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鎮是有名的革命老區,是新四軍八十二烈士殉國之地。如今,這片紅色故土正蓬勃發展。談及現在的幸福生活,村民都會為省人大代表,劉老莊鎮劉老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朱林豎起大拇指。
2009年6月,為了家鄉的發展,面對群眾的重托,軍人出身的朱林毅然放棄在蘇南經營紅紅火火的工程項目,帶著一顆赤誠之心回到劉老莊村,領著村民脫貧奔小康。
上任之初,全村38個零散村莊,58個廢溝廢塘,無一條像樣的水泥路,雜草叢生,環境臟亂差。朱林則傳承革命先烈精神、奮力拼搏、銳意進取,用實踐證明,貧窮不是老區的“專利”。為辦好劉老莊村第一家集體企業,朱林拿出50萬元,還把自己企業的招投標資質無償轉歸村集體,注冊成立村辦建筑公司,承接周邊市、區和鄉鎮的綠化工程。朱林帶領村民們將紅色精神轉化為實干力量,短短幾年不僅還清借債,公司還為村集體創收近500 萬元。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好政策,2012 年1 月9 日,全村群眾一次性住進紅色家園小區,3280 畝土地由傳統農業全部流轉為四個千畝連片的高效農業,老百姓收入拿“四金”,即土地租金、上班薪金、政府補金、合作社股金。去年,全村農民人均17000 多元,劉老莊村不僅摘掉了“窮帽子”,還挖掉了“窮根子”,走上了致富路。
現在的劉老莊村交通便利,環境優美,農民變工人,村民變市民,外出的打工者也紛紛返鄉創業。劉老莊村發展成為全市農業現代化的樣板村,還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文明村。
“人大代表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當代表就是要關注民生熱點,反映群眾心聲。”朱林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時刻謹記代表職責,忠誠為民代言。
“建議政府出臺一些政策,給村里留一定數量建設用地指標,這樣有利于鄉村振興中設施建設落地生根。”近年來,通過認真履職和調查研究,朱林立足本村發展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先后提出“關于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的建議”“關于高效農業實施用地的建議”“關于解決農村發展難題的建議”“關于推廣高科技種植品種的建議”等,諸多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有效解決。

“我要對得起大家的信任,帶領大家一起奔小康。”連任兩屆的省人大代表、頭發已泛銀絲的朱林,用他嚴謹負責的工作作風,莊嚴而神圣地履行著一名人大代表的使命,帶領劉老莊村人民向著更好、更富裕的生活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