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伊
童年像快樂的小河,岸邊長滿了淡淡的茸毛,每朵小花都有自己的節目,那些玻璃糖紙一樣的日子總是充滿了快樂的笑聲。
記得我大約三四歲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完《武松打虎》之后,姥姥便讓我吃“太極丸”,姥姥把蠟做的殼子扒開,取出里面黑的好似煤球的藥丸子。用手把藥丸揪成米粒一般大小。姥姥把“黑米粒”放到杯中然后緩緩注入熱水,這個”黑米粒”慢慢開始融化了,不久就變成了一杯“黑湯汁”。
我聞起來就有一種想吐的感覺,姥姥讓我把它一口氣喝掉。“您說聞著就想吐——能喝進去嗎?”姥姥看我一副喝不下的樣子,就誘惑我說:“像剛才電視上武松一樣勇敢,把它一口氣喝下去。”
我就一只腳站在桌子上,另外一只腳踩在我的小板凳上,擺出一副自以為很帥氣的架勢。拿起杯子就要喝,結果我的嘴因為這“黑湯汁”太難聞,自己閉得緊緊的。
結果一碗“黑湯汁”灑了一臉、一身,我瞬間變成了黑臉包公。
哎!現在想起來真是很慫呀!逗得家里人都哈哈大笑,可我只能傻傻地看著他們。
我的房間里有一副公主式樣的蚊帳,我非常喜歡在蚊帳里住,媽媽經常給我放沈復的《童趣》——“ 又留蚊于素帳中, 徐噴以煙, 使之沖煙而飛鳴, 作青云白鶴觀, 果如鶴唳云端, 為之怡然稱快。”聽了這段話我也驅趕了一只蚊子在我的蚊帳里,也學著拿媽媽的噴霧噴了一些水霧當煙霧,我就沒看出 “鶴唳云端”的景象,卻把蚊帳里有蚊子的事情拋到了九霄云外。
第二天早上,我滿臉大包地出現在媽媽面前,眼睛腫得像“小饅頭”似的。我被家人笑了一個星期。幸好那時是在放暑假。
風吹鳥鳴,那些快樂的笑聲伴隨著我長大,他們像一串串風鈴、一片片花瓣、一顆顆漿果匯成了我成長的天空。
“淡淡的茸毛”“玻璃糖紙一樣的日子”這種形容,就像閃閃發光的少年時代,充滿新鮮與生機。
這一段的描寫好看至極。手想手的,嘴做嘴的,真是各做各的,結果“我”就遭了殃。何其矛盾,又何其自然,小作者的神來之筆!
真實的文字最打動人心。這樣天真的小事情,有“鶴唳云端”這樣的妙詞加持,活靈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