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陳詞
人物檔案

聶青和:醫學博士、博士后。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全軍感染病診療中心、國家重點學科、唐都醫院傳染病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及綜述200余篇,其中SCI收錄英文論文20余篇。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陜西省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主編《感染性腹瀉病》第一版、第二版、《病毒性肝炎診斷與治療》、《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基礎與臨床》專著4部,副主編《新肝臟病學》、《實用肝病學》專著2部。主編多媒體光盤《SARS影像學圖譜》,參加42部學術專著編寫。參編國外學者主編美國出版的學術著作1部(英文)。現任國家科技部、國家衛健委重大項目、重點專項評審專家、項目驗收專家,國家教育部博士學位畢業前評審專家、畢業后抽檢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專家,全軍醫療成果、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會全國委員,陜西省醫學會傳染病學分會常委,陜西省醫學會臨床教育學分會常委,陜西省康復醫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中國實用內科雜志》、《肝臟》、《臨床肝膽病雜志》、《傳染病信息》等10家學術專業雜志編委,《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副主編、《實用肝臟病雜志》副主編。2008年獲第十屆“吳階平醫學研究獎”二等獎。

記者問: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脂肪肝?
聶青和教授:脂肪肝指肝組織脂肪浸潤的病理性改變。但是“脂肪肝”一詞在臨床上指脂肪性肝病,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下簡稱“脂肪肝”)是指除外酒精和其它明確的肝損害因素所致的,以肝臟脂肪變性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臨床類型包括單純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變而來的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以及肝硬化,肝癌。
記者問:脂肪肝是很常見的疾病嗎?
聶青和教授:目前,脂肪肝是我國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也是全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慢性肝病。全球普通成年人脂肪肝患病率6.3%~45%,其中10%~30%為脂肪性肝炎,中東和南美洲的脂肪肝患病率最高,非洲最低,中國處于中上水平(>25%)。國內各地報道的脂肪肝患病率不同,約為6%~27%,2019年武漢地區報道脂肪肝患病率為29.2%。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我國脂肪肝的發病率驟升。
記者問:什么人容易患脂肪肝?

聶青和教授:研究顯示,有肥胖癥、2型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的人更容易患脂肪肝。肥胖癥、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癥患者的脂肪肝患病率分別為60 %~90 %、28%~70%和27%~92%,顯著高于普通人群。此外,未成年人中脂肪肝也十分常見。2021年7月發表于Medicina的一篇研究,兒童的脂肪肝患病率為7.6%,肥胖兒童的脂肪肝患病率為34.2%,青少年的脂肪肝患病率為24.2%。老年人的脂肪肝患病率也偏高,約為40%。
記者問:脂肪肝會導致什么不良后果?
聶青和教授:脂肪肝發病隱匿,病情進展緩慢,基本沒有什么癥狀,不做相關輔助檢查不易發現。長期的脂肪肝可發展成肝纖維化、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單純型脂肪肝患者隨訪10~20年肝硬化發生率為0.6%~3.0%,而脂肪性肝炎患者10~15年內肝硬化發生率高達15%~25%,脂肪肝患者全因死亡特別是肝病死亡風險,隨著肝纖維化的出現及程度加重而顯著增加。不過,脂肪肝相關肝硬化和肝癌通常發生于老年患者。脂肪肝相關的肝癌大部分發生于肝硬化基礎上,但也可不經肝硬化而直接發展而來。有報道,成年人脂肪肝患者的肝癌發病率為約0.25%,其中15.3%不合并肝硬化。
有幾點需要強調的是:1.單純性脂肪肝發展為肝癌的幾率很低,僅有1%,需要重視,但不必過分恐懼。2.脂肪性肝炎進展到肝癌的速度更快,如不治療的情況下,國外報道平均在7.4年左右。3.亞裔人群從脂肪肝發展為肝癌時,較少有肝硬化背景,這點與慢性病毒性肝炎發展到肝癌的病理過程是有區別的。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脂肪肝還可能引起其他系統、器官的疾病,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及某些類型的肝外惡性腫瘤。薈萃分析表明,脂肪肝患者5年隨訪期間,發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是非脂肪肝人群的2.19倍,而伴有肝纖維化者,該風險達到3.42倍。與非脂肪肝患者相比,脂肪肝患者5年隨訪期間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升高64%,且與脂肪肝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對脂肪肝患者隨訪中位時間9.7年,發生慢性腎病風險是非脂肪肝人群的1.43倍,而伴有晚期纖維化者,該風險高達2.90倍。脂肪肝患者出現結直腸腺瘤的風險增加28%~61%,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56%~204%。值得注意的是,超過50%的脂肪肝患者合并有代謝綜合征,而代謝綜合征可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腎病等疾病的風險。
脂肪肝雖然大部分情況下沒有癥狀,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但是如果不積極干預,長久發展下去,導致嚴重肝病和肝外疾病的風險不小。
記者問:我們應該怎么早期發現脂肪肝呢?
聶青和教授:B超是診斷脂肪肝常用的診斷工具,但B超對輕度脂肪肝診斷的敏感性低,特異性亦有待提高,且彌漫性肝纖維化和早期肝硬化的B超表現可與脂肪肝混淆。受控衰減參數(CAP)是一項基于超聲的肝臟瞬時彈性成像平臺定量診斷脂肪肝的新技術,可檢出5%以上的肝脂肪變,能準確區分輕度肝脂肪變與中度、重度肝脂肪變,但容易高估肝脂肪變的程度,且受肥胖、腹壁厚度的影響很大。CT和磁共振診斷脂肪肝的準確性并不優于B超。磁共振波譜(MRS)分析能夠檢出5%以上的肝脂肪變,準確性很高,但費用過高。

體型肥胖或短期內體重快速增長、患有2型糖尿病或高脂血癥等的人,應該檢查肝臟B超。而在健康體檢肝臟B超可篩查脂肪肝。影像學檢查發現肝脂肪變后,應由專科醫師進一步診治。
記者問:脂肪肝有什么治療方法,效果如何?
聶青和教授:脂肪肝目前無特效藥物治療。基礎治療是關鍵,生活方式的改變,如健康飲食、體育運動,降低體重。單純性脂肪肝通過基礎治療可完全恢復。體重減輕10%或更多,可以在90%患者中改善脂肪性肝炎,在45%患者中減輕肝纖維化。
“脂肪肝”看似平平無奇,臨床上沒有什么癥狀,但它與你我隨行并有著嚴重的影響與后果。如果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稍加注意,如有意識地減少奶茶、飲料、果汁、蛋糕、糖品等的攝入,尤其是人工制作的糖類產品的攝入,我們肯定就能離脂肪肝甚至肝癌遠一點。
我們再次強調:日常生活中“控制體重、控制血糖、控制血壓”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