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秋萍,陳志方,饒 娟,楊 璐
新余市中醫院,江西 338000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導致的以長期血糖升高為特征的疾患,其中,2 型糖尿病是發病率較高的一類,該病以中老年群體最為多見,肥胖者患病率相對更高,起病隱匿,多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其他基礎性疾病,伴有口渴、乏力或無明顯癥狀,糖耐量試驗陽性,早期胰島素水平偏高或正常,晚期逐漸下降。目前,臨床上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案,以服用西藥、注射胰島素等治療為主,但治療效果有限。中醫認為,耳與臟腑關系密切,耳穴壓豆能刺激耳郭上的神經,并經過丘腦交感‐腎上腺等途徑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另外,耳穴壓豆可能會直接作用于機體的胰島β 細胞神經叢,起到交通心腎、降低血糖的治療目的[1]。運動干預在2 型糖尿病的輔助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八段錦作為傳統中醫養生功法,有強度低、耗時長的特點,并能起到平陰陽、調氣血、通經絡的功效,對治療糖尿病有較好的輔助作用[2]。因此,本研究運用耳穴壓豆聯合八段錦輔助治療糖尿病并探討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1 年3 月于我院就診的2 型糖尿病病人80 例作為研究對象。2 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病人空腹血糖≥7.0 mmol/L,或(和)餐后2 h 血糖≥11.1 mmol/L[3]。納入標準:符合2 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病程超過1 年;長期居住本地,病例資料完整,小學以上學歷;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依從性良好,愿意配合醫生治療;半年內病情穩定,意識無障礙,有獨立思考及行為能力。排除標準:局部皮膚感染或破損;有心、肝、腦、腎等重大原發性疾病,或有嚴重創傷史、外科手術史;病情危重,難以準確評估治療的有效性、安全性;伴有癡呆、精神病、認知功能障礙、腫瘤等,或對藥物過敏,或有禁忌證;不愿意參與課題研究,或同時參與其他研究試驗者。脫落/退出標準:治療期間有重大意外事件;失去隨訪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40 例。對照組:男25例,女15 例,年齡40~69(54.3±3.8)歲;觀察組:男24例,女16 例,年齡41~70(54.6±4.0)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病房保持安靜、整潔、舒適,保證病人充分休息;密切觀察病人是否有心悸、眩暈、大汗、面色蒼白、手抖等低血糖癥狀,并及時處理;根據病人身高、體重、年齡等不同情況,合理分配飲食,定時定量進餐,以清淡飲食為主;進行心理輔導,幫助病人緩解不安、緊張等負面情緒;在服用降糖藥、注射胰島素的同時,定期做好血糖監測,并囑咐病人經常鍛煉,按時復診。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耳穴壓豆聯合八段錦輔助治療。選穴:內分泌、皮質下、肺、胃、腎、脾、肝、心、神門、交感,75%乙醇消毒全耳,用王不留行籽貼于膠布中間,敷貼于所選的耳穴上,并按壓50~60 次,每日按壓3~5 次,嚴密觀察病人的反應,以微痛、發熱、輕度腫脹為宜,共治療1 個月。此外,由專業醫護人員對病人進行八段錦動作指導,待病人熟練掌握八段錦功法的動作要領后,自行練習八段錦功法,每周練習5 d,每次時長30 min,練習1 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糖代謝指標:治療期間分別監測病人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比較治療前后兩組病人空腹和餐后2 h 的血糖水平。②脂代謝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總膽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③總有效率: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判定臨床療效。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血糖值在正常范圍內;有效:癥狀有明顯的改善,血糖值控制在正常水平之內;無效:臨床癥狀未有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用例數、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糖代謝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糖代謝指標比較(±s)單位:mmol/L

表1 兩組糖代謝指標比較(±s)單位:mmol/L
①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②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例數40對照組4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空腹血糖7.74±1.43 5.86±1.12①②7.79±1.47 6.91±1.37①餐后2 h 血糖11.26±2.65 8.74±2.04①②11.25±2.67 10.03±2.44①
2.2 兩組脂代謝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脂代謝指標比較(±s)單位:mmol/L

表2 兩組脂代謝指標比較(±s)單位:mmol/L
①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②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例數40對照組4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總膽固醇4.81±1.12 4.02±0.95①②4.78±1.14 4.35±0.97①三酰甘油1.95±0.72 1.41±0.42①②2.03±0.74 1.62±0.48①
2.3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單位:例(%)
糖尿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全球性疾患,發病率不斷升高,而且患病年齡也日益年輕化[4]。2 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多見的類型,可導致腎、心、眼、足、血管等多臟器的慢性損傷,甚至功能衰竭[5],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對病人進行有效、科學的干預治療,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是醫務人員關注的問題,血糖的控制是該領域最為關鍵的切入點[6]。
糖尿病在中醫中歸屬于“消渴”范疇,病因主要包括稟賦不足、情志不遂、飲食不節、勞欲過度,病變臟腑主要是肺、胃、腎,該病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故治療當以清熱潤燥、養陰生津為原則[7]。人體的五官七竅、四肢百骸、五臟六腑均可在耳郭上找到對應的部位,耳穴壓豆采用王不留行籽來刺激耳郭上的穴位,通過經絡傳導來刺激耳郭神經,促進胰島分泌胰島素,還能刺激耳郭迷走神經支,作用于胰島β 細胞神經叢,起到降血糖的作用[8]。耳穴壓豆作為中醫獨特的一項外治法,具有疏通經絡、調理臟腑、平衡陰陽的功效,且操作簡單、成本低廉[9]。運動治療在該病及其并發癥的預防及控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八段錦普遍被認為是中醫導引養生項目的健身功法,對2 型糖尿病病人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10‐12]。八段錦功法已有2 000 多年的歷史,并不斷發展融合,成為集導引、醫理、氣功、武術于一體的養生療法[13]。八段錦的8 個基本動作連貫柔和,將調形、調神、調氣息相結合,從而有利于氣血流暢、營衛協調,而且該療法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動作簡單,力度適中,能促進臟腑平衡、筋骨舒泰[14‐18]。
本研究應用耳穴壓豆聯合八段錦輔助治療2 型糖尿病,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血糖控制更理想;治療后觀察組膽固醇、三酰甘油含量均低于對照組,表明觀察組脂代謝改善效果更理想;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表明觀察組療效更佳。綜上所述,耳穴壓豆聯合八段錦輔助治療2 型糖尿病病人的療效較好,有助于有效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