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澍

蔡雪桐四次參加冬奧會,前三屆的最好名次是平昌冬奧會第五名。在單板滑雪女子U型場地賽場,她拿過近30個世界冠軍,7 次贏得國際雪聯世界杯總冠軍,2021-2022賽季世界排名第一。
蔡雪桐1993年出生在哈爾濱市的阿城區,從小就展現出十足的運動天賦。媽媽張會杰清楚地記得,僅有3歲的蔡雪桐蹬著單排輪滑鞋滑到眼前。看著小小的娃娃這副模樣,自己十分驚訝:“她是怎么學會的?什么時候學會的?”
“那時候,桐桐的爸爸從美國帶回來10雙單排輪滑鞋,我們準備在阿城開一家輪滑館,輪滑鞋就放在家里。不知道什么時候,桐桐自己掏出鞋玩了起來,玩著玩著就能滑了。”當時,僅3歲大的蔡雪桐穿著37碼的輪滑鞋,成年后,她也是這個鞋碼。
輪滑鞋成了蔡雪桐童年最喜歡的玩具,幾乎每天都在屋子里玩。上了小學,蔡雪桐能穿著輪滑鞋上下樓,走樓梯如履平地。
阿城體校滑雪教練員李大吉是蔡雪桐的鄰居,看這個玩輪滑的小丫頭很有運動天賦,就對張會杰說,讓她學學滑雪吧,業余時間訓練,不耽誤孩子學習。張會杰看到孩子喜歡體育,就同意蔡雪桐去了阿城體校。去體校沒兩天,張會杰跑去滑雪場“探班”,剛上山,迎面碰到正在進行2.5公里陸上訓練的蔡雪桐。看著閨女跑得氣喘吁吁,小臉凍得通紅,張會杰一心疼,就拉過女兒回了家。一路上,蔡雪桐哇哇大哭,說自己還想練體育。
回家兩三天,張會杰打掃衛生,發現陽臺的門框上有字,是女兒寫的:“我一定要在體育上取得成績!”打掃蔡雪桐的書桌時,發現一塊用泥巴捏成的小圓餅,已經干透,餅的一面刻著“蔡雪桐的目標”,另一面寫著“追求一個體育的最高境界”。字跡歪歪扭扭,卻不乏雄心壯志。
小泥餅與奧運金牌大小相似,這就是小雪桐心目中的金牌。張會杰說:“如果沒有看到這塊泥巴金牌,我是不會讓她練體育的。我一直認為干體育太苦,家里就這一個孩子,我舍不得。”
這塊泥金牌被張會杰收藏起來,想女兒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用手摸摸,那個乖巧可愛的桐桐仿佛就在自己身邊。

蔡雪桐被媽媽帶回家沒幾天,教練李大吉就上門來做工作,“我會把桐桐送到省隊,她將來肯定能出成績”。拗不過教練的說服與孩子的執著,蔡雪桐被送進黑龍江省雪上訓練中心,開始練習單板滑雪。主教練王永濤發現,蔡雪桐接受能力很強,教練講解的技術動作,她看上一兩遍就能領會,靈活性、協調性都不錯。
一年下來,蔡雪桐進步飛快,在全國比賽中拿了第三名。教練給張會杰打電話,告訴她這個喜訊。張會杰并不相信,第一反應是“是不是其他運動員都摔了,我閨女才拿了第三?”教練說,比賽水平很高,蔡雪桐是憑實力拿到的好成績,張會杰才慢慢相信這是真的。
蔡雪桐很快升入國家青年隊和國家隊,在各級比賽中獲得近百個冠軍。單板滑雪賽事集中在冬季,多與春節重合。張會杰記得,蔡雪桐上一次在家過春節是2005年,這是她當運動員后唯一在老家過的春節。
“ 桐桐的比賽成績越來越好,進了國家隊,我第一感覺就是自己無法再控制她了,只能默默支持吧。但一到春節,我這做媽的想孩子,想得偷偷地哭……”
懷揣著夢想,蔡雪桐走上北京冬奧會賽場。三輪比賽打分過后,她拿到單板滑雪女子U型場地技巧比賽的第四名。賽后接受采訪時,她遺憾落淚:“可能是差點運氣吧,競技體育就是有很多偶然性。”
北京冬奧會結束,張會杰盼望著自己的桐桐能早點回家,“到時候,我給她做茄子醬,燉小雞,給她做最愛吃的火鍋”。雖然蔡雪桐沒有獲得冬奧會獎牌,但在媽媽的眼里,她仍是那個最棒的女兒。
單板滑雪源于美國,被稱作冬季的沖浪運動。U型池場地為U形滑道,長120米,寬15米,深3.5米,平均坡度18度。比賽時,運動員在U形滑道內邊利用滑道做各種旋轉和跳躍動作,裁判員根據動作難度和完成效果評分。
2003年,中國單板滑雪正式立項,主要開展U型場地技巧項目。業余武術選手劉佳宇被挑進哈爾濱市冬季運動項目訓練中心滑雪隊,成為中國最早一批單板滑雪運動員。
剛剛立項的U型場地雪上技巧沒有現成的教材,教練員們靠看國外錄像模仿訓練,摸索經驗,編寫U型單板滑雪教材。那時的劉佳宇對單板滑雪近乎一無所知,每天跟隨教練到大山里訓練,一年中有半年時間都在山上度過。每年入冬到滑雪場訓練,每天5個小時,為熟練掌握技術要領,一個動作要在風雪中重復數十次甚至上百次。
劉佳宇訓練認真刻苦,短短幾年就迅速成長,13歲時在全國比賽中獲得冠軍,15歲時參加國際比賽,引起關注。2007-2008賽季,她兩次奪得世界杯金牌。2009年,在世錦賽中獲得冠軍,世界排名第一。
劉佳宇1992年出生在黑龍江省鶴崗市,從事單板滑雪運動近20年,受傷是家常便飯,先后做過3次大手術。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后,劉佳宇第一次接受手術。2009年,她在訓練中摔倒,全身多處受傷,最嚴重的部位是左肩關節韌帶全部斷裂,動作稍大關節就會脫位。考慮到溫哥華冬奧會在即,隊里采用保守治療。那是她第一次參加冬奧會。比賽時,劉佳宇咬牙挺住,獲得第四名。冬奧會歸來,她在北醫三院接受了手術治療,效果不錯。但術后的康復是國內的短板,她的術后康復不算成功。
2011年,劉佳宇再次被推上手術臺,緣于左肩部傷病復發。手術后,主治醫生對她說:“這次如果不能完全恢復好,你是不能從事任何運動的,更不能繼續你的運動生涯了。”聽從醫生的建議,19歲的劉佳宇為了圓奧運獎牌夢,請到曾經給科比、姚明、劉翔做過治療的世界知名康復師艾迪。這一次的恢復是漫長的,一年多,她沒有進行系統訓練,直到2013年才回歸訓練場。
2014年索契冬奧會前訓練時,劉佳宇再次不幸摔倒,這次摔傷了右肩。溫哥華冬奧會的困難局面再次出現。為了奧運,劉佳宇又選擇了保守治療。冬奧會上,因動作失誤,她僅獲得第9名。
連遭傷病掣肘,劉佳宇要考慮自己的前途:如果繼續自己的運動生涯,必須再次接受手術,如果選擇結束自己的運動生涯,這個手術就可以不做了,她果斷地選擇了第三次接受手術。
2018年,劉佳宇在平昌冬奧會的女子U型場地技巧賽中奪得銀牌,實現了中國選手在這個項目上的突破。哈爾濱市冬季運動訓練中心滑雪部部長欒海燕曾經是劉佳宇的教練員,在一起多年,對劉佳宇的技術特點十分了解。她評價說:“劉佳宇的動作騰空高、干凈利落、落地穩,為了在北京冬奧會上拿到好成績,她提升了整套動作的難度。”
劉佳宇在北京冬奧會上的自我挑戰并非比賽名次所能體現,她已經將自己的追求留在了潔白的U型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