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宏妮
2021第十六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暨首屆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廣東省鐘南山醫學基金會創始秘書長孫戎,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易志堅,中國國家級絲綢專家、宋錦織造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蘇州絲綢博物館創始人錢小萍,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鄧華鳳等來自不同領域的重量級嘉賓,與著名主持人孫巖共同開展了一場題為“中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的圓桌對話,探討在不同領域如何更好地為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鐘南山醫學基金會創始秘書長孫戎表示,基金會緊緊圍繞著健康中國戰略,一起在探索創新公益的實踐。“我們會緊緊團結國內外愛心人士、愛心機構以及各地政府及商業保險機構,共同服務基層公共衛生實踐,以及健康科普、科研攻關。”
易志堅帶領團隊利用“沙改土”技術,讓沙漠變成綠洲。他表示,“我們國家耕地非常緊張,沙漠非常多。如果只改造1%的沙化土地,就有2600萬畝可利用土地。如果可利用土地可以產出更高,用水還更少,沙漠土壤化為國家高質量發展水資源利用和土地利用提出了新的方式。”
錢小萍今年已經年逾八旬,從19歲進入絲綢領域,始終在走創新的道路,沒有停步。關于如何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錢小萍表示,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最主要是創新,創新最主要靠具有創新理念的高質量人才。“我們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設計師,不斷創造自己的產品。有了自己的作品,我們國家的經濟才能高質量發展。”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鄧華鳳回顧了導師袁隆平曾經的囑托,并表示:“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尤其是作為水稻專家,我們要有高鐵和高速公路、高樓大廈建在我們肩上的感覺,我們要肩負起這種重任,我們要為黨和國家、為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更高產、更好的技術和品種。”
孫巖表示:“正是有不同領域的人共同努力,我們中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才得以穩步向前,感謝大家的堅守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