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華
2021年12月29日,以“新發展理念與區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1第十六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暨首屆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隆重舉行。本屆論壇由《小康》雜志社主辦,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特別支持,中共廣州市黃埔區委宣傳部承辦,絲路產業與金融國際聯盟、黃埔文化集團協辦。
特邀嘉賓廣東省鐘南山醫學基金會創始秘書長孫戎,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徐建龍,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易志堅,中國國家級絲綢專家、宋錦織造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蘇州絲綢博物館創始人錢小萍,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鄧華鳳,以及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人民政府縣長侯東林,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委副書記饒建平,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委常委、副區長夏東,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楊燊,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委常委、副縣長張明明,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趙婷婷,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委副書記羅干政,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晨,湖北省黃石大冶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李祥坤,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委常委、統戰部長況燈明,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紅軍,江西省南昌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閔員根,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黨組成員、主任督學洪其華,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方勇勝等近兩百位市縣領導、地方代表和各行業領軍人物匯聚一堂,共襄盛舉。
出席論壇的領導和嘉賓有:求是雜志社原社長高明光,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賀鏗,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連寧,中宣部原副秘書長、中國報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明立志,廣東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崔朝陽,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原所長、法學系原主任李林,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會長、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部原主任周為民,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文史教研部原主任周熙明,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原司長張紅宇,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陳鳳英,國家審計署金融審計二局原副局長連啟華,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原副司長、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學術委員方言,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周子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楊宜勇,國家統計局總工程師文兼武,《小康》雜志社社長舒富民,廣州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總經濟師顧曉斌,中共廣州市黃埔區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副部長葉國,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蔣任重,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賈征,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研究主管羅培,天津師范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宋林霖,湖南省解碼湘村鄉村發展研究院院長、湖南省五級鄉村振興智庫體系總策劃葉偉軍等。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國家統計局總工程師文兼武,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周子學,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原副司長、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學術委員方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楊宜勇通過視頻發表主旨演講。
論壇由求是雜志社原編委兼秘書長盛天啟與《小康》雜志社常務副社長殷云共同主持。
發展是第一要務。推進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
“解讀中國,關注民生。”《小康》雜志社社長舒富民在致辭中介紹,自創刊之日起,《小康》雜志就高度重視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并且腳踏實地服務縣域,客觀記錄、發掘、總結中國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依托《小康》全媒體矩陣,多角度、多渠道、多維度宣傳推廣縣域高質量發展樣本,為縣域發展助力。2021年,《小康》雜志社作為中央新聞單位和中央新聞網站稿源單位之一,扎扎實實走訪了全國多個縣域,緊扣新發展理念的內涵,客觀生動地記錄下縣域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方面的變化與成績。為此,《小康》雜志社還出品了《天下治·縣委書記訪談》《縣域聯播》等多檔精品節目;聯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和國家會展中心,設立“四史”數字學習中心;并在干部培訓、縣域品牌打造、鄉村振興、藝術展覽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項目資源和服務。未來,《小康》雜志社也將繼續發揮媒體責任,服務縣域、服務企業,走向與祖國、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新征程。
在舒富民看來,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帶來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從國內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是廣州實體經濟主戰場、科技創新主引擎、改革開放主陣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600億元,工業實力位居全國工業百強前三,綜合實力穩居全國經開區第二,連續三年四次獲國務院督察激勵。
廣州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總經濟師顧曉斌在致辭中對黃埔區近幾年的發展進行了詳細介紹,并對本次論壇落地黃埔表示歡迎和衷心感謝。他表示,未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通過“雙區”建設、“雙城”聯動戰略牽引,大力實施“萬億制造”“萬億國資”“萬億固投”“萬億商品”四個“萬億”計劃,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創新高地,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
“沒有縣域、農村的高質量發展,就沒有全國的高質量發展。”求是雜志社原社長高明光出席論壇并發表講話。他表示,黨中央強調,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只是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對所有地區的要求。中國縣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因此中國縣域的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多年來,《小康》雜志社始終堅持‘解讀中國,關注民生’的服務宗旨,通過論壇和媒體力量,聚焦中國2800多個縣域的發展,記錄縣域在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效,見證成長。”站在黃埔這片土地上,站在2021?第十六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暨首屆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論壇的講臺上,高明光心生感慨。他指出,有“中國民生第一論壇”之稱的中國全面小康論壇至今已舉辦十五屆,歷屆論壇見證、記錄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歷程。在今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本屆全面小康論壇也踏上了新起點,正式拉開了“中國社會高質量發展論壇”的帷幕。而作為國家經濟改革前沿陣地的黃埔區,如今正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從北到南實現區域發展格局的戰略大躍升。“這樣積極的發展形態與本屆高質量發展論壇的基調不謀而合。這是我們與黃埔的默契,也是我們與黃埔的緣分。”

2021第十六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暨首屆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論壇現場
高明光表示,衷心希望借助此次論壇,大家能夠暢所欲言,建言獻策。樹立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展現新作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擔當新使命,為即將到來的2022年積蓄希望和力量。
2021年是拼搏的一年,是豐收的一年,也是穩健發展的一年。為了響應國家鄉村振興和品牌強國號召,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推選具有產地特色的優質品牌產品,由中國廣告協會與《小康》雜志社共同指導,《小康》旗下小康優選平臺主辦,小康優選公司與優美國際公司聯合承辦的“中國小康優選地標品牌榜”在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宣部原副秘書長、中國報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明立志,廣東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崔朝陽,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文史教研部原主任周熙明,中國廣告協會副會長單位省廣集團董事總經理楊遠征,優美國際董事長譚廣諾,小康優選行政副總裁揚柳,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發改委副主任徐偉等嘉賓一同登臺,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小康》雜志社副總編胡曉生對“中國小康優選地標品牌榜”進行了詳細介紹。“中國小康優選地標品牌榜”以《“中國小康優選地標品牌榜”評價體系與標準》為依據進行測評,面向全國各縣域,通過相關公信單位,以品牌價值測評為核心指標,推選具有產地特色的優質品牌產品。在入選“中國小康優選地標產品”稱號、入錄“中國小康優選地標產品信息庫”、入駐“小康優選”電商平臺的地標品牌產品的基礎上,每年還會評價發布年度“中國小康優選地標品牌榜”百佳評價榜單。同時“中國小康優選地標品牌榜”由《小康》雜志社獨家發布,《小康》雜志社將給予全方位的支持,進行多元化的合作,力求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形成獨家的爆款“康選”IP。
2021年,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涌現出了一批杰出代表,本次論壇還特別設置了對話環節,廣東省鐘南山醫學基金會創始秘書長孫戎,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易志堅,中國國家級絲綢專家、宋錦織造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蘇州絲綢博物館創始人錢小萍,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鄧華鳳,以及原中央電視臺新聞三十分主持人、助殘公益大使、《小康》影視中心顧問孫巖作為該環節主持人共同分享了他們在不同工作領域助力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先進事跡,贏得與會嘉賓陣陣掌聲。
當天下午,以“新發展理念在黃埔區的實踐”“鄉村振興的理論與實踐”“社會治理創新與實踐”“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與探索”“營商環境優化與體制機制創新”等為主題的五場分論壇同期舉行,以期全方位、深層次地探討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點與路徑。
編輯/余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