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
(天銘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福建 三明 365000)
平潭綜合實驗區舊城區道路改造工程主要是城東社區、城中社區周邊路網改造,設計路線總長度1623.04m,寬度3.5~7m。本工程位于平潭老城區,車輛及行人來往比較密集,道路路面破損嚴重,局部段為土路,交通混亂。本工程重新鋪設瀝青路面設計為瀝青混凝土面層(二層瀝青8cm+4cm)厚12cm,路面數量總計約38000m2,設計時速為15km/h。重新鋪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由上至下分別為:4cm厚AC-13C細粒式瀝青混凝土層(70號)(I-D級改性瀝青),8cm厚AC-20C中粒式瀝青混凝土層,1cm厚乳化瀝青稀漿封層,15cm厚5%水泥穩定碎石層,15cm厚3%水泥穩定碎石層,15cm厚級配碎石層。本文將結合道路破除后的重新攤鋪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工藝及施工要點技術進行分析。
本工程重新鋪設的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流程見圖1。

圖1 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流程
原材料作為質量的基礎,直接關系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因此,瀝青混凝土面層所選用的瀝青、粗、細集料、填料以及混合料級配應嚴格控制,必須達到《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的要求。本工程采用密集配瀝青混合料均采用粗型(C型),瀝青采用石油瀝青,等級為A級,標號為70號?;旌狭线M行配合比設計和試驗,其中最佳瀝青用量通過馬歇爾試驗確定,并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瀝青混合料拌和時間不得太長或太短,會影響施工效果,拌和時間應以顆粒被瀝青均勻包裹狀態為最佳,具體的攪拌時間需經試拌確定,最終瀝青攪拌應呈均勻狀態、無發白料。瀝青混凝土運輸供應與當天攤鋪計劃一致,確保攤鋪連續進行,本工程采用自卸汽車運載,裝料前還需在車內均勻地噴涂防粘結劑,確保卸料時瀝青混合不沾黏。車輛做好覆蓋措施,確保運行過程溫度不流失、雨水不淋濕、風塵不污染,運輸至攤鋪現場還需由專人進行溫度監測,對于溫度不達標、粘結成團、已遭雨淋必須廢棄不得投入攤鋪。運輸車輛運至攤鋪機械前方100~300mm間距靜止等候,并保持檔位空擋狀態等待后續攤鋪時向前推進。
2.3.1 瀝青面層攤鋪前工作
瀝青面層攤鋪前,先檢查面層下基層是否存在質量缺陷,并確?;鶎拥钠秸取烁?、寬度、強度等參數達到設計標準。同時還需要對下承層進行清掃,并澆灑0.7~1.5L/m2的透層瀝青,瀝青溫度至少70℃以上,灑布后應厚薄一致均勻但不流淌,滲入到基層一定深度,當其充分滲透并干燥后,方可鋪筑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前,還需將攤鋪機按試驗段確定的虛鋪厚度組裝就位,并確保運輸計劃車輛滿足攤鋪工作量,以保證攤鋪的連續性。
2.3.2 瀝青面層攤鋪
準備工作完畢后及時進行攤鋪作業,攤鋪過程采用平衡梁自動找平的方式控制高程位置。為確保面層攤鋪的厚度、平整度、坡度、寬度等符合設計要求,在剛開始攤鋪進程約10m后,需人工進行復檢,滿足要求后方可繼續作業。攤鋪機應保持速度均勻、緩慢連續地向前推進,一般控制在2~3m/min范圍,推進過程不得中途停料或停歇。攤鋪完畢后,由專業技術人員檢查面層厚度、平整度、寬度、標高、橫坡、井蓋高差等參數,并檢查外觀質量,若出現問題及時進行人工修整。中細瀝青面層層間還應鋪設乳化瀝青粘層,用量為0.3~0.6L/m2。
平潭綜合實驗區舊城區道路改造瀝青面層碾壓過程主要分為初壓、復壓、終壓三個階段,碾壓過程需遵循“緊跟、慢壓、高頻、低幅”八字方針。碾壓方向應由低到高,先采用靜壓再振動壓實。針對壓路機無法壓實的區域,采用人工壓實代替,并重點控制要壓實度指標。初壓采用雙鋼輪壓路機,在混合料攤鋪后較高溫度進行,保持低速勻速(1.5~2.0km/h)前進,輪機重疊部分不得小于300mm,壓實遍數不少于2次。初壓完畢緊接復壓,前進速度控制在4~6km/h范圍,碾壓遍數按試驗段確定參數,一般控制在5遍左右為宜,以確保壓實度符合設計要求,并且表面無明顯痕跡。終壓應采用靜壓2遍,以路面無痕跡為標準。碾壓完成后路面還未成型前,不允許施工機械或車輛停放之上,保持整潔干凈,嚴防污染物。
溫度控制涉及到瀝青面層施工多個環節,主要包括生產攪拌運輸、攤鋪、壓實等。瀝青混合料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道路平整度、壓實度、面層厚度,因此應嚴格控制瀝青混合料溫度,具體溫度標準見表1。在生產攪拌時應保持機械設備性能運行良好,準確地監測混合料溫度,并加以控制,超過195℃應廢棄。運輸車輛運輸到場時應由專人檢測溫度,確保溫度滿足施工要求,攤鋪過程也應由專人監測溫度,并認真做好記錄,以此來指導攤鋪和碾壓作業,若地面溫度低于10℃時,不得進行作業施工。在碾壓過程,具體溫度應根據混合料種類、機械設備、施工氣溫以及面層厚度等確定。此外,本工程工期跨越平潭島冬季1~2月份最低氣溫可達2~4℃,這期間應嚴加控制施工溫度,正常略提高20~30℃[1-5]。

表1 瀝青混合料施工溫度表
瀝青面層平整度控制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必須加強下基層的平整度控制水平,進入瀝青面層施工前再次復檢。(2)確保瀝青混凝土供料充足,以及攤鋪碾壓機械性能良好,以保證瀝青攤鋪過程能夠連續勻速前進。(3)科學地配置壓實機械,控制碾壓速度勻速進行,嚴禁壓路機急剎車。(4)在施工過程中,由專員檢測平整度和壓實度,出現偏差應及時調整。
檢查井標高是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技術要點,本工程是將原有井室0.5m以內拆除后,重新制作設計標高,具體流程包括:(1)安置井圈。先挖除原有井室后安置預制混凝土井圈,并控制好平面位置、高程與設計圖紙一致,井圈頂至設計路面標高之間的厚度為路面厚,井圈與磚砌井室平面位置一致。井圈就位后在周邊澆筑混凝土加固,并振搗密實。(2)標高調整。當4cm厚中粒式瀝青混凝土層攤鋪作業完成后,進行檢查井蓋的標高調整。先沿檢查井四周外擴300mm范圍,垂直往下挖除約300mm深,并清理干凈。然后按照設計圖紙要求的井蓋標高位置,安置井蓋在檢查井之上,井蓋與井圈之間的縫隙可先用專用塞塊臨時固定,隨后采用高等級密實砂漿進行填充,并在砂漿達到設計強度前,檢測并保護好井蓋標高。最后沿著進圈四周采用細石瀝青混凝土填充,采用人工壓實以確保足夠的壓實度,壓實后面層標高應與設計一致。
本工程改造重新鋪設瀝青路面與舊城區原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接頭部位施工時,需要加鋪雙向50kN/m玻纖土工格柵,以提高抗裂能力。鋪設時首先應對原道路病害進行分析處理,并對原狀路進行銑刨拉毛,清理干凈。隨后進行噴灑乳化瀝青粘層油,再鋪設玻纖土工格柵,鋪設好的玻纖土工格柵在順著道路前進方向與垂直方向都處于適當的拉緊狀態,確認格柵完整且位置準確后,采用釘子固定牢靠。格柵搭接部位應采用瀝青粘結,縱向搭接寬度≥200mm,橫向搭接寬度≥150mm,搭接完畢用輕型壓路機進行適當碾壓,確保粘結牢固平整。
綜上所述,舊水泥道路改造應先對病害狀況加以分析,從而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本工程實際采用鑿除舊水泥路面重新鋪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案,通過對加鋪瀝青面層各個施工工藝加強質量控制,并對其中瀝青施工溫度、面層平整度、井蓋標高、新舊銜接處理等施工質量控制要點加強監測管理,工程實踐證明能夠取得良好的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