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馨槐
近年來,白內障發生率在我國呈逐年上升趨勢。在臨床上,白內障以老年患者多見,可表現為視力進展性減退、視物模糊,嚴重者可引起失明。相關研究指出[1],白內障發生與多種原因所致晶狀體蛋白質變性渾濁有關。目前階段,藥物治療白內障效果極差,多以超聲乳化手術為主,其中,3.0 mm 小切口術、1.8 mm微切口術等均為常見術式,可適應不同類型患者,且療效顯著[2]。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論何種術式,均會存在不同程度術中創傷,致使眼內組織損傷、血液-房水屏障破壞,從而導致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炎癥,嚴重影響術后視力恢復。因此,應在不斷改進和完善手術方案基礎上,加強術后炎癥治療,以提升術后治療效率、改善視力恢復效果。本文選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所收治的300 例白內障術后炎癥患者為研究對象,以評估普拉洛芬滴眼液價值,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所收治的300 例(384 眼)白內障術后炎癥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193 眼)和對照組(191 眼),各150 例。研究組男82 例,女68 例;年齡53~78 歲,平均年齡(65.29±7.15)歲;單側107 例,雙側43 例。對照組男83 例,女67 例;年齡52~81 歲,平均年齡(65.32±7.19)歲;單側109 例,雙側41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白內障診斷標準和超聲乳化手術指征[3];②術后均經實驗室檢查發現炎癥反應;③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④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排除標準:①合并認知功能障礙及精神疾患者;②合并其他類型眼部疾患者;③合并其他類型術后并發癥者;④合并嚴重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⑤無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術后24 h 內,予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商品名:典必殊)1 滴/次,4 次/d,14 d 后改為3 次/d,21 d 后改為2 次/d,28 d 后改為1 次/d。
1.2.2 研究組 術后24 h 內,予以典必殊1 滴/次,4 次/d,普拉洛芬滴眼液1 滴/次,4 次/d,7 d 后停用典必殊,單獨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1 滴/次,4 次/d,持續使用21 d。兩種滴眼液使用間隔應>10 min。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眼部癥狀積分、黃斑中心凹厚度、眼壓、視力、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記錄兩組術后28 d 眼部癥狀積分差異[4],包括:畏光、異物感、溢淚、疼痛,共分為0~3 分,0 分表示無癥狀。在術后7、14、21、28 d,采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儀對兩組患者黃斑中心凹厚度進行檢測[5]。患者不良反應包括結膜充血、異物感、刺痛感。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28 d 眼部癥狀積分比較 術后,研究組畏光、異物感、溢淚、疼痛癥狀積分分別為(0.35±0.12)、(0.31±0.13)、(0.30±0.12)、(0.11±0.05) 分,均低于對照組的(0.51±0.17)、(0.48±0.19)、(0.46±0.15)、(0.32±0.10)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28 d 眼部癥狀積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術后28 d 眼部癥狀積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黃斑中心凹厚度比較研究組術后7、14、21、28 d 黃斑中心凹厚度分別為(168.35±18.12)、(172.31±18.13)、(173.30±18.12)、(174.11±18.15)μm,均低于對照組的(185.51±20.17)、(188.48±20.19)、(190.46±20.15)、(192.32±20.10)μm,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8.771、8.259、8.777、9.319,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黃斑中心凹厚度比較(,μm)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黃斑中心凹厚度比較(,μm)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術后眼壓和視力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眼壓(14.05±2.12)mm Hg、視力(0.81±0.12)均優于對照組的(16.81±2.61)mm Hg、(0.53±0.28),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11.379、12.759,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眼壓和視力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術后眼壓和視力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59%低于對照組的7.8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385,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n(%)]
對白內障患者而言,隨著醫療技術不斷完善和進步,通過手術摘除并置換人工晶體可獲得良好治療效果,顯著恢復視力。但是,由于術中創傷、人工晶體反應、殘留晶體皮質等問題,極易導致術后合并非感染性炎癥反應。相關研究指出[6,7],非感染性炎癥發生與外傷、化學物質及物理因素等相關,若不能及時治療,可嚴重影響手術效果及術后視力恢復。
在白內障術后,目前臨床多通過滴眼液進行消炎鎮痛治療。但是,滴眼液種類較為繁多,如何合理選用,一直是臨床熱點探究話題之一。其中,典必殊屬復合藥劑,具有較強抗菌效果,對血液-房水屏障穩定具有較好療效。相關研究指出[8],典必殊可有效控制眼部水腫、炎癥。但是,該藥單獨使用療效欠穩定,甚至可誘發青光眼和白內障,臨床應用價值有所限制。而普拉洛芬滴眼液可抑制環氧化酶、前列腺素等,可以從多方面抑制眼部炎癥,具有良好抗炎效果[9]。另外,與糖皮質激素類滴眼液相比較,不良反應更少,可有效確保使用安全性[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研究組畏光、異物感、溢淚、疼痛癥狀積分分別為(0.35±0.12)、(0.31±0.13)、(0.30±0.12)、(0.11±0.05)分,均低于對照組的(0.51±0.17)、(0.48±0.19)、(0.46±0.15)、(0.32±0.10) 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研究組術后炎癥癥狀更輕,這可能與聯合用藥后可從多方面抑制炎癥反應等因素相關。另一組數據顯示,研究組術后7、14、21、28 d 黃斑中心凹厚度分別為(168.35±18.12)、(172.31±18.13)、(173.30±18.12)、(174.11±18.15)μm,均低于對照組的(185.51±20.17)、(188.48±20.19)、(190.46±20.15)、(192.32±20.10)μm,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8.771、8.259、8.777、9.319,P<0.05)。提示研究組黃斑中心凹厚度改善更好,這可能與聯合用藥后眼部炎癥反應更輕等因素相關。研究組患者術后眼壓(14.05±2.12)mm Hg、視力(0.81±0.12)均優于對照組的(16.81±2.61)mm Hg、(0.53±0.28),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11.379、12.759,P<0.05)。提示研究組術后眼壓、視力恢復更好,這可能與聯合用藥后炎癥更輕,可更好保障手術效果等因素相關。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9%低于對照組的7.8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385,P<0.05)。提示研究組不良反應更少,這可能與聯合用藥可減少糖皮質激素類滴眼液等因素相關。
綜上所述,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可有效減輕眼部炎癥癥狀,更好改善黃斑中心凹厚度、降低眼部壓力,有利于保障手術效果、促進視力恢復,且用藥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