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蔣旭峰
良渚文化最早發現于20世紀30年代,因良渚遺址而得名,學界普遍認同施昕更先生為良渚文化的最早發現人,這也是良渚文化考古的發端。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這一名稱,考古學界將其視為定論。2007年,良渚古城遺址被發現。此后,浙江省有關部門制定了長期的考古規劃,逐步厘清了良渚古城遺址的基本狀況。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豐富的遺產價值和社會價值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其遺產價值和社會價值具體表現為: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良渚古城遺址符合世界遺產申報標準的第三條和第四條,因而能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文化遺產評選標準的第三條是文化遺產能為文明提供見證,其關鍵詞是見證。不止是良渚古城遺址,幾乎所有考古遺址都符合此條標準。良渚古城遺址是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遺址分布區,其規模十分宏大,考古遺存豐富,是中華文明起源的實證地。
世界文化遺產評選標準的第四條是文化遺產中的建筑需要是某類建筑或建筑類型的典范,其關鍵詞是典范。蘇秉琦先生曾將莫角山宮殿遺址比作“土筑金字塔”。隨著近年來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逐步摸清了良渚古城遺址外郭城范圍和演變過程。多年來考古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證明,良渚古城遺址的城墻營建方式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要求。

良渚古城遺址

良渚古城遺址出土的玉蟬
良渚古城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見證地,具有巨大的社會價值,主要體現在教育價值、學術價值、經濟價值三個方面。
良渚古城遺址具有重大的教育價值。1972年頒發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規定:締約國需通過教育和宣傳等一切手段,使國民增強對遺產的尊重和贊賞,指出了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教育價值。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后,專家學者不斷發掘良渚古城遺址的教育價值,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遺產教育成果,其典型成果表現為良渚古城遺址入編教材。
良渚古城遺址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良渚古城遺址作為良渚文化的典型遺址,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其學術價值具體如下: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古城遺址證明了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元化的;良渚古城遺址出土的玉禮器,對研究史前時期玉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良渚古城遺址具有重大的經濟價值。良渚古城遺址在弘揚杭州歷史文化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可以為城市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此外,以良渚古城遺址為依托,政府積極開展文化旅游,加快形成良渚文化產業化。目前,良渚新城集聚了一批優質的文創企業,吸納了大批優秀人才,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
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兩大基本原則是真實性與完整性原則,《世界遺產公約實施行動指南》對其有明確的規定。良渚古城遺址是世界文化遺產,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旦遭到破壞,修復工作就會面臨巨大的困難,因此在對良渚古城遺址實施保護與經營時應嚴格遵守真實性和完整性原則。
真實性,又被稱為原真性,最早出自《威尼斯憲章》,其具體內涵是要保持文化遺產的原貌。對良渚古城遺址的保護經營,要貫徹真實性原則,就要嚴格保護良渚古城遺址現有的實物遺存,不能為了經濟利益而添加商業建筑。對于已經損壞的文物遺產,如需修復則要嚴格按照真實性的標準去進行修復,要力求做到材料、工藝、設計、環境的真實。
完整性的本義為未受干擾的原初狀態或原初的完整。良渚古城遺址在保護經營過程中,也必須要嚴格遵循完整性的原則,首先要做到保護遺址和相關文物,其次還要保護良渚古城遺址所在位置的自然環境,做到建筑和考古遺存與所在環境保持和諧、完整的關系。
要明確和落實保護與管理責任,要嚴格執行2002年6月1日開始施行的《杭州市良渚遺址保護管理條例》。該條例就良渚古城遺址保護和管理的責任問題作了一系列說明,確定了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是良渚古城遺址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還規定建設、規劃、國土資源、計劃、財政、文化、水利、農業等其他政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也要做好良渚古城遺址的保護管理工作。該條例還規定了良渚古城遺址規劃與管理的有關問題,也應嚴格遵守和執行。
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以往文博專業和考古專業在高校是冷門專業,大多數高校只在研究生階段才開設文博專業,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經營往往需要專業性知識,因此需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機構和專業化隊伍建設,國家應不斷完善機制為文博事業夯實人才基石,政府也應出臺一系列的人才引進計劃,引進具備文化遺產專業知識的高端人才。此外,還可以依托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增設考古類和文博類專業,注重培養具備專業性知識的高等人才。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文化遺產保護氛圍。良渚古城遺址的相關單位可以運營各種自媒體,利用網絡的途徑大力宣傳良渚古城遺址的價值,提高人們對保護文化遺產重要性的認識。此外,還可以定期組織各種活動,讓人們充分了解良渚古城遺址的文化內涵。新聞媒體也應該加大對良渚古城遺址的關注,積極宣傳各種文化遺產保護的先進典型,面對破壞良渚古城遺址的惡劣行為,也要及時曝光。文化遺產還應走進學校,加強與各級院校的合作,在學院內設置“遺產日”,加強良渚古城遺址在校園里的宣傳,還可以在假期組織學校學生參觀游覽良渚古城遺址,充分調動學生群體保護文化遺產的積極性。
對良渚古城遺址文化遺產進行經營,必須要在文化遺產真實性和完整性原則下,嚴格踐行《杭州市良渚遺址保護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合理利用良渚古城遺址文化遺產,充分發揮文化遺產的功能和價值,以下幾點經營措施值得參考和借鑒:
良渚古城遺址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當前還未能充分發揮出其經濟效益,因此需要加快形成良渚古城遺址文化遺產產業化。良渚博物館和企業應以出土文物為藍本,設計出具備良渚文化特色的各種產品,這當然也是良渚博物館和企業目前的發展方向,就良渚博物館而言應重視開發文創產品,如“夢回良渚”;在企業方面,良渚新城聚集著大量的文創企業,吸納了大批的設計人才,文創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但與此同時,文創產品的設計大多只停留在模仿器形的層面,缺乏對文物深層內涵的挖掘,這點應引起重視。此外,交通部門應完善前往良渚古城遺址的公共交通,良渚古城遺址相關單位也應不斷完善接待設施,為游客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早期良渚——良渚遺址考古特展
良渚博物館和當地政府方面應重視文化聯動,全力推動良渚文化元素與其他文化元素相結合,擴大良渚文化社會影響力,促進經濟發展。2021年9月19日,良渚博物館與浙江外國語學院音樂非遺實驗室聯合舉辦了“良·雅·集”中秋音樂會。在音樂會上,良渚博物館搭建了水中舞臺,水中月影伴隨著粼粼水波,給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在音樂會上,主辦方致力于傳播非遺文化和傳統音樂,如杭劇的演出和古琴的演奏。良渚博物館所打造的中秋音樂會,向公眾傳播了非遺藝術和傳統音樂,同時也擴大了良渚文化的社會影響力,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其做法值得參考和借鑒。
良渚博物館館員周蘇曾系統論述過良渚古城遺址保護與管理的相關問題,她認為應積極策劃良渚主題展覽。要對良渚古城遺址文化內涵的研究成果進行創造性轉化,策劃以良渚玉器為支撐、以良渚文明為主題的展覽,并組織良渚文化精品文物進行交流展出。“早期良渚——良渚遺址考古特展”于2021年11月19日在杭州良渚博物館開幕,此次特展共展出文物近三百件,大多都是2010年陸續出土的文物,向觀眾集中展示了良渚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大批觀眾前往觀看,展出收到了巨大的成效。
良渚古城遺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具有重大的遺產價值和社會價值。保護良渚古城遺址,就要堅持真實性原則和完整性原則,明確和落實保護與管理責任,注重專業化隊伍的建設,加大宣傳力度。此外,還應充分發揮良渚古城遺址作為文化遺產的功能和價值,加快形成良渚古城遺址文化遺產產業化,重視文化聯動、促進經濟發展,積極策劃良渚主題展覽。只有通過合理的保護與經營,才能讓良渚古城遺址永存于世,才能充分發揮文化遺產的功能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