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舟

琳賽·雅各貝利斯又一次看到了終點線。她已經36歲,參加了五屆冬奧會,但此前在單板滑雪女子障礙追逐賽項目中從未獲得金牌。2006年,在冬奧會首秀中,雅各貝利斯曾終點線前保持領先,卻因為一次失誤無緣奪金。
不過在北京,雅各貝利斯沒有再讓金牌從手中溜走,成功拿到了美國代表團的首枚金牌。跨過終點線時,她臉上露出燦爛笑容,用雙手捂住胸口,仿佛要將獎牌緊緊握住,“這是個不可思議的時刻,我覺得眼前的一切似乎都不是真實的。”
許多人將雅各貝利斯的故事描述為“自我救贖”,但她自己并不這樣認為。2006年都靈冬奧會上,雅各貝利斯因為過早慶祝而摔倒,錯失原本唾手可得的金牌。不過,那段經歷反而幫助了她,激勵著她繼續前進。
當年雅各貝利斯才20歲,在單板滑雪女子障礙追逐賽決賽中最后一跳時,已經沒有競爭對手。她決定增加一點難度,炫技般地抓住滑板,落地時卻不慎仰面摔倒,整個身子旋轉了三圈,被身后的瑞士選手塔尼婭·弗里登超越,最終只收獲了一枚銀牌。那一年,美國媒體將她形容為“最悲傷的天使”。
從某種意義上講,那個殘酷時刻就像雅各貝利斯漫長職業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她曾經被人們稱為“幸運琳賽”,然而在奧運賽場,卻頻頻遭遇各種打擊,運氣似乎差到了極點。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雅各貝利斯在半決賽中突然偏離路線,被取消決賽資格;4年后在索契,她因為一系列失誤再次無緣決賽。2018年,雅各貝利斯在韓國平昌進入決賽,只獲得了第4名。
雅各貝利斯在一次接受采訪中承認,2006年的那段痛苦回憶令她內心備受煎熬。她說:“如果媒體不再因為12年前發生的某件事情大呼小叫,難道不好嗎?任何人都有可能對過往的某些事情感到后悔、遺憾,只不過我的事情發生在世界舞臺上,人們似乎很難忘記……有人也許認為可以用那段經歷來給我下定義。”

為了幫助自己在壓力下發揮出最高競技水平,雅各貝利斯請到了心理教練丹尼斯·舒爾。美國滑雪隊教練彼得·弗利透露,公眾的期望令雅各貝利斯背負了巨大壓力,每逢奧運周期,她就擔心再次令人失望,“她在奧運賽場的經歷非常糟糕,在許多時候會很害怕奧運會。我們都希望她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雅各貝利斯曾5次奪得世界杯冠軍,10次獲得極限運動會冠軍,成為單板滑雪運動中的模范人物,杰出的品德和韌性備受推崇。這些年來,她始終希望能夠在奧運舞臺上奪金,如今終于實現了零的突破。
這是否是一次自我救贖?雅各貝利斯說:“不,我從來沒有那樣想過。我只想來到奧運賽場,參加比賽。贏得金牌是件很棒的事情,讓人感覺非常甜蜜,但如果我老是想著救贖,那么注意力肯定會被分散。”
雅各貝利斯承認,2006年與金牌失之交臂的那段經歷,也許永遠改變了她的人生,“它塑造了我的性格,促使我保持饑餓感,幫助我在這項運動中繼續戰斗。如果我在16年前贏得金牌,恐怕早就已經退役,因為當時我并不快樂。”
許多女子單板滑雪運動員向雅各貝利斯表示祝賀,其中包括她的老朋友和競爭對手、澳大利亞選手貝爾·布羅克霍夫,以及年僅21歲的美國隊隊友斯泰茜·加斯基爾。談到雅各貝利斯的奪冠旅途時,加斯基爾喜極而泣:“我認為沒有任何文字可以形容那一刻。她在單板滑雪運動中長期處于巔峰狀態,激勵了很多像我這樣的年輕女孩,她就像這項運動的代言人……看到她在自己參加的第五屆冬奧會上贏得金牌,感覺真是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