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東省人民政府原參事 溫洋
2022年1月《小康》中旬刊以“六中全會精神在基層”為主題,全方位報道了全國各市、縣和鄉鎮等基層在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就廣東而言,要落實省委提出的“一核一帶一區”戰略,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現全省一盤棋,統一規劃,統一布局,統一開發。要探索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新思路。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信息數據與交通網絡,在城鎮化的同時實現“逆城市化”,吸引更多的城里人到鄉下創業、居住、養老和旅游。在探索縮小城鄉征地拆遷補償差距方面,除了運用稅收政策之外,還可借鑒重慶“地票”制度,即將復墾后的宅基地土地指標進行上市交易。要總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經驗。如《小康》介紹的廣東省中山市打造示范村,珠海打造現代農業聚集區,浙西余東畫村利用傳統文化發展旅游產業等典型案例都值得學習推廣。
上期《小康》中,中共海南省委黨校李志玲的《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一文中提出:當前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自產自銷的生產方式已經不適合形勢的發展,必須走產業化、機械化、市場化的路子,并建議以農村供銷社為龍頭,組建產、供、銷一體化的農村合作社。這些觀點都具有創新和可操作性。
浙江的“兩山銀行”(“兩山”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模式值得借鑒,即以城投公司搭建國資平臺,對閑置的農村土地、房屋等資源進行統一收儲、規劃和開發,激活山水田林湖草等生態資源,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綠色高質量發展。
廣東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除了推行碳排放權、水權、用能權和排污權交易之外,可借鑒福建“生態銀行”模式。福建省南平市通過國有林場組建“森林生態銀行”這一森林資源管理、開發和運營的平臺,對碎片化森林資源進行集中收儲和整合優化,轉換成連片優質“資產包”,引入社會資本和專業運營商具體管理,打通資源變資產通道,提高資源價值和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
#25個省份完成人口計生條例修訂# 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長楊金瑞近日在國家衛健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目前25個省份完成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部分省份已制定實施方案。從現有情況看,各地普遍延長產假天數,增加普惠托育服務發展、計劃生育家庭權益保障等條款。
人口問題是國之大者。近年來,我國人口發展面臨轉折性變化,社會各界對優化生育政策廣泛關注。期望政府相關配套政策能真正落地見效,育兒分擔機制清晰明確,各項配套服務友好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