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自治區藏棋協會主席尚濤先生主編的《藏棋——瀕臨斷代到保護傳承》一書,于2021年5月,由四川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了,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該書編輯精美、結構合理、內容豐富、論述精辟、語言流暢、圖文并茂,是一部全面解讀藏族棋藝的權威性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資料價值和使用價值。至此,我向尚濤主編、各位編委以及四川美術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主編尚濤先生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畢業后,自愿到西藏工作。擔任過《西藏旅游》雜志副總編輯,同時,在西藏自告奮勇地開展圍棋義務教育工作,取得了多屆圍棋冠軍。尤其是2012年開始著手藏棋文化保護傳承與普及推廣工作,使藏棋這一瀕臨斷代的藏民族的傳統優秀文化遺產得以搶救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他先后前往云南、四川、青海、甘肅、內蒙古、新疆以及涉藏地區最偏僻的西藏那曲、日喀則、阿里、山南等地,還到過平均海拔4000以上的青海省玉樹州的治多縣、曲麻萊縣,四川省的阿壩縣等地,探訪與尋找藏族學者、民間藝人、藏棋棋手等各界人士,考察了解藏棋的相關資料、時代不同的古老棋盤等??芍^是做出了全面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這為整理編輯撰寫藏棋一書打下了堅實基礎。
我與尚濤主席相識已經6年多了,他在百忙中先后4次到過青海西寧。第一次,2015年7月,由青海省作協主席藏族著名作家梅卓女士陪同,一起到我辦公室見了面,大家熱情地交換了對藏棋的現狀和未來的看法,受益匪淺。第二次,于2019年7月,我和尚濤先生等為青海藏棋協會成立與舉辦全國藏棋邀請賽的事宜,拜訪了青海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公保扎西同志,向他匯報了西藏和青海藏棋搶救保護及存在的困難等情況。部長十分熱情謙虛、詳細聽取匯報,并探討了西藏藏棋的來龍去脈及今后保護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還表達了對藏棋工作的熱愛與支持誠意。第三次,2019年在青海省第三次全省藏棋比賽大會上尚濤主席應邀出席開幕式,并發表講話與業務指導。第四次,2021年9月初,在西寧與尚濤先生一起商討了2021年10月擬在拉薩舉辦全國藏棋比賽暨研討會的相關事宜,并向他介紹了青海省將藏棋比賽列入2021年第七屆民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具體情況,他十分高興。這些工作能夠順利促成及所取得的成績得益于西藏棋協主席尚濤先生和省委常委公保扎西部長、省體育局尕藏才讓局長等相關領導的關心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謝!
此外,為了整理撰寫藏棋一書,開展藏棋的比賽暨研討會,我應邀出席了2015年、2019年、2020年在西藏拉薩召開的全國藏棋比賽暨研討會。舉辦的活動一次比一次規模大、規格高、影響大,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多,宣讀的論文質量高,獲得了與會者的高度評價,多數論文被編入藏棋書中。這里值得一提的亦是2019年在河南鄭州舉行的全運會上,藏棋首次參加了全運會表演項目,我也同尚濤先生一起參加了全運會,感到很榮幸!藏棋表演賽榮獲了全國民運會三等獎,這就是尚濤先生和朋友們一起努力的結果,難能可貴。
近年來,尚濤先生帶領下的西藏藏棋協會,對全國藏棋的搶救保護及傳承發展起到了引領帶頭和幫助協調作用。就如本書中總結歸納的一樣,“近4年的藏棋文化探索,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對藏棋的概念和內容形成了最基本的界定;二是建立了一個全國性藏棋文化保護的合作框架;三是提出藏棋文化保護的基本目標和策略,并啟動了藏棋教學與推廣工作”。
當然,他們所做的工作和成就遠遠超過以上提到的3條,我認為起碼以下幾條工作成績應該不能忘。其一是為了將藏棋規范化,率先成立了西藏自治區藏棋協會;其二是為了保護與傳承瀕臨滅絕的藏棋,多方籌措資金、協調各方工作,從2015年至今組織舉行四次全國性藏棋比賽暨研討會;其三是經過辛勤努力,2019年將藏棋首次列入全國民運會表演項目;其四是歷經多年,撰寫出版了專業書籍《藏棋——瀕臨斷代到保護傳承》一書。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成績不得不提,為藏族傳統藏棋的復蘇及傳承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尚濤先生邀請中國圍棋協會主席林建超、中國圍棋協會原主席、中國棋院原院長王汝南為本書作序。該序全面闡釋了藏棋的誕生和發展過程,以及如何在普及的基礎上,進行更好的挖掘和發展等重點問題。同時,肯定了西藏棋協近期所做的藏棋搶救保護工作成績。在序言中說道:“西藏棋協近年來致力于藏棋文化的發掘、保護、傳承、發展,做了很多有價值的工作,如今又將部分成果編撰成書,應該說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边€指出,“該書不僅是對藏棋搶救性保護,也是藏棋發展的重要記錄。藏棋作為藏民族傳統文化精華,在西藏歷史發展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意義?!眱晌毁Y深專家對本書的評價非常重要,可謂是提升了本書的學術價值和知識內涵,解答了藏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某些難題。
全書共有五章,分別是藏棋秘境、藏棋密芒、藏棋久棋、璀璨藏弈、文獻典藏。下面將重點解讀五章的主要內容:
第一章重點闡述了藏棋的歷史演變、發展現狀與藏棋發展走向,并且探究了藏棋文化在構建民族地區和諧社會中的價值,同時解析了藏棋“久棋”計算機博弈研究現狀、藏棋規則及藏民族文化關系等。對藏棋文化交流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短板和問題分析得透徹到位,很有理論性和主導性。本章中明確指出,“藏棋歷史悠久、流傳廣泛、種類繁多,它既是歷代贊普宮廷上層人士喜愛共享的競技游戲,又是群眾普遍喜聞樂見的競技體育活動?!辈刈迤逅囀侵匾姆俏镔|文化遺產,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精神與情感,也是人類智慧的體現。藏棋在3000多年的流傳中得到了完善和發展。藏棋本來有80多種類,然而現在只掌握 10多種,目前群眾真正經常使用的棋類只有4種左右。這說明藏棋面臨瀕臨滅絕的邊緣,因此,專家們提出了藏棋搶救保護的重要性和相關措施。
第二章主要介紹了藏棋“密芒”的特點與規則,同時,在比較學和文化人類學的視野下探討了“藏圍棋”和“漢圍棋”的共同點及不同點,提出了藏族“密芒”圍棋如何發展提高與推廣的具體設想。另外,本章中較細致地闡述了對弈禮儀與比賽規則,提出下棋人首先要講弈德,在棋藝進步的同時,還要提高自身的品德與修養??少F的是明確指出了對局時不能吃東西、應節制吸煙、不隨意離席、坐姿保持端正、不應在席間與他人說話等基本禮儀與規矩。
第三章重點闡釋藏族“久棋”的棋具,“久棋”的行棋與勝負、“久棋”的基本棋形術語、“久棋”的布局、“久棋”的基本提子陣形等常識和基本規則。與此同時,講解了雙王棋的基本規則及棋譜。
第四章解讀了青海玉樹等部分地區流傳的藏族傳統棋藝。比如,“塔”藏棋游戲,基本規則是雙人游戲;“鴿子蛋”棋雙人游戲;“黑白三角棋”,雙人游戲,黑白棋各三枚,還有“牛角棋”“獨眼棋”“雙王棋”“臣民斗四王棋”“四族棋”“去拉薩棋”“賢者九子棋”“霍嶺棋”“八城棋”等19種棋的基本原理和行棋規則。其中既有復雜而行走規則難以掌握的藏棋種類,又有簡單而行走規則容易掌握的藏棋種類。這一較簡單類棋一般是小孩和婦女參賽的藏棋,現在除了部分地區流傳之外,其他藏鄉很少見。
第五章文獻典藏中藏棋專家學者們研究分析了西藏圍棋歷史及演變,尤其是藏族學者扎拉·達娃桑布的論文《藏族棋文化的見證——關于在強巴敏久林宮遺址發現的藏族石刻圍棋棋盤的學術報告》,這證明了松贊干布時期就有藏棋“密芒”的存在與流行。還有本人的論文《對藏族民間棋藝搶救保護的思考》、當增扎西研究員的論文《久棋——古老的藏族棋藝》、劉家訓專家的論文《我所了解的藏棋》、宗喀·漾正岡布教授的論文《18-19世紀歐洲藏棋考察簡史》等內容豐富、論述全面,無疑將會對藏棋的保護發掘、傳承發展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促進和指導作用。
本書的學術價值至少有以下幾點:
第一,該書的出版首先解析了藏族“密芒”的起源及發展歷程。來自不同地區的藏棋文化研究專家們交流自己的學術觀點,提出個人的不同見解。有些專家認為藏棋“密芒”起源于藏族本土的觀點,有人認為古代由中原傳入藏鄉,藏棋“密芒”和中原“圍棋”是“同胞姐妹”關系說,還有些人認為是唐代文成公主進藏時帶到西藏,有些人提到是古印度傳到西藏等。無論何種說法,都還沒有一個符合實際而統一的結論。但是,藏棋“密芒”在松贊干布的父王第三十一世贊布朗日倫贊時非常流行。當時在贊布手下的大臣瓊波·邦色不僅是一位軍事家、射箭手,而且是一位藏棋高手。他在處理公務的同時擺開三副棋盤,在不同的地方對陣,結果無一人能贏。因此,這位大臣當時在宮廷內外具有很高的聲譽。這說明1400多年前藏棋“密芒”已經在藏王宮廷中十分流行,而且后來在宮廷中贊布與大臣之間、大臣與大臣之間、贊布與妃子之間對棋的情景隨時能夠看到,同時出現了許多棋手的文獻記載。這些歷史文獻的發掘與研究十分珍貴,很有學術研究價值和文獻保存價值。
第二,本書中的有些章節專門研究分析了藏棋“密芒”的流傳問題。他們的最終研究結果:藏棋“密芒”不僅流傳于我國西藏的周邊民族之中,而且也出現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部的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錫金、不丹等國,是他們共同的一種古老而有趣的盤上游戲。藏棋是我國藏族人民智慧的燦爛結晶。有關史書記載,1958年,錫金王子辛格·納姆加爾訪問日本,他與日本選手下棋。他將隨身攜帶的物品——布制棋盤示出,上面畫有縱橫各17道線路的棋盤,這棋盤頓時轟動了整個日本。當時有些記者采訪:錫金的“圍棋”從何而來?錫金王子答曰:“我的棋是從西藏的大喇嘛那里學來的?!?從而得知,藏族的棋藝流傳非常廣泛,而且接受的國家和高層人士頗多、評價很高。
第三,此書中解析了藏棋的種類、對弈規則、遵守的基本規矩等。尤其是流傳廣泛的藏棋“密芒”“久棋”“孜久”“國王與大臣”等介紹得頭頭是道,既有文字說明,又有圖片解答??芍^是解決了藏棋棋類的博弈規則復雜而不統一的難題疑題。這是此書的突出貢獻,今后就有了全國統一的藏族棋藝比賽規則,各個地區都有章可循了。
第四,藏棋是優秀的非遺項目,在如何保護和傳承方面,提出了很有深度的意見建議,并有很多專家懇請建議將藏棋盡快納入全國民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同時提出了各個地區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多種多樣活動的設想,很有具體操作性。
第五,本書作者中既有藏棋功底雄厚的藏族老學者,又有多年從事藏棋研究普及的漢藏學者;既有西藏和青海等地的藏棋愛好者,又有北京、四川、云南等內地藏棋研究專家。因此,本書的內容廣泛,參與專家眾多,研究的視野廣,方法多樣化,對一些懸而不決的疑題探討和分析得清清楚楚,對藏棋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藏棋對弈中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
第一,藏棋“密芒”,流傳時間很長,據相關資料記載起碼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是流傳范圍卻很狹窄,目前會下“密芒”棋的除了西藏的部分地區和康巴地區的部分地方外,其他藏鄉基本上不會下。從安多地區而言, 會下 “密芒”的微乎其微。因此,我們需要大力推廣“密芒”,爭取今后幾年內普及到全藏鄉,否則進入全運會比賽項目存在困難。另外,藏棋 “密芒”的名稱需要規范統一。現在有些人稱“密芒”,有些人稱“藏圍棋”,有些人稱“多眼棋”,有些人稱為“蕃久”等等。建議相關部門與專家學者一起研究確定合理的名稱,否則會給后人帶來許多混亂。同時,漢族地區的“圍棋”與藏族的“密芒”,究竟有什么不同特點?應該有區別,否則就形成不了兩種棋的概念。
第二,藏棋“久棋”,主要的流傳地區是四川省阿壩州部分地區和青海省海南州、黃南州、果洛州、海東市的部分地區等。這些地區從古到今流傳廣泛,至今在農牧民群眾中自發性下棋的情景隨地能看到,可謂是養成了一個群眾自覺組織下棋的習慣?,F在存在的主要問題,“久棋”在西藏和康巴地區基本上不會下,更不懂規則,假如不迅速推廣發展,同樣存在參加全國比賽項目有不統一的問題。
第三,藏族“孜久”,又叫“夾棋”。此棋主要流行在青海安多地區和甘肅甘南地區。但是,發現西藏和康巴地區流傳甚少,幾乎沒有流傳。所以,相關部門和領導需要高度重視此棋的推廣工作,若不及時推廣接受,不能作為全國統一的比賽項目。這種藏棋“孜久”歷史悠久,接受人數較多,對弈規則規范,如果得不到保護與傳承,將會是一種遺憾。
第四,“國王與大臣”棋,歷史悠久、流行較廣,不但在西藏、青海、甘肅、四川等地流傳,而且在內蒙古、新疆、山西的部分地方也流傳?!皣跖c大臣”棋,比較簡單,規則不復雜。在藏族地區一般小孩和婦女進行比賽的較多。此棋的名稱復雜而不統一,現在大概有四五種稱呼,譬如,“嘉波果尼”“嘉波果西”“四門國王棋”“二門國王棋”“國王棋”等,內蒙古地區稱“鹿棋”,內地有些省份稱“虎羊棋”。建議相關權威部門與專家學者共同研究確定最合適的、群眾喜歡接受的名稱。
第五,建議每個相關?。▍^)抓緊舉辦藏棋學習普及培訓班,重點解決棋類對弈規則不統一問題。首先要推廣“久棋”“密芒”“孜久”“國王與大臣”等四種棋。同時要重點培養藏棋裁判員,現在就全國而言,持證上崗的藏棋裁判員幾乎是零。
總之,本書是為藏棋工作者提供參考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工具書”。目前在藏族地區如何統一藏棋的類型及確定具體博弈規則迫在眉睫。希望在今后工作中各相關?。▍^)應該加強合作、總結經驗、開展活動,樹立全國“一盤棋”的理念,為早日實現藏棋進入全國民運會比賽項目的目標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廓諾·迅魯伯,郭和卿譯.青史[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智觀巴·貢卻乎丹巴繞吉.安多政教史[M].甘肅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3]恰白·次旦平措等.西藏通史——松石寶串[M].西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4]扎拉·達娃桑布.扎拉·達娃桑布論文集[M].中國藏學出版社,2016年版.
[5]角巴東主主編.藏族民間棋藝[M].青海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6]角巴東主整理.霍嶺之戰(上冊)[M].青海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