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育瑩
手記:在我看來,語文教學要建立在樂趣的基礎上,每一節(jié)課都是屬于我和孩子們的一場全新的體驗,玩在一起、想到一起,教師發(fā)揮引導、啟發(fā)作用,孩子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語文教育的意義之一。
小學階段的孩子,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處在一個最佳的狀態(tài)里,所以僅僅學習語文課文中的內(nèi)容是不夠的。
比如在講民間故事這一單元的時候,課文的內(nèi)容很長,且故事性極強,所以在這個單元我們采用課本劇演繹的方式,在表演中感受人物的特點及性格變化。
在《牛郎織女》一文中,雖然表面看到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織女,但是我們不能忽略老牛的角色,站在老牛的角度感受主人公情緒情感的變化,從側(cè)面展示故事的跌宕起伏,對故事的理解,可能更為豐富。
有的孩子們就抓住了這一點,自己扮演配角老牛的時候,依舊惟妙惟肖,加之自己的創(chuàng)造和理解,反倒讓“老黃牛”這個配角,更加深入人心。
放棄所謂的“規(guī)則”與固有授課方式,把主動權交給孩子,這也讓孩子們的思維越來越活躍,鍛煉了他們的思考力與想象力,在寫作中他們會更有話說、有事講。
你準備好和我一起探索一種“新”的語文課形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