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澤

北京冬奧組委殘奧會部部長楊金奎表示,組委會在成立之初就確立了兩個奧運“同步籌辦、一崗雙責”的原則,在場館規劃建設、競賽組織、賽事服務、文化宣傳、市場開發和人員管理培訓等方面,同步推進北京冬殘奧會籌辦。
殘奧會部在2018年年底組建成立后,積極履行殘奧協調、督促和技術支持的職責,建立了各處室與組委會其他業務領域對接機制,推進與相關業務領域和場館團隊的對接、信息共享和籌辦任務整合落實。
北京冬殘奧會共使用30個場館。5個競賽場館已全部完工,通過場地認證,全面具備辦賽條件。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的冬殘奧村、主運行中心等25個非競賽場館已交付使用。
冬殘奧村設施設備測試和服務演練已完成,這里堅持以運動員為中心,為運動員及隨隊官員提供優質的餐飲、住宿和后勤保障等服務。冬殘奧村的專門服務需求已同步考慮,做到同步規劃、同步落實。北京冬殘奧村內所有入口將使用平坡,村內設有無障礙電瓶車。有46米高差的延慶冬殘奧村在設計、建設中克服不利條件,建造了一條南北貫通的人行暖廊道路。張家口冬殘奧村下沉廣場建設了符合坡度要求的多折木質坡道,方便殘疾人通行。北京、延慶、張家口冬殘奧村于2月25日開村,冬奧村和冬殘奧村僅用44個小時,就完成了各領域轉換。
冬殘奧會籌辦推動了殘疾人體育事業特別是殘疾人冬季體育運動的發展。全國冬殘奧運動員由原來不足50人發展至974人,技術官員從無到有發展到135人,冬殘奧運動由兩個大項拓展到6個大項,實現了大項參賽全覆蓋。
此外,自2016年起,“殘疾人冰雪運動季”連續舉辦,為殘疾人參與冰雪運動搭建平臺,從首屆開展的14個省級單位發展到現在的31個省區市,已基本覆蓋全國。殘疾人以個人、家庭、機構為單位參與其中,直接參與人次從起初的萬人左右發展到單季超過30萬人次。

舉辦冬殘奧會,可以讓社會了解殘疾人冬季體育運動。2020年8月6日,北京冬奧組委發布了6部《冬殘奧會競賽項目知識介紹片》,向社會公眾介紹冬殘奧項目,效果不錯。
楊金奎說:“很多殘疾朋友自強不息,奮勇爭先。他們的訓練過程是用汗水、淚水來澆灌的。他們通過訓練解決了生活當中的一些困難,在精神上也得到很大的撫慰。我們要通過冬殘奧運動,改變對殘疾人的認識。”
殘疾人參加殘奧體育運動是對生理、心理的挑戰。他們奮力拼搏、戰勝困難的精神彰顯對生命的熱愛和對自身困境的挑戰。殘疾運動員取得的優異成績不僅是榮譽,更體現了百折不撓的意志品格,展現出的精神風貌將推動社會更加關注了解殘疾人群體,形成平等、包容的觀念,支持幫助殘疾人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建設無障礙環境,既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傷病人等社會群體平等參與社會生活,也為全社會成員提供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場館無障礙建設一直是籌辦冬殘奧會的重點,2018年,《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無障礙指南》發布,2020年又發布了配套的技術指標圖冊。目前,所有競賽場館和冬殘奧村的無障礙運行流線清晰順暢,無障礙設施規范標準、可持續及人性化建設目標明確。冬殘奧會競賽場館經過運行測試和演練,能夠滿足賽事運行要求。

冬奧籌辦是促進舉辦城市乃至全國無障礙建設的重要機遇,可以從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務和信息交流等方面提升無障礙環境,為舉辦城市留下豐厚的冬奧無障礙遺產。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冬殘奧會的可持續和遺產,深入宣傳包容性社會理念,關注無障礙意識提高和無障礙環境建設,通過舉辦冬殘奧會對政府決策和公眾觀念產生積極影響。
殘疾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不僅是榮譽,更體現了百折不撓的意志品格。殘奧會運動員展現出的精神風貌將推動社會更加關注了解殘疾人群體,形成更加平等、包容的殘疾人觀,支持幫助殘疾人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楊金奎說:“參與籌辦是我們的幸運和榮幸。我們期盼通過行動,踐行‘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落實‘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實現‘兩個奧運,同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