦炎、牙齒松動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未見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情況;改善:患者治療后,牙齦出血、牙齦炎、牙齒松動等臨床癥狀均顯著改善,且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情況明顯改善,牙齦溝出血指數<1,牙周袋探診深度減少2~3 mm;好轉:患者治療后,牙齦出血、牙齦炎、牙齒松動等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牙齦溝出血指數>1 以上,牙周袋探診深度減少1~2 mm;無效:患者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標準,各項臨床癥狀仍然較為嚴重??傆行?(痊愈+改善+好轉)/總例數×100%。
1.4.2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觀察指標 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牙周附著水平、菌斑指數、牙齦指數、牙周袋探診深度。
1.4.3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化膿、紅腫、疼痛等不良反應癥狀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觀察指標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牙周附著水平、菌斑指數、牙齦指數、牙周袋探診深度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觀察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觀察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牙周病是一種日常較為常見的口腔科疾病類型,患者常合并口腔感染情況,導致患者發生牙周病的主要原因在于牙周菌斑生物侵襲,患者發病后會出現一種能夠與液體相融合的物質,導致部分侵染反應癥狀,并對牙周組織細胞間結構產生破壞作用,誘發牙齒周圍損害和炎癥[2-4]。隨著牙周病發生率的逐漸提高,該疾病的臨床治療也成為了臨床研究的焦點。牙周病并非一種單純的口腔齒科疾病,包括牙齦病和牙周炎等多種類型,且青少年群體發病率也相對較高,并成為了導致成年人群牙齒喪失的最主要原因,對于人類口腔健康和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5-7]。導致牙周病的原因較為復雜,其中,牙菌斑形成是最為主要的影響因素,牙菌斑是牙齒與細菌長時間接觸所產生的細菌類型,人們自己在家中清理牙齒往往不徹底、不干凈,這就導致牙菌斑無法及時清除,隨著細菌的堆積時間延長,牙齒內會出現結石,并嚴重威脅牙齒的健康[8]。
隨著科學技術的逐步發展完善,牙周病的治療方法也日漸豐富,四環素類藥物是當前臨床常用的牙周病治療藥物類型,而鹽酸米諾環素軟膏就是一種藥效較強的四環素類治療藥物,也是一種切實有效的牙周病治療方法,其藥物有效成分能夠連續產生局部治療作用,進而快速抑制牙齦出血和牙周疼痛等癥狀,促進腫脹快速消除,其對于革蘭陰性菌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時,這一治療方案的應用也切實提高了微量治療的有效性,并成為了牙周病患者首選的藥物治療方案,患者局部用藥后吸收效果良好,因而整體治療效果顯著[9,10]。
本次醫學研究結果證實,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實驗組患者的牙周附著水平、菌斑指數、牙齦指數、牙周袋探診深度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由此可見,鹽酸米諾環素軟膏的治療效果更加理想。
綜上所述,牙周病患者實施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治療,能夠對植牙手術治療效果起到鞏固作用,整體治療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